• 在线品牌社群研究——社会网络的视角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在线品牌社群研究——社会网络的视角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7.4 4.2折 6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志民,张江乐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0056804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5元

货号1202096266

上书时间2024-08-06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篇 理论基础

第一章 在线品牌社群与社会网络

第一节 国外在线品牌社群研究进展

第二节 社会网络范式下的营销研究

第三节 社会网络与在线品牌社群的结合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篇 成员关系

第二章 社群关系的形成机制

第一节 关于在线品牌社群关系的文献

第二节 网络志研究方法

第三节 扎根理论分析过程

第四节 在线品牌社群关系的理论构建

第五节 社群关系研究的贡献与启示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成员强弱连带与品牌忠诚

第一节 社会连带与品牌社群理论

第二节 强弱连带、品牌社群与品牌忠诚的研究假设

第三节 实证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数据分析与结果

第五节 强弱连带与品牌社群的关系启示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篇 网络中心性

第四章 人格特质、网络中心性与知识分享

第一节 人格特质、网络中心性与知识分享的理论

第二节 人格特质、网络中心性与知识分享的研究假设

第三节 测量、样本与分析方法

第四节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第五节 人格特质对知识分享影响机制的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社会强化动机、网络中心性与品牌行为

第一节 社会强化动机、网络中心|生与品牌行为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社会强化动机、网络中心性与品牌行为的研究假设

第三节 实证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第五节 社会强化动机、网络中心性与品牌行为的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面子需要、网络中心性与社群融入

第一节 面子需要、网络中心性与社群融入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面子需要、网络中心性与社群融入的研究假设

第三节 构念测量与样本选择

第四节 数据分析与实证结果

第五节 面子需要对社群融入影响的研究结论与管理意涵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篇 结构洞

第七章 社群公民行为、结构洞与品牌行为

第一节 组织公民行为与结构洞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社群公民行为、结构洞与品牌行为的研究假设

第三节 构念测量与样本选择

第四节 数据分析与实证结果

第五节 社群公民行为、结构洞与品牌行为的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五篇 网络密度

第六篇 社会资本

内容摘要
《在线品牌社群研究:社会网络的视角》分为6篇12章,涉及连带强度、网络中心性、结构洞、网络密度、社会资本等社会网络理论的核心内容。为了探讨这些核心概念的前因,《在线品牌社群研究:社会网络的视角》借鉴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概念进行研究。

第1篇是理论基础篇,即第1章。该章首先回顾了在线品牌社群研究进展,介绍了社会网络范式下的营销研究,最后将社会网络与在线品牌社群进行结合,提出《在线品牌社群研究:社会网络的视角》的研究方向。

第2篇是成员关系篇,包括第2章和第3章。第2章采用定性的方法探索了在线品牌社群当中成员关系与社群关系的形成机制,而第3章从强弱关系连带整合的角度研究社群成员关系如何通过提高社群价值促进品牌忠诚的形成。

第3篇是网络中心性篇,包括第4章、第5章和第6章。第4章从人格特质理论出发,研究内外倾性人格特质如何影响社群成员的网络中心性,继而影响其知识分享的意愿;第5章从行为动机的角度出发,研究成员的社会强化动机如何影响他们的网络中心性,进而影响保护品牌行为倾向和抵制竞争品牌行为倾向;第6章则结合中国的“面子”文化,研究了挣面子需要和护面子需要如何影响了成员的网络中心性,然后影响他们的社群融入。

第4篇是结构洞篇,包括第7章和第8章。第7章将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引入在线品牌社群当中,研究社群公民行为对成员结构洞位置和利益的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品牌忠诚与品牌推荐行为;第8章从能力与意愿的视角入手,提出作为能力的产品知识(前因变量)和作为意愿的互依自我(调节变量)如何影响成员的结构洞位置,继而影响他们的社群忠诚和品牌忠诚行为。

第5篇是网络密度篇,包括第9章和第10章。第9章将组织氛围的概念引入在线品牌社群,研究支持性社群氛围与控制性社群氛围如何影响网络密度,进而影响成员对社群的承诺;第10章从异质性理论出发,研究成员之间的价值观异质性和信息异质性如何影响网络密度,然后影响社群认同与品牌行为。

第6篇是社会资本篇,包括第11章和第12章。第11章从互动质量的角度出发,研究E.社会资本的形成问题;而第12章从互动类型的角度出发,研究工具性互动和关系性互动如何促进E.社会资本的形成,进而影响社群沉浸与品牌沉浸。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