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华北平原水生态环境的变迁——以滹沱河流域为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0.28
4.5折
¥
45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张学礼,许清海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11220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2114513
上书时间2024-08-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五、架构
章“因水而兴”:“水”资源驱动下的区域社会发展演进
一、文化之兴:“水”资源与区域社会文化发展
(一)“水”资源与地名文化
(二)“水”资源与地方文学
(三)“水”资源与风俗信仰
二、经济驱动:“水”资源资本的开发和利用
(一)养殖产业
(二)健康产业
(三)休闲产业
(四)河道产业
三、交通变迁:滹沱河水运影响下的区域社会生态
(一)滹沱河水运是区域经贸往来的主要交通方式
(二)渡口出行是人们日常交通出行方式之一
(三)滹沱河水运与革命事业的胜利推进
四、政治抉择:“水”资源与红色圣地
第二章“适可而止”:人地互动与水环境“质”之变——以水体污染为考察中心
一、滹沱河流域水环境“质”变的社会驱动要素
(一)工业企业生产与水“质”之变
(二)公共卫生行业与水“质”之变
(三)乡镇企业生产与水“质”之变
(四)农业生产与水“质”之变
二、水环境“质”变下的社会风险的出现
(一)影响和改变着农村社会秩序
(二)城市水缸“生态危机”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潜在隐患
(三)“水”生态变迁与区域间不协调现象的出现
(四)“水”生态变迁与国际形象塑造
(五)“水”生态变迁与农业生产环境改变
第三章作用与副作用的博弈:水利工程兴建与流域水生态环境变迁
一、传统社会水治理的自然驱动因素——基于“水”自然属性的考察
(一)水患肆虐,危害一方
(二)旱灾不断,生产困难
(三)盐碱灾害,种植不易
二、传统社会水治思想下的水环境之“变”——基于工程式的解决路径
(一)河道工程
(二)引水工程
(三)蓄水工程
(四)盐碱治理工程
三、初见红利:滹沱河流域水环境驱动下的社会发展
(一)从防洪效益来看,洪水肆虐情形得到有效改善
(二)从农业效益来看,引水工程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三)从综合利用上看,发电效益有效提升了水资源潜能的开发
(四)从生态效益来看,水利工程改善了区域生态条件
四、双刃剑之:滹沱河流域水环境变迁下的生态与社会之变
(一)水利工程与流域生态环境之变
(二)水环境变迁与流域社会人口迁移
(三)水环境变迁与交通方式的改变
(四)水环境变迁与社会群体生态诉求表达
五、水利、生态、社会联动下的历史反思
(一)构建水利、生态、社会共赢模式
(二)树立整体水环境改造观——对河北省平山县WEP/CHN2811项目的历史考察
(三)借鉴有机论自然观,借力机械论资源观,加速转向生态水利发展轨道
第四章恩赐与惩戒:地下水开采与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考察
一、地下水资源驱动下的社会发展——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考察
(一)渠灌井灌之交替——地下水开采的历史进程
(二)采水工具之变——地下水开采的标识符
(三)机井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四)地下水开发的成本与效益
二、地下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次生问题的出现
(一)违背地下水再生规律,地下水超采问题严重
(二)缺乏生态环保观念,地下水体污染严重
(三)城市化进程影响下的地下水环境变迁——以对石家庄市区的考察为例
三、滹沱河流域地下水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一)实现生态反应与决策修正相对应
(二)确保水利规划与生态条件相一致
第五章并行不悖: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态社会管理模式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一、构建水生态保护的科学运行机制
(一)构建水生态保护的全员介入管理机制
(二)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管理轨道
(三)健全组织设置,提升执行效率
二、提升社会群体的生态认知水平
(一)树立对“水”生态的敬畏意识
(二)摒弃“生态与生产对立”的片面思维
(三)发挥生态环境教育的教化作用
(四)突出乡镇企业生态管理的特殊性
第六章变迁之变迁:和谐水生态理念的构建与实践
一、滹沱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变迁的非自然驱动因素
(一)城乡二元结构与水生态环境变迁
(二)新时代生态要求与水生态环境变迁
(三)社会若干主体的矛盾定位与水生态环境变迁
(四)物欲主义与水生态环境变迁
二、滹沱河流域和谐水环境生态模式的构建
(一)西方水生态保护理念的借鉴
(二)把握水生态环境变迁的滞后性特征,切勿因噎废食——兼论类似命运下的咸海地区水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启示
(三)构建社会多层级水生态运行保障机制
(四)协调流域的自然属性与行政管辖属性的博弈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内容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滹沱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及降雨量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流域水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流域出现了河道干涸、航运消失、生物种类变迁、地下水漏斗、沙尘天气等现象。目前学术界已对其变迁的自然表现特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而对水环境变迁背后的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交织过程研究相对薄弱。本书拟以自然科学研究为基础,试图探寻滹沱河流域水环境变迁中的“人地关系”互动,重点考察人类活动、社会运行机制、社会心态与思维意识等因素在流域水环境变迁中的作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