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题解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0.82
6.4折
¥
79
全新
仅1件
作者汪建 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1928
出版时间2017-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1201603620
上书时间2024-08-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汪建,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现担任中国南方十省电工理论学会理事长、武汉电工理论学会理事长、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电工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湖北省精品课程“电路理论”课程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电路与系统、网络理论、电气信息检测技术、智能仪器等。
目录
章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电路元件
1.1学习要点
1.1.1电路的基本概念
1.1.2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1.3功率和能量
1.1.4基尔霍夫定律
1.1.5电路元件
1.2练习题题解
1.3习题题解
第2章电路分析方法之一——等效变换法
2.1学习要点
2.1.1等效电路和等效变换的概念
2.1.2电阻元件的串联、并联及混联
2.1.3电源的等效变换
2.1.4无伴电源的转移
2.1.5线性电阻的Y-△等效变换
2.1.6受控电源的等效变换
2.1.7求二端网络入端等效电阻的方法
2.2练习题题解
2.3习题题解
第3章电路分析方法之二——电路方程法
3.1学习要点
3.1.1网络图论的基本概念
3.1.2有向图的矩阵表示
3.1.3KCL、KVL的矩阵形式
3.1.4典型支路的特性方程、2b法
3.1.5支路分析法
3.1.6节点分析法
3.1.7网孔分析法
3.1.8回路分析法
3.1.9割集分析法
3.2练习题题解
3.3习题题解
第4章电路分析方法之三——运用电路定理
4.1学习要点
4.1.1叠加定理
4.1.2替代定理
4.1.3等效电源定理
4.1.4特勒根定理
4.1.5互易定理
4.1.6优选功率传输定理
4.1.7中分定理
4.1.8对偶原理和对偶电路
4.2练习题题解
4.3习题题解
第5章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5.1学习要点
5.1.1运算放大器及其特性
5.1.2含理想运放电路的分析
5.2练习题题解
5.3习题题解
第6章动态元件
6.1学习要点
6.1.1奇异函数与波形的表示
6.1.2电容元件
6.1.3电感元件
6.1.4动态元件的串、并联
6.2练习题题解
6.3习题题解
第7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7.1学习要点
7.1.1正弦稳态电路的基本概念
7.1.2相量法及电路基本定律与元件特性的相量形式
7.1.3复阻抗和复导纳
7.1.4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
7.1.5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7.1.6功率因数提高
7.2练习题题解
7.3习题题解
第8章谐振电路与互感耦合电路
8.1学习要点
8.1.1谐振电路与谐振的基本概念
8.1.2串联谐振电路
8.1.3并联谐振电路
8.1.4实用并联谐振电路
8.1.5一般谐振电路
8.1.6耦合电感的基本概念
8.1.7互感耦合电路的分析
8.1.8空心变压器电路的分析
8.1.9理想变压器
8.2练习题题解
8.3习题题解
第9章三相电路
9.1学习要点
9.1.1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
9.1.2三相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9.1.3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9.1.4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9.1.5三相电路的功率及测量
9.2练习题题解
9.3习题题解
0章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0.1学习要点
10.1.1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的基本概念
10.1.2周期性非正弦函数的谐波分析
10.1.3周期性非正弦电压、电流的有效值与平均值及二端网络有功功率(平均功率)
10.1.4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0.1.5对称三相周期性非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
10.2练习题题解
10.3习题题解
1章双口网络
11.1学习要点
11.1.1双口网络及其方程
11.1.2双口网络的参数
11.1.3双口网络参数间的关系
11.1.4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11.1.5复合双口网
11.1.6有载双口网络
11.1.7回转器与负阻抗变换器
11.2练习题题解
11.3习题题解
2章暂态分析方法之一——时域分析法
12.1学习要点
12.1.1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基本概念
12.1.2动态电路初始值的确定
12.1.3动态电路初始状态的突变
12.1.4一阶电路的响应
12.1.5二阶电路
12.1.6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12.1.7线性时不变网络零状态响应的基本特性
12.1.8卷积
12.2练习题题解
12.3习题题解
3章暂态分析方法之二——复频域分析法
13.1学习要点
13.1.1拉普拉斯变换
13.1.2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13.1.3用部分分式展开法求拉氏反变换
13.1.4用运算法求解暂态过程
13.1.5网络函数
13.2练习题题解
13.3习题题解
4章暂态分析方法之三——状态变量分析法
14.1学习要点
14.1.1状态变量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14.1.2状态方程的编写方法
14.1.3输出方程的编写方法
14.1.4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解法
14.2练习题题
14.3习题题解
5章均匀传输线的稳态分析
15.1学习要点
15.1.1均匀传输线的基本方程
15.1.2均匀传输线方程的正弦稳态解
15.1.3均匀传输线的正向行波和反向行波
