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辫子与小脚:清都风物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辫子与小脚:清都风物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9.55 2.8折 69.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佚名

出版社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30658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9.8元

货号1201909049

上书时间2024-08-0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韩炜炜
河南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文博研究馆员,从事文博研究近20年,发表《汉画像石画像砖中铺首衔环寓意浅析》、《河南画像砖石墓中的西王母、东王公和女娲、伏羲形象》、《史前遗址中八角芒图案构图分析及其含义蠡测》等十余篇学术论文,参与《郑州文物地图集》、《仰望星空—大河村卷》等十余本专著编写,主持《河南境内史前彩陶文化》等多项研究课题,获得河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简书签约作者,著有连载《大清后宫那些事儿》,历史小说《大妃传》。

目录
目录
上册 

亲王
贝子
福金
公爷
公奶奶
大人
夫人
内家送克食
大人领赏谢恩
采桑命妇
亲王坐的轿子
傅公坐的轿
二人小轿
驮轿
黄罩帷车皇妃用
公主坐车
官员冬天皮帷车
收生婆
二人相遇拉手
大人上朝
路遇下马
秀才游街
报马
乡里人上京
外官进贡
穿褡狐的满洲
百衙喇章京
笔帖式
鸟枪兵
满装妇人
汉装妇人
老太太扶小女孩
奶妈子
穿蓑衣
小孩儿吃东西
荡子车
南方人打躬行礼
拉上用水车
老人家领孙子
拉戏箱车
小人儿上街买东西 
煤车
上学学生
草车 
下学见人作揖
拉骆驼驮子
匪类光棍
育婴堂牛车
算命的
外路人回家
乞食化子
送白面
汉女人穿孝
卖白菜
汉人孝子
送砖瓦灰
穿孝妇人
送南酒车
孝子报丧
卖梳笼篦子
穿孝衣治办丧事
卖五香豆儿
下雨打伞
与丧家送祭
穿雨衣
送喜盒
押几章京察夜
巡夜打梆
看街布兵递保状
酒醉打架
酒醉骂街
小俚偷烟袋
番子锁拿小俚
布兵误差挨鞭子
刽子手
皂隶
队长
填道步兵
打街步兵
唧筒兵
步兵填道
卖帽顶
卖朝珠宝石
卖古董
卖鼻烟
卖凉扇
卖靴鞋
卖皮领袖
卖故衣
卖荷包
卖弓
卖书
卖耍货
卖白铜货
卖达子饽饽
卖月饼
卖泥兔儿
卖筛子簸箕
卖梨糕
卖浆米人儿
卖秋食
卖鸡鹅
卖元宵
卖风筝
卖地车儿
卖缸
卖糖炒栗子
卖羊肚儿
卖馄饨
卖烧饼
卖玉面角儿
卖馒头
卖粽子
卖煎糕
卖菖蒲根
卖豌豆黄儿
卖酸奶子

下册 

卖梅汤
卖面茶
卖凉粉
卖茶汤
卖河捞
卖甑儿糕
卖烧酒
卖水
卖牛肉
卖野鸡兔子
卖鸡蛋
卖鲜鱼
卖鹌鹑
卖油
卖细粉
卖豆汁
卖酪
卖桃
卖豆角儿
卖西瓜
卖香瓜
卖豆芽
卖黄瓜
卖东(冬)瓜
卖鸡头
卖乌梅
卖葡萄
卖菱角
卖莲蓬藕
卖水萝卜
卖胡萝卜芫荽
卖红薯
卖糖
卖爱窝窝
卖龙须面
卖油酥糕
吹糖人儿
卖圪渣
卖雄黄
卖豆腐干
卖糖葫芦儿
卖槟榔
卖煤
卖炭
卖蜡
卖桂花油
卖秫秸
卖绳子
卖竹帘
卖瓢
卖铜壶
换取灯儿
卖灯笼
碾米
卖铁锁
卖布
喝杂银的
卖棉花
卖碱的
卖灯草
卖柳罐
卖钱串子
勒帽缨
卖叶子烟
卖门神挂钱
卖对联
卖题名录
卖喂雀食
卖盘香
卖纸包袱
卖纸元宝
卖拂尘儿
送湖的
亮镜子
卖膏药
卖毡垫
摇铃
针灸科
箍桶
缝穷
小炉儿匠
铡草
皮匠
绣匠
纺线的
打绹子
放爆竹
打绳子
打把式
弹棉花
打灯虎儿
卖芍药花
看西湖景
卖竹呱呱
提傀儡
卖太平鼓
狗熊耍钗
卖胡琴
连子摔跤
卖矾人儿
耍飞球
卖葫芦
耍坛子
打哭罗儿
踏铜绳
蒙瞎儿
跳百跳
带鬼脸
划旱船
骑竹马儿
唱秧歌
颠鸡蛋儿
打八角鼓儿唱曲子
跑冰鞋
拣穷
坐拖床
数来宝 
打冰
辫子与小脚
清都
风物志

