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学原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统计学原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3.53 4.7折 2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德华 编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75576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元

货号1201565501

上书时间2024-07-3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部分知识篇
章统计基础理论1
1.1统计和统计学的溯源1
1.1.1统计和统计学的形成1
1.1.2统计学的发展过程2
1.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统计研究的方法4
1.2.1统计的含义4
1.2.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4
1.2.3统计研究的方法6
1.3统计的工作过程和基本职能7
1.3.1统计的工作过程7
1.3.2统计的基本职能8
1.4统计学中的几个常用概念9
1.4.1统计总体与统计个体9
1.4.2统计标志及其表现11
1.4.3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及统计标志与统计
指标的关系11
1.4.4变量和变异13
重点知识梳理13
习题与实践训练14
第2章统计信息的搜集与整理19
2.1统计信息的搜集19
2.1.1统计信息搜集的基本要求19
2.1.2统计信息搜集的组织形式21
2.1.3统计信息搜集方案的撰写23
2.1.4统计信息搜集的方法25
2.1.5统计信息搜集的技巧28
2.2统计信息资料的整理32
2.2.1统计信息资料整理的基本概念32
2.2.2统计信息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32
2.2.3统计分组33
2.2.4分配数列37
2.2.5统计信息的汇总41
2.2.6统计图表43
重点知识梳理46
习题与实践训练48
第3章静态分析指标53
3.1总量指标53
3.1.1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53
3.1.2总量指标的种类54
3.1.3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55
3.2相对指标56
3.2.1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56
3.2.2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57
3.2.3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方法58
3.2.4计算和使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63
3.3平均指标64
3.3.1平均指标的意义、作用和种类64
3.3.2算术平均数及其计算65
3.3.3调和平均数的计算68
3.3.4众数和中位数70
3.3.5计算和使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73
3.4标志变异指标74
3.4.1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种类74
3.4.2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75
3.4.3全距及其计算76
3.4.4平均差及其计算77
3.4.5标准差及其计算79
3.4.6离散系数及其计算80
重点知识梳理81
习题与实践训练82
第4章动态分析指标88
4.1动态数列的编制88
4.1.1动态数列的概念和种类88
4.1.2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90
4.2动态比较指标91
4.2.1发展水平91
4.2.2增长量92
4.2.3发展速度93
4.2.4增长速度94
4.2.5增长1%的绝对值94
4.3动态平均指标95
4.3.1计算动态平均指标的意义95
4.3.2平均增长量95
4.3.3平均发展水平96
4.3.4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100
4.4动态数列的分析和预测101
4.4.1水平型动态数列的预测——移动平均预测法102
4.4.2趋势型动态数列的预测——最小平方法103
4.4.3季节变动分析107
重点知识梳理108
习题与实践训练109
第5章统计指数115
5.1统计指数概述115
5.1.1统计指数的概念115
5.1.2统计指数的作用116
5.1.3统计指数的种类117
5.2综合指数118
5.2.1综合指数的概念和特点118
5.2.2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与方法119
5.2.3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120
5.2.4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121
5.2.5编制综合指数应当明确的几个问题122
5.3平均数指数123
5.3.1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123
5.3.2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124
5.4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125
5.4.1统计指数体系的概念与作用125
5.4.2统计指数体系的双因素分析及其应用举例126
重点知识梳理128
习题与实践训练130
第6章抽样调查和抽样推断135
6.1抽样调查的一般问题136
6.1.1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136
6.1.2抽样调查的几个基本概念137
6.1.3抽样调查的作用138
6.2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138
6.2.1简单随机抽样139
6.2.2机械抽样140
6.2.3类型抽样140
6.2.4整群随机抽样142
6.3抽样误差的计算150
6.3.1抽样误差的概念与影响因素150
6.3.2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151
6.3.3抽样极限误差的计算152
6.4样本数目的确定和抽样总体总量指标的推算153
6.4.1样本数目的确定153
6.4.2总体总量指标的推断155
重点知识梳理157
习题与实践训练158
第7章相关与回归分析163
7.1相关分析的意义和种类163
7.1.1相关分析的概念和意义163