15.1.4均匀传输线的副参数及其特性
15.1.5终端接负载的均匀传输线
15.1.6无损耗传输线
15.1.7均匀传输线的集中参数等效电路
15.2练习题题解
15.3习题题解
6章均匀传输线的暂态分析
16.1学习要点
16.1.1无损耗线偏微分方程的通解
16.1.2无损耗线暂态过程中波的发生与反射
16.1.3采用柏德生法则研究无损耗线的暂态过程
16.2练习题题解
16.3习题题解
7章非线性电路分析概论
17.1学习要点
17.1.1非线性电路元件的基本概念
17.1.2非线性电阻电路方程的建立
17.1.3非线性电阻电路的三个基本概念
17.1.4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17.1.5具有分段线性端口特性的非线性电阻电路设计
17.1.6小信号分析法
17.1.7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段线性化方法
17.1.8非线性动态电路状态方程的建立
17.1.9一阶非线性动态电路的分段线性化方法
17.2练习题题解
17.3习题题解
附录A华中科技大学“电路原理”课程试卷真题选编及参考答案
附录B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电路原理”试卷真题选编及
参考答案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与汪建编著的《电路原理》(上、下册,第2版)配套的教辅书。全书内容包含课程学习指导和《电路原理》上、下册中的所有习题(含各节练习题)题解。书中每章由学习要点、练习题题解和习题题解三部分组成。学习要点对每章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了明确细致的归纳; 题解部分对全部的练习题及习题都给出了较详细的解题过程,特别注意了对解题方法的指导。书的后面还收录了若干套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电路原理课程考试真题以及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真题及其参考答案。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和电气工程类专业学生学习电路原理的辅导教材,也可作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复习参考用书,还可供从事电路原理课程教学的教师参考使用。
精彩内容
第2版前言
本书是与汪建编著的《电路原理》(上、下册,第2版)配套的教辅书,在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并在广泛地征求了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后,《电路原理》的第2版在内容上做了适当的整合和充实。同时,从加强基本概念的掌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更好地适应教学内容顺序调整的需求考虑,对各章的习题也进行了修订,适当增加或删减了部分习题。本书按照修订后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补充编写了相应章节的学习指导,对全部新增的习题进行了解答,给出了详细的解题过程。在本书的后面,还收录了若干套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电路原理课程考试真题和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真题及其参考答案。
此次修订工作由汪建、曹娟和刘大伟共同完成,其中曹娟编写、修订第7、9、10、16章,刘大伟编写、修订第5、6、11章,其余各章的编写、修订均由汪建完成。全书由汪建统稿。
限于作者的学识水平,书中的疏漏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7年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
版前言
电路原理是高等院校电气、通信、自动控制、光电技术、电子技术等电类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由汪建编著的《电路原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习题的选择以及论述方法上,力图体现本课程的教学规律和基本要求,总结了作者多年课程教学实践的经验与体会以及教学研究、改革的成果。该教材在2008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本书就是为该教材的使用而编写的配套教辅。一方面可供从事电路原理课程教学的教师作参考用,从而共同探讨课程的教学规律和新的教学要求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和实现,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为正在学习本课程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他们更全面、深刻地认识、理解课程的知识体系,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启迪思维、开阔思路,培养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编写。每章由学习要点、练习题题解、习题题解三部分组成。学习要点对本章的基本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内容进行了有
条理且细致的归纳,对各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要求做了明确的提示和说明。练习题题解和习题题解分别对教材中各节后的全部练习题和各章后的全部习题进行了解答,给出了较详细的解题过程。题解部分注意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指导。对大多数习题的求解,给出了解题思路,对难点和易错之处给出了提示和说明,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正确地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读者应在独立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参考本书对照检查,以提高学习效果,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汪建任本书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有陈明辉(第9、11章)、骆健(第5、6章)、曹娟(第7、8、14章)、汪建(~4、10、12、13、15章),全书由汪建统稿。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由于编者的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0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