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4.97
5.0折
¥
50
全新
仅1件
作者李宇,苗莉 编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7421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0元
货号1201694294
上书时间2024-08-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前言
篇创新与竞争优势
章创新的内涵2
学习要点2
开篇案例抗霾黑科技:汽车尾气变墨水2
1.1创新的概念3
1.2创新的类型9
1.3创新的模式17
核心概念24
复习思考题24
延伸阅读借助“二次创新”实现快速发展24
参考文献25
第2章创新的三维空间与企业竞争力27
学习要点27
开篇案例达美乐比萨的“在线定制”转型27
2.1创新三维空间的内涵28
2.2创新的技术维度与企业竞争力34
2.3创新的组织维度与企业竞争力37
2.4创新的市场维度与企业的竞争力46
核心概念52
复习思考题52
延伸阅读市场创新: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52
参考文献54
第二篇创新的技术维度
第3章技术创新源58
学习要点58
开篇案例颠覆性创新拉开新一轮科技革命序幕58
3.1技术研发实验室62
3.2技术集成66
3.3技术消化吸收70
3.4技术模仿74
核心概念80
复习思考题80
延伸阅读美国国家实验室的运行机制80
参考文献83
第4章技术创新的过程84
学习要点84
开篇案例联想挣脱困境的唯一出路84
4.1技术创新的一般过程85
4.2技术创新过程的影响因素86
4.3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95
核心概念99
复习思考题99
延伸阅读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99
参考文献101
第5章企业的技术能力102
学习要点102
开篇案例突破基础理论和掌握核心技术102
5.1企业技术能力的内涵103
5.2企业技术能力的构成与衡量109
5.3核心技术能力的形成机制113
核心概念117
复习思考题117
延伸阅读如何构建企业的技术能力117
参考文献120
第三篇创新的组织维度
第6章创新型组织122
学习要点122
开篇案例创新型组织的典范:3M公司122
6.1创新型组织的内涵123
6.2创新型组织的结构设计131
6.3创新型组织的制度设计141
6.4创新型文化的建立146
核心概念150
复习思考题150
延伸阅读谷歌创新文化的魅力150
参考文献151
第7章组织中的创新者153
学习要点153
开篇案例推动乔布斯的力量153
7.1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155
7.2知识型员工166
7.3创新团队170
核心概念179
复习思考题179
延伸阅读跨界团队如何“破墙”179
参考文献181
第8章组织的创造力与组织学习183
学习要点183
开篇案例丰田模式为什么能激发创新183
8.1组织创造力的内涵184
8.2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187
8.3组织学习对组织创造力的提升195
核心概念200
复习思考题200
延伸阅读学习型组织的神话:Rover200
参考文献203
第四篇创新的市场维度
第9章新产品开发的市场导向206
学习要点206
开篇案例为何巴斯夫能够长期雄踞全球化工企业206
9.1基于顾客价值的新产品开发208
9.2供应商参与知识整合的新产品开发216
核心概念224
复习思考题224
延伸阅读玉柴与供应商的合作创新224
参考文献226
0章建立有效的外部网络227
学习要点227
开篇案例丰田公司供应链管理(SCM)分析227
10.1供应商网络229
10.2业务外包网络243
10.3顾客创新247
核心概念250
复习思考题250
延伸阅读耐克的生产外包分析251
参考文献253
1章商业模式创新255
学习要点255
开篇案例飞利浦的商业模式:我们不卖灯,卖“光”255
11.1商业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256
11.2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266
11.3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268
11.4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273
核心概念276
复习思考题276
延伸阅读滴滴打车成功的背后276
参考文献277
第五篇创新协同与系统创新
2章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的协同280
学习要点280
开篇案例基于互联网的零边际成本创新组织280
12.1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的互构关系281
12.2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的协同演化283
核心概念293
复习思考题293
延伸阅读多种组织方式助企业创新294
参考文献295
3章组织创新与市场创新的协同297
学习要点297
开篇案例海尔组织创新的启示297
13.1市场创新的组织基础298
13.2组织创新的市场导向304
13.3组织创新与市场创新的协同模式308
核心概念315
复习思考题315
延伸阅读特斯拉与英特尔统领产业的方式有何不同315
参考文献316
4章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的协同317
学习要点317
开篇案例上海电气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的协同之路317
14.1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的关联性318
14.2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协同的内涵321
