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灾害学(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环境灾害学(第2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4.28 6.4折 69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丽萍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18894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201927513

上书时间2024-08-0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版前言
上篇环境灾害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章环境灾害与环境灾害学3
1.1灾害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体系3
1.1.1灾害的基本概念3
1.1.2灾害的基本属性4
1.1.3灾害的分类5
1.2环境灾害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体系7
1.2.1环境的恶化与灾变7
1.2.2环境灾害的基本概念8
1.2.3环境灾害的基本属性9
1.2.4环境灾害的基本特征10
1.2.5环境灾害的分类13
1.3环境灾害学及其学科体系14
1.3.1环境灾害学14
1.3.2环境灾害学的研究内容15
1.3.3环境灾害学的相关学科16
1.3.4环境灾害学展望16
课堂讨论话题17
课后复习思考题17
第2章环境灾害形成原理和演化机制18
2.1环境灾害系统18
2.1.1环境灾害系统的含义18
2.1.2环境灾害系统的分类19
2.1.3环境灾害系统的组成结构20
2.1.4环境灾害系统的演变规律20
2.1.5环境灾害系统的基本特征22
2.2环境灾害形成的动因——人为失误23
2.2.1人为失误的概念及其分类23
2.2.2人为失误机理分析24
2.3环境污染物的聚散机制25
2.3.1污染物的生物性聚散机制26
2.3.2污染物的物理性聚散机制27
2.3.3污染物的化学性聚散机制28
2.3.4污染物的致毒效应机理28
2.4环境灾害的非线性机制31
2.4.1环境灾害发生的突变机制31
2.4.2环境灾害发生过程中的放大机制35
2.4.3环境灾害发生过程中的熵增原理37
课堂讨论话题40
课后复习思考题40
第3章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41
3.1环境质量标准41
3.1.1环境质量标准的定义41
3.1.2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和依据42
3.1.3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级和分类42
3.2环境容量概述46
3.2.1环境容量的概念46
3.2.2绝对环境容量模型47
3.2.3空间环境容量模型48
3.2.4考虑自净力的环境容量模型48
3.2.5有偿使用环境容量的模型48
3.3大气环境容量48
3.3.1大气环境容量含义48
3.3.2大气环境容量模型49
3.3.3大气环境容量计算51
3.4水环境容量53
3.4.1水环境容量概述53
3.4.2水环境容量模型54
3.4.3水环境容量计算60
3.5土壤环境容量62
3.5.1土壤环境容量含义62
3.5.2土壤元素的背景值63
3.5.3土壤环境容量模型63
3.6环境承载能力分析方法65
3.6.1基本原理65
3.6.2应用领域66
3.6.3分析方法及步骤67
课堂讨论话题67
课后复习思考题68
中篇环境灾害评估与应急处理
第4章环境灾害评估71
4.1环境灾害评估概述71
4.1.1灾害评估的定义和分类71
4.1.2相关专业术语72
4.1.3环境灾害评估的意义73
4.1.4环境灾害评估步骤74
4.2环境灾害评估指标体系75
4.2.1孕灾环境指标76
4.2.2承灾体指标76
4.2.3致灾因子指标78
4.2.4灾情指标79
4.3环境灾害评估计算方法79
4.3.1灾级评估的指数计算方法79
4.3.2灾级评估的模糊分级统计81
4.3.3危险度评估的多因子评分计算方法82
4.3.4危险度评估的层次分析法——以矿山泥石流为例84
4.3.5灾害风险评估的统计对比法——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为例87
4.3.6灾害损失评估示例——海平面上升的损失评估88
课堂讨论话题91
课后复习思考题91
第5章环境灾害防治和应急预案92
5.1环境灾害的防治92
5.1.1环境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92
5.1.2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内容93
5.1.3环境灾害的防治手段95
5.2突发性环境灾害的应急机制96
5.2.1突发性环境灾害96
5.2.2应急机制97
5.2.3应急管理机制99
5.2.4应急体系举例——水污染事故应急系统101
5.3应急预案的制定103
5.3.1应急预案的释义和目的103
5.3.2应急预案制定的原则103
5.3.3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104
5.3.4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05
5.3.5应急预案响应等级106
5.3.6应急预案体系107
5.4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案例107
5.4.1层层启动预案,政府积极应对107
5.4.2媒体的信息公布和正面宣传109
5.4.3公安机关的协助,保障了事件期间的社会安定110
5.4.4发挥社会公众的自我应急能力110
5.4.5经验总结110
课堂讨论话题112
课后复习思考题112
下篇典型案例分析
第6章大气环境污染与环境灾害115
6.1大气环境污染115
6.1.1大气环境污染基本概念115
6.1.2大气主要污染物来源117
6.1.3大气主要污染物类型118
6.1.4大气污染物的转化119
6.1.5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主要因素119
6.2城市烟雾灾害122
6.2.1城市煤烟雾灾害122
6.2.2城市光化学烟雾灾害124
6.3酸雨灾害127
6.3.1酸雨的基本概况127
6.3.2酸雨灾害的形成机制129
6.3.3酸雨灾害灾情分析131
6.4臭氧层破坏134
6.4.1臭氧层134
6.4.2人类活动对大气臭氧层的影响135
6.4.3臭氧层破坏和臭氧空洞136
6.4.4臭氧空洞的形成136
6.4.5臭氧层破坏对人类造成的灾难137
6.5毒气泄漏灾害139
6.5.1异氰酸甲酯的毒性机理139
6.5.2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灾害的发生过程和形成原因140
6.5.3影响后果与灾情分析140
课堂讨论话题141
课后复习思考题141
第7章水环境污染与环境灾害142
7.1水环境污染142
