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天不懂夜的黑
  • 白天不懂夜的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白天不懂夜的黑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89 1.7折 23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兆言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06349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3元

货号1201029359

上书时间2024-07-09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叶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他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他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创作总字数约四百万字。他的主要作品有七卷本《叶兆言文集》《叶兆言作品自选集》以及各种选本。另有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绝妙小品文》《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等。

目录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内容摘要
通过《白天不懂夜的黑》,我们惊讶地发现,在80年代文学热的背后,仍然是一套意识形态的机制在起作用,文学热潮的产生都是基于政治需要而兴,伤痕文学是基于控诉的需要,改革文学是基于建设四化的需要,它们都还未真正摆脱思想束缚,还未真正达到自由写作的状态。而小说主人公林放,正是在这样的体制中从默默无闻到爆得大名,很终因无法适应导致迷失的典型。
作者叶兆言借林放的经历也在反思80年代文学热的本质,它仍然是在体制内营造的计划经济式的热潮。中,林放发表成名作批判孔子的文章,因此改变了命运,从街道小厂借调到一所中学去教语文。而且对林放来说,“红极一时的新时期伤痕文学,其实就是中大批判文章的变种,是一脉相承,是一种以小说形式写成的对的批判文章,而作者差不多是同一拨人,使用着同一种思维方式,在精神上有着割不断理还乱的联系。”同大批判文章一样,伤痕文学内在写作思路也是模式化的,林放是因为掌握了“文坛究竟需要什么,到底是缺什么”,懂得“讨好取巧”,才成功地发表了作品,而同为文学青年的“我”因为不了解而处处遭遇退稿。这种迎合政治需要的文学热潮反而为作家们带来改变命运的机遇,很多作家因此加入作协文联,有了稳定的工作;很多作家因此被领导慧眼识金得到提拔。80年代文学热,热的其实不是文学,而是文学背后带来的名声、地位、命运的改变。
小说作者更加重视在80年代文学热中的文人的思想状态,林放就是一个典型。文学也许天然具有类似“致幻剂”的作用,它让人自我膨胀、自以为是、处处显示优越感。在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作品而爆得大名的林放,自我突然膨胀,他夸夸其谈自以为是,他雄辩滔滔傲视群雄,在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大放厥词傲慢地炫耀知识;在文学聚会活动中指点江山对老作家们嗤之以鼻,处处显示其内心自我膨胀的优越性;在“我”遭遇退稿的时候,他故意大声说话,以在众人面前显示其优越感……这样的性格也让他失去了加入文联、上研究生等等活得更好的“机会”。

主编推荐
回忆诗意而又令人难堪的八十年代!
激情燃烧过的岁月,绚烂终归平淡!
《白天不懂夜的黑》是一部反思80年代文学热的中篇小说。在当下,怀念80年代突然成为一个热潮,而且在怀念中还加入许多美化的感情,让80年代变得更加面目模糊。而叶兆言在怀念80年代的热潮中保持了冷静, 正如小说题目所写,“白天不懂夜的黑”,我们在远观80年代时,忽略了许多“黑”。他用小说这样的形式来表达了自己对80年代的思考,尤其是表达了当时文学热的思考。
小说的写作技巧很好成熟,它从整个故事时间的中间段写起,借张跃、李明霞、绢子三个与林放之间的感情故事,将过去、现在勾连起来,将过去的林放、高峰时的林放、没落时的林放写的很好逼真。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