14.3促进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协同的手段327
核心概念330
复习思考题331
延伸阅读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催生新业态331
参考文献332
5章系统思想与创新能力333
学习要点333
开篇案例让系统创新落地333
15.1系统思想与创新能力336
15.2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的整合模式344
15.3系统创新的实现与发展349
核心概念355
复习思考题355
延伸阅读天士力集团的开放式系统创新模式355
参考文献357
内容摘要
本书将创新视为一项完整的企业管理活动,聚焦企业在技术、组织和市场高度联动背景下,通过促进创新获得竞争优势、实现成长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本书认为创新并非独立事件,而是在技术维度、组织维度和市场维度的内在关联机制中实现的,同时创新也渗透到了这三个维度中,形成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的三螺旋框架。
精彩内容
前 言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彼时我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刚刚来到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不足一个月,虽然我还处于对异国生活环境的适应当中,但无论是新奇的美国社会,还是慷慨的加州阳光,都没有淹没这一消息带给我的触动,专业的敏感性告诉我,这将是中国创新创业大潮全面涌动的信号。虽然早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就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但当时的自主创新战略更多是从科技进步上着眼的。将科技进步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尽管明确了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但不难从中体会到,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是立足国家主体的需求,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之路上的主要是国家队,是科技精英们。 任何一项国家战略都有承前启后的使命,2005年下半年对“十一五”规划战略基调的确定,同样也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是为动员全社会富有创意、怀揣梦想的普通科技人员、教师、学生、产业工人、新型农民、民营和个体经营者等成为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中真正的企业家,自上而下营造了共识、奠定了基础。也正是在2005年的下半年,我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并很快将这一中国经济管理中的热点问题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而当我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并于同年年底任教于东北财经大学之时,又恰逢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这次危机的出现体现了我国国家战略的前瞻性。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饱受金融危机摧残的世界各国,创新成了国际社会空前认同的重振经济的良药。在求学和就业的这些重要时点上,能够投身创新领域的研究并见证创新创业作为走出危机的希望,真是不可多得的经历。 同管理学的其他领域类似,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基础也得益于国外学者的贡献,可喜的是国内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学府在技术创新管理领域深耕多年,而且不断涌现本土化的创新理论,同时贡献了很多优秀的教材和课程。我不断地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教学中汲取营养,在2011年下半年为研究生开设《技术创新管理》课程,在紧接着的一个学期又为研究生开设《工业创新经济学》课程,这两门课程都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教学大纲不断完善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料,也做好了向本科层面辐射构建创新管理知识体系的准备。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为工商管理学科本科生开设《创新管理》课程,作为《管理学》基础课的重要延伸方向。2015年下半年我访学归来,借鉴国外MBA课程体系,为MBA学生开设了《技术与管理创新》课程,不仅介绍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更为重要的是将企业创新活动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考察技术与管理之间的联动关系。此外,在教学和研究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相互促进作用,为东北财经大学EDP中心开设《创新管理:产业革命与赢得竞争优势》《企业创新管理:颠覆与重构行业竞争力》等课程,为中建八局、大连驰敖集团、大商集团、大连机车、新疆建设兵团企业家集训班等做讲座和内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课程思路、知识体系、理论基础和教学案例等。