7.1.1水环境和水环境污染基本概念143
7.1.2水质指标144
7.1.3水体中主要污染物来源147
7.1.4水环境中主要污染物类型147
7.1.5水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累积机理151
7.2海洋环境灾害152
7.2.1海洋石油污染灾害152
7.2.2海洋或海湾赤潮灾害155
7.3重金属污染型水环境灾害156
7.3.1孟加拉国砷中毒事件157
7.3.2日本的水俣病事件159
7.4人为失误型突发性水环境灾害160
课堂讨论话题161
课后复习思考题162
第8章土壤环境污染与环境灾害163
8.1土壤环境污染163
8.1.1土壤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163
8.1.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类型164
8.1.3土壤污染物的转化和累积166
8.1.4土壤污染物的特点172
8.1.5土壤污染的危害173
8.2土壤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175
8.2.1作物对土壤中农药的吸收、转运与积累175
8.2.2农产品的农药污染176
8.2.3导致农产品污染超标,品质下降177
8.3土壤重金属污染灾害177
8.3.1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177
8.3.2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机理178
8.3.3骨痛病178
课堂讨论话题180
课后复习思考题180
第9章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地质灾害181
9.1自然资源开发诱发的环境地质灾害概述181
9.1.1环境地质灾害的相关含义182
9.1.2环境地质灾害的特点182
9.1.3环境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183
9.2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184
9.2.1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定义184
9.2.2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成因分析185
9.2.3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特点186
9.2.4地面沉降和地裂缝187
9.3诱发性滑坡、崩塌灾害188
9.3.1滑坡和崩塌的相关概念188
9.3.2诱发性滑坡、崩塌的形成条件189
9.3.3诱发性滑坡、崩塌189
9.4矿山泥石流灾害190
9.4.1矿山泥石流的相关概念190
9.4.2矿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191
9.4.3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矿山泥石流192
9.4.4矿山泥石流193
9.5诱发性地震灾害194
9.5.1水库诱发地震195
9.5.2采矿诱发地震196
9.5.3注水和废液处置诱发地震197
9.5.4核爆炸诱发地震198
课堂讨论话题198
课后复习思考题198
0章生态系统退化与环境灾害199
10.1生态系统退化概述199
10.1.1生态系统退化的含义199
10.1.2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200
10.1.3生态环境演化原理200
10.1.4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恢复201
10.2生态系统退化与土地沙漠化202
10.2.1荒漠化和沙漠化的定义202
10.2.2沙漠化形成机理及其过程203
10.2.3沙漠化灾害207
10.3生态系统退化与水土流失209
10.3.1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209
10.3.2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210
10.3.3水土流失过程及其力学分析211
10.3.4水土流失灾害214
10.4生态系统退化与生物多样性问题215
10.4.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215
10.4.2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层次216
10.4.3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效应217
10.4.4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19
10.4.5生物灾害220
课堂讨论话题223
课后复习思考题223
1章全球变化和环境灾害224
11.1全球变化224
11.1.1全球变化的概念模型224
11.1.2全球变化的历史225
11.1.3全球变化的原因227
11.1.4全球变化的研究重点228
11.1.5全球变化影响的主要途径228
11.1.6全球变化影响的层次229
11.1.7全球变化的敏感区231
11.2气候变暖232
11.2.1气候变暖的原因233
11.2.2气候变暖的环境影响234
11.3海平面上升及其灾害237
11.3.1海平面上升的原因237
11.3.2海平面上升的成灾机制238
11.4厄尔尼诺及其旱涝灾害240
11.4.1厄尔尼诺一词来源和含义240
11.4.2厄尔尼诺的起因及形成过程240
11.4.3厄尔尼诺带来的灾害242
课堂讨论话题243
课后复习思考题243
参考文献244

内容摘要
《环境灾害学(第二版)》共分上、中、下三篇11章。上篇包括三章(~3章),紧密围绕环境灾害形成的孕育、发生、发展过程,系统阐述了环境灾害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灾害形成过程和研究方法;中篇包括两章(第4~5章),基于环境灾害可预测性和人为可控制性的特征,对环境灾害的评估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环境灾害的防治和应急预案的制定进行了研究,并举例说明了应急预案启动程序及功能。下篇包括六章(第6~11章),主要是各种环境灾害类型的案例分析,对环境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污染灾害、资源开发对环境破坏所诱发的灾害和环境退化灾害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各具体灾种的形成过程、特点、危害等,对各灾种的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了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系统学习,在每章的章首列有内容提要和重点要求,章末附有课堂讨论话题和课后复习思考题。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