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革命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7.03
5.9折
¥
96
全新
仅1件
作者徐建委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305990
出版时间2017-09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6元
货号1201618390
上书时间2024-08-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徐建委,1976年生,山东东营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200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院,同年就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2004年考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2008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2017年4月与普林斯顿大学柯马丁教授联合创建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本文化同际研究中心。研究领域大体在战国秦汉之间,主要关注早期文本与学术、思想的相关问题。同时,也对汉唐之间、唐宋之间的文献变迁、文本生产有兴趣。著有《<说苑>研究——以战国秦汉之际的文献累积与学术史为中心》、《从文献到文本——先唐经典的抄撰与流变》(合著)等,代表论文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与古本<左传>考论》、《<诗>的编次与<毛诗>的形成》等。
目录
前言
上编 综论
周秦汉学术研究中的《汉志》主义及其超越
引言 简本《论语》与马王堆帛书《黄帝书》之疑问
一 刘向校书与《汉志》新目
二 文本革命:从开放性到闭合性
三 诸子传记文献中章的独立性
四 公共素材
五 “公共素材”流传样态的改变及其意义
六 新定本文献的互摄与“书亡而文未亡”
七 战国秦汉文本的综合性
八 古老文献的早期分立
九 文本中的学术史:战国秦汉间《春秋传》问题(一)
十 文本中的学术史:战国秦汉间《春秋传》问题(二)
十一 图像化与封闭性:《汉志》先天结构的形成
十二 碎片重组:《汉志》的先天结构与学术幻景
十三 学术史研究中的《汉志》主义及其超越(一)
十四 学术史研究中的《汉志》主义及其超越(二)
十五 学术史研究中的《汉志》主义及其超越(三)
下编 考辨
第一章 石渠议经与《汉书·艺文志》五经文本入藏中秘考——兼及《汉志》“六艺略”之特点
一 《汉志》五经今文本与宣帝时期的学官本
二 由刘向校书推及石渠诸经的入藏
三 刘向校书之原委
四 中秘书来源蠡测
五 刘向校书与复核石渠之议
六 《汉志·六艺略》文献入藏时间拟测
第二章 《诗》的编次与《毛诗》的形成
一 引言:问题的提出
二 《毛传》与《尔雅·释训》之关系
三 三家、《毛诗序》中的《小雅》诗次问题
四 《春秋》学的自我建构:《诗》与《春秋》意义关联的形成
五 《春秋》视域:季札论《诗》与大、小《雅》的对调
六 《雅》在《风》前:《毛传》埋藏之《诗》古本编次
七 从礼乐编次到《春秋》编次
八 结论
第三章 《风诗序》与《左传》早期史料来源关系考
一 引论
二 《风诗序》与《左传》史事的相关或联系
三 《左传》人物引《诗》赋《诗》与《诗序》的关联
四 《国语》的旁证
五 结论
第四章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与古本《左传》考论
一 小引
二 《十二诸侯年表》据《左氏春秋》所制辩
三 《十二诸侯年表》所见古本《左传》之异文
四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史源略议
五 张、贾本《左氏春秋》之史料特点之一:史料编年与历法
六 张、贾本《左氏春秋》之史料特点之二:材料分割
七 张、贾本《左氏春秋》之史料特点之三:纪年方式
八 张、贾本《左氏春秋》之史料特点之四:南方诸侯记事优于今本
九 从《左氏春秋》到《左传》
十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编纂过程拟测
十一 附论《春秋》三次日食错简与《春秋》编纂
十二 结论
第五章 战国秦汉间《论语》的流变与文献考古问题
一 引子:定州本《论语》引出的问题
二 《史记·孔子世家》与今本《论语》的异同
三 《论语》古本的源流
四 从类型文献到单种古书——刘向校书与古文献的流变
五 《论语》古本问题的解决与文献考古问题
六 古文献关系网络中的《论语》及其成书的年代
七 附录:《说苑·修文》篇《齐论语》佚文蠡测
第六章 孟子的圣人系谱及其知识背景——兼窥战国秦汉间儒家知识系统的流变
一 尧、舜故事与《尧典》的流变
二 文王故事与文王《尚书》
三 《孟子》与战国儒家《诗》学传统
第七章 刘歆援数术入六艺与其新天人关系的创建——以《汉书·五行志》所载汉儒灾异说为中心
一 《汉书·五行志》所录《洪范五行传》文本结构的调整
二 刘歆引数术入六艺及其学术渊源
三 《洪范五行传》与谶纬的兴起与流行
四 从重人事到重天道——刘歆新天人关系的创建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在公元前一世纪晚期,中国上古文献的文本形式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巨变,其剧烈程度甚至超过了孔子时代。同一部书,在此界限前后,我们需区别对待,而非等而视之。徐建委著的《文本革命--刘向汉书艺文志与早期文本研究》不仅关乎我们对传世义献的认知,也会左右我们对出土文献价值的评判。若混同这种前后的变化,以东汉以来的传世文本为基础,以《汉书·艺文志》为想象模型,来描述先秦学术或文学,我们勾勒出的只是先秦的镜像,而非早期知识世界的真实图景。观察西汉以前的知识世界,刘向和《汉书·艺文志》是必要的起点,但也是特别需要超越的视点。刘向、刘歆父子所描绘的早期知识世界,被班固简化为《汉书·艺文志》中的六艺、诸子等清晰的线描图谱。但是,这个图谱只是一种叙事的结构,我们后来的人被这个叙事结构给“规范”了。如何站在学术传统之外观察这个结构,以及如何超越它对我们的“规范”,乃是此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元方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