7.1.2相关分析的内容164
7.1.3相关关系的种类及其计算165
7.2回归分析168
7.2.1回归分析的意义168
7.2.2一元线性回归168
7.3估计标准误差170
7.3.1计算估计标准误差的意义170
7.3.2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方法171
7.3.3估计标准差与相关系数的关系172
重点知识梳理173
习题与实践训练174
参考文献179
1.1.2统计学的发展过程2
1.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统计研究的方法4
1.2.1统计的含义4
1.2.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4
1.2.3统计研究的方法5
1.3统计的工作过程和基本职能7
1.3.1统计工作过程7
1.3.2统计的基本职能8
1.4统计学中的几个常用概念9
1.4.1统计总体与统计个体9
1.4.2统计标志及其表现11
1.4.3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11
1.4.4变量和变异13
1.5重点知识梳理13
1.6习题与实践训练14
第2章统计信息的搜集与整理18
2.1统计信息的搜集18
2.1.1统计信息搜集的基本要求18
2.1.2统计信息搜集的组织形式20
2.1.3统计信息搜集方案的撰写22
2.1.4统计信息搜集的方法24
2.1.5统计信息搜集的技巧27
2.2统计信息资料的整理31
2.2.1统计信息资料整理的基本概念31
2.2.2统计信息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31
2.2.3统计分组32
2.2.4分配数列36
2.2.5统计信息的汇总40
2.2.6统计图表42
2.3重点知识梳理45
2.4习题与实践训练47
第3章静态分析指标51
3.1总量指标51
3.1.1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51
3.1.2总量指标的种类52
3.1.3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53
3.2相对指标54
3.2.1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54
3.2.2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55
3.2.3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方法56
3.2.4计算和使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61
3.3平均指标62
3.3.1平均指标的意义、作用和种类62
3.3.2算术平均数及其计算63
3.3.3调和平均数的计算66
3.3.4众数和中位数68
3.3.5计算和使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71
3.4标志变异指标72
3.4.1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种类72
3.4.2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73
3.4.3全距及其计算73
3.4.4平均差及其计算75
3.4.5标准差及其计算77
3.4.6离散系数及其计算78
3.5重点知识梳理79
3.6习题与实践训练80
第4章动态分析指标84
4.1动态数列的编制84
4.1.1动态数列的概念和种类84
4.1.2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86
4.2动态比较指标87
4.2.1发展水平87
4.2.2增长量88
4.2.3发展速度89
4.2.4增长速度90
4.2.5增长1%的绝对值90
4.3动态平均指标91
4.3.1计算动态平均指标的意义91
4.3.2平均增长量91
4.3.3平均发展水平92
4.3.4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96
4.4动态数列的分析和预测97
4.4.1水平型动态数列的预测——移动平均预测法98
4.4.2趋势型动态数列的预测——最小平方法99
4.4.3季节变动分析103
4.5重点知识梳理104
4.6习题与实践训练105
第5章统计指数111
5.1统计指数概述111
5.1.1统计指数的概念111
5.1.2统计指数的作用112
5.1.3统计指数的种类113
5.2综合指数114
5.2.1综合指数的概念和特点114
5.2.2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与方法115
5.2.3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116
5.2.4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117
5.2.5编制综合指数应当明确的几个问题118
5.3平均数指数119
5.3.1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119
5.3.2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120
5.4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121
5.4.1统计指数体系的概念与作用121
5.4.2统计指数体系的双因素分析及其应用举例122
5.5重点知识梳理124
5.6习题与实践训练126
第6章抽样调查和抽样推断130
6.1抽样调查的一般问题131
6.1.1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131
6.1.2抽样调查的几个基本概念132
6.1.3抽样调查的作用133
6.2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133
6.2.1简单随机抽样134
6.2.2机械抽样134
6.2.3类型抽样135
6.2.4整群随机抽样136
6.3抽样误差的计算137
6.3.1抽样误差的概念与影响因素137
6.3.2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138
6.3.3抽样极限误差的计算139
6.4样本数目的确定和抽样总体总量指标的推算140
6.4.1样本数目的确定140
6.4.2总体总量指标的推断142
6.5重点知识梳理144
6.6习题与实践训练145
第7章相关与回归分析150
7.1相关分析的意义和种类150
7.1.1相关分析的概念和意义150
7.1.2相关分析的内容151
7.1.3相关关系的种类及其计算152
7.2回归分析155
7.2.1回归分析的意义155
7.2.2一元线性回归155
7.3估计标准误差157
7.3.1计算估计标准误差的意义157
7.3.2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方法158
7.3.3估计标准差与相关系数的关系159
7.4重点知识梳理160
7.5习题与实践训练161
参考文献165