内容摘要
清末的北京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是一个神秘难测、深奥难探、迷幻难懂、美梦难忘的东方都市。一个都市的活力就是各行各业的叫卖声,吆喝声,号子声,开道声,引来的三六九等,三教九流,热热闹闹,洋洋洒洒,登上这个社会的大舞台,装扮着各自的社会角色,演奏着自己的独特音符。每个人的作用是微不足道,但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都曾为历史的交响乐章演奏出很为美妙的音符。
这是由法国无名氏绘制的一组京城市井人物水粉彩册,绘画时间应在1800年前后。册人物涉及到王公贵胄,公主命妇,满汉官员,兵弁杂役,官员车马,社交礼仪,民间交通,佛僧道士,外藩异族,四时服装。第二册人物涉及到街尾巷头的把式艺人,有练武摔跤,杂耍说唱,算命占卜,耍猴玩熊;走街串巷的游商小贩, 内容包括衣食住行,琴棋书画,吃喝玩乐,女红妇用。本书从原画中选取了235帧彩绘,参照原法文注释,为每帧图绘做了准确凝练的注解,便于阅读理解。

主编推荐
1)全面记录了晚清西方人在京城观察到的街市交通往来人物角色、街头各行业和艺人,再现老北京生活。
2)来自200年前旧北京的彩色记忆,可直观了解清末社会民俗和各行业的状态,生动再现逐渐隐没于现代生活的传统文化风貌。
3)235幅精细手绘图纸,越过时空的阻隔,终于可以与这些无言的记录者静默相对,体悟古老遗存中蕴含的历史韵味。
4)依据翔实史料遴选撰写文稿10万余字,配合鲜为人知的彩绘图片,多视角地反映了清末时期的岁时风土、饮食游乐和世相风物。
5)文字作者韩炜炜现为河南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文博研究馆员,潜心从事文博研究近20年,专业精深。
6)多年来从事文化史、北京史研究的有名文化学者赵珩倾力推荐阅读。

精彩内容

相信不少人都像我一样有着深深的老北京情结,老北京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那一排排普通老百姓一度进不去的红墙黄瓦,不仅仅是皇家园林里秋虫的悲鸣,不仅仅是那些我们触摸不到的锦衣玉食、无价珍宝,更多的是市井中那一幕幕鲜活的生活场景,和那一声声充满京味儿的大吆小喝。长长的大茶壶嘴儿中腾起的热气和那倒茶的伙计百变灵活的身手,那一头板凳,一头煤炉的剃头挑子,甚至是街上过来的衙役耀武扬威地横扫一鞭,都能带给我们一些回味。可惜,那个年代没有相机也没有录影,我们只能从只言片语的文字中寻找那些特殊的带着回忆的气息。
回忆,承载着多数人的情怀,相信没有哪个人不留恋自己的美好记忆。普希金说,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所幸,法国这个不知名的画家,把我们祖宗的生活给鲜活地记载了下来。士农工商,他吃穿住行,在这里样样得到了展现。打八角鼓、数来宝、打十不闲儿、提猴儿、耍坛子,种种市井场景一应俱全。这本书中,还给我们展示了很多小吃,有的流传到了现在,像河捞、桂
花糕、豌豆黄、五香豆、卤煮,有的则很少见了,像鸡头、秋食儿等。相信现在多数年轻人已经不会使用杆秤,“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你就是定盘的星”。秤杆上的颗星叫做“定盘星”,是秤砣与秤杆平衡的基点。其他刻度称为秤星,秤星的颜色必须是白色或黄色,不能用黑色,因为做生意不能黑心。事实上秤杆的每颗星都象征天上的星宿,而秤杆的尾端名福、禄、寿三星,用来告诫生意“人少一两无福,短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古人的文化,一杆秤就够我们学习几日了。如果不是这本书,我几乎都要忘了什么叫“平升三级”(瓶生三戟),就是二郎神的那个方天画戟,三个插在一个瓶中,寓意平升三级。何况它还被做成风筝,又多了一层飞得更高的意思。
博物如果仅仅限于对物的追索,而不研究其背后的风俗和人情,就失去了其一大半的意义。这些图画的意义不止于表物,味儿可以通过物什传达,生活礼俗却要靠人物活动来体现。像丧礼,这本书中,丧礼的细节十分丰富,从报丧到男女服饰,还有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几乎没有机会见到的哭丧棒和灵幡。这本书中的图画还表现了很多在京喇嘛,以及苦行僧,化缘僧人的形象,我们都知道,清朝是十分崇尚佛教的,喇嘛官职化也是清朝的一大特色,通过他们的服饰和行动,我们可以窥见这一体制之一斑。古人是缘物寄情的高手,不管是丧礼中的哭丧棒,还是去庙里烧的大小物件,无不在以物传达着人情世故。
可能因为画者是外国人,所以,他对这一切都报以好奇的眼光,因此才能观察入微,画出他所看到的一切。甚至包括了拣穷、拾大粪。这对我们来说算是幸运,如果是本土的画者,可能会因为司空见惯,而不去表现这些琐屑小事,致使错失很多对后人来说有意义的东西。世俗生活在博物研究中是比较薄弱的,而这恰恰是与我们的生活最相关的。
塞万提斯说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就让这本书带领我们,去追寻那些我们即将或已经遗忘的遗闻旧事吧!

韩炜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