在以上教学经历中,我使用过多种参考教材,既有国外教材原著和翻译版,也有国内高校学者的编纂版,不同版本各有所长。整体而言,创新管理类教材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加之中国创新实践日益增多,以及学术研究和高等教育对创新知识的渴求,都使得高校同行对及时跟进和更新前沿创新管理理论,关注和总结最新创新管理实践类教材的需求有增无减。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觉得编撰本书的基础和时机都具备了。 同时感谢我的合作者,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创新创业教研室主任苗莉教授,她很早就投身于创业教育研究领域,在社会企业研究和教学领域颇有建树,并有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历,在她的帮助下本书的结构有很大的改善,同时收录了大量关于社会创新的案例。苗教授也是东北财经大学SYB创新创业基础课的负责人和发起者之一。我们在2014年获得人社部的SYB创业教育培训师资认证,并同大连市人社局合作,在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李健生副院长的支持下组成多个教学课组,面向东北财经大学全校本科生开设SYB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这是东北财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一次改革尝试,目前改革的成果已经显现,东北财经大学获得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挑战杯”等全国性创新创业比赛获奖的数量逐年攀升。改革成果也开始渗透到研究生教学层面,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的师生参加“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总决赛,获得一等奖,参加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经管学科组联合主办的“全国决策模拟实验教学竞赛”,获得特等奖。2017年由我负责的《创新创业基础》也获批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精品课。本书的写作要感谢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李健生副院长,他开创性地在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建立“足实”整合实践研究计划,建立了创新创业融入教学的“一理三实”教学体系。要感谢主管东北财经大学EDP中心的徐刚副院长,提供了大量企业培训和实地调研机会。要感谢东北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的张晓东、李秋颖老师对建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大力支持,以及针对MBA/EMBA教学特点提供的宝贵意见。 特别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吴亚军编辑、邱巍编辑和冯小妹编辑,他们对工作严谨认真,从书名、写作思路、逻辑构架,到与市面上现有教材的比较和本书的特色等都一一做了沟通,并提出大量宝贵意见,在后期书稿的规范性上又付出很多心血。吴亚军编辑的一句“出版一本书容易,出版一本好书难”的话对我们是莫大的鞭策。此外,感谢为本书收集素材的合作者和学生,尤其是韩雪、时亚军、王冉和纪萌四位同学在后期校对中的辛勤付出,感谢参与各类研究课题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贡献。由于人数众多,无法一一致谢,为你们付出的努力表示由衷的谢意。 本书的逻辑体系是在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的三螺旋框架下搭建的,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创新不是单一要素和维度的创新,就比如技术上的创新,实际上是要同时甚至先考虑组织变革的,创新的成功也内在地要求先了解顾客使用现有产品的痛点,否则技术上的进步可能只是个不错的发明创造,并不能体现创新的经济价值。这是全书的设计思想,不同于现有市面上类似书籍之处在于,现有书籍多是分视角平行看待创新的,比如资源视角、战略视角等,而本书则是将创新作为一个完整的管理活动,在介绍创新在技术领域、组织领域、市场领域的表现之后,介绍每个领域的创新都是多种要素全面创新的结果。在内容上,本书还加入了如创新型企业、创新集群等本身就集技术、组织和市场创新于一体的经济形态,以突出本书的一贯思路。本书的大量理论和知识观点都是建立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的,经典著作、学术期刊、新闻报道和微信公众号专栏等都是本书理论知识与创新管理实践解读的源泉,诸如哈佛商业评论、清华管理评论、凤凰财经、商业评论、沃顿商业、财经内参、开放式创新研习社、战略前沿技术、HOPE开放创新平台、三思派、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创新研究等,都给了我极多的思想火花。对于在本书中引用和借鉴的成果,除了严谨专业地注明资料来源之外,还要对资料来源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由衷希望本书能够提供的就是读者想要的,能够成为帮助读者进入创新创业领域的高质量作品,能够清晰地建立读者关于该领域的知识体系,启发学术思考和解读创新创业实践,同时也能够使读者体会到我们对提升相当程度可读性的努力。希望本书能够有助于创新创业研究和教育领域的同行,有助于对创新创业怀有兴趣的研究生、MBA/EMBA和本科生,有助于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从事创新创业相关工作的实业界朋友们。 李宇2017年10月27日大连 恒祥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