内容摘要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遵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规律、特点和要求而编写的一本统计入门教材。本书主要阐述各种统计方法和统计指标的计算与运用,将一般的统计理论、方法落实到实际的指标体系中,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具体内容包括: 统计基础理论、统计信息的搜集与整理、静态分析指标、动态分析指标、统计指数、抽样调查和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全书采用一体化格式编写,包括: 学习导引、知识与技能分布网络、正文、重点知识梳理、习题与实践训练、统计学应用案例等。理论适中,案例丰富,深入浅出,易教易学。它既是高职高专经济类、管理类专业教材,也能满足中专、中职(技校)的教学需要,还可作为社会培训教材和自学用书。

精彩内容
01第二版前言统计是人们认识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如何,对于国家或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统计学知识和技能,并进行科学地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统计学原理》一书自2009年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和好评,多次重印。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但基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形势发生许多变化,在“互联网+”背景下,新的统计手段、方法也层出不穷。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更好地为广大师生的教学、学习提供方便,对原《统计学原理》一书做出修订再版显得十分必要。
本次修订再版的《统计学原理》仍然保持原有体例、章节,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调整和变动:一是删除了过时的统计理论知识;二是纠正了原有相关统计公式和数据计算上的错误;三是系统地调整或增加了统计案例。再版后的图书确保了统计理论的时代性统计公式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统计案例的新颖性。
再版后的教材仍保留易教易学、工学结合、体例新颖的特点。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类、管理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中专(中职)学校教学用书,还可供社会培训和自学者学习使用。
本书版编写分工详见版前言,参加本次修订再版的人员有: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胡德华、应畅,遂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鲍菊芽。全书由胡德华教授总纂和定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修订后的教材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同行和广大读者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并提出宝贵意见,以期待第三版时做得完善,编者邮箱:hudehua0001@126.com。

    胡德华   2017年3月
版前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统计学都是人们认识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列宁同志曾经说过,“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尤其是在当今信息万变的经济社会里,任何一个国家或企业要对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认真学习和掌握统计学的知识与技巧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在总结编者多年从事统计教学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规律、特点和要求,通过编写讲义并经课堂反复试用后编写而成的一本统计学入门教材。具体内容包括: 统计基础理论、统计信息的搜集与整理、静态分析指标、动态分析指标、统计指数、抽样调查和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易学易教。本书编者都是长期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深知职业教育类学生的文化基础和接受、理解知识的能力,因此,在编写过程中,一方面避开了繁杂的统计理论的陈述和公式推导;另一方面又兼顾到教材体系的完整性,形成学生易学、教师易教的特色。
2. 工学结合。本书的撰写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兼顾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充分吸收我国统计改革后所形成的新经验和新成果,强调统计方法的工具性和实用性。理论以够用为原则,注重统计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全书通俗易懂、案例丰富、生动实用,工学结合得以体现。
3. 体例新颖。全书采用一体化的格式撰写,每章开头设有学习导引;每一章节的正文都设有知识与技能分布网络,并按照职业类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的需要程序,把所学内容分为理论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每章的最后都安排了重点知识梳理、习题与实践训练,以及案例分析。
本书由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胡德华教授编写,由齐齐哈尔大学于翠华副教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赵善庆副教授、唐山职业技术学院陈兆武副教授任副主编。全书由胡德华教授负责起草大纲、修改、总纂和定稿。各章参编人员及分工如下:章和第5章由赵善庆副教授编写;第2章由胡德华教授、刘益媛统计师编写;第3章由胡德华教授、黄海松统计师编写;第4章由陈兆武副教授编写;第6章和第7章由于翠华副教授编写。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参考了许多统计学研究论文及教材。这些宝贵资料对本书的编写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此特向这些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清华大学出版社职业教育分社的编辑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值此本书出版之际,一并深表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与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望有关专家、学者、教授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与指正,以便再版时予以纠正。

    胡德华   2009年2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