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4.16
4.5折
¥
98
全新
库存103件
作者林垚
出版社上海译文
ISBN9787532794683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203284842
上书时间2024-07-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林垚,1983年生,北京大学生物学本科、哲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耶鲁大学职业法律博士。现为上海纽约大学教师。曾与友人共同主办“选?美”项目,力图为中文公共场域提供关于美国政治的准确信息与深度评论。目前与友人共同主持播客《时差》,旨在向公众介绍海外人文社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及年轻华人学者的相关研究。另有个人公众号“林三土”与个人播客《催稿拉黑》。
\"
目录
\"【目录】:
序
上卷 究穷象塔屠龙术
? 同性婚姻、性少数权益与“道德滑坡”论
? 堕胎权漫谈
? “我也是”:作为集体行动的公共舆论运动
? 死刑、犯罪与正义
? 以赛亚?伯林的自由观
? 公共理性与整全义理
? “政治正确”与言论自由
? 权力结构的语境
——如何理解“黑人性命,举足轻重”、“同志骄傲”等口号
? 个体与集体
? 左翼自由主义需要怎样的中国化?
? 灯塔主义
中卷 搅梦频劳西海月
? 美国大选暗战
——“选民证件法”之争
? 金钱与选举
? 休会任命与权力制衡
? 邦联旗飘扬
? 首席大法官虚假的程序诉求
? 最高法院与政党初选改革
? 美国政党体系流变
? 特朗普、共和党与美国当代右翼极端主义
? 美国“国殇日”
——没有硝烟的记忆战争
? 拆除邦联雕像问答二则
? 美国枪支管理的社会演化
——民兵迷思、种族政治与右翼草根动员
? 种族隔离阴霾下的罗斯福新政
——被挟持的宪政转型及其后果
? 司法种族主义、警察暴力与抗议中的暴力
? “政治正确”、身份政治与交叉性
? 自相矛盾的公开信与“取消文化”的正当性
? 得克萨斯“赏金猎人”反堕胎法案
——身体自主的权利与政治撕裂的美国
下卷 蛇毛兔角多鸡犬
? 上帝与罪恶问题
? 冗余的冥界与虚妄的慰藉
——《寻梦环游记》背后的哲学悖论
? 亚当的“肋骨”
? “大造必有主”吗?
? 达尔文诞辰二百周年答记者问
? 进化论问答四则
? 伪科学
? 科学、社会与公众参与
——读英国皇家学会《社会中的科学》报告
? 简析康德“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
? 自由意志问答七则
? 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宗教信仰
? 霍金悖论
——顶尖科学家何以会是反哲学的哲学盲?
\"
内容摘要
\"【内容简介】:本书是青年学者林垚近年来哲学、科普、学术与公共讨论文章汇集,也是作者的第一部独立文集。全书由三个版块组成,上卷《究穷象塔屠龙术》主要是道德哲学及政治哲学方面的探讨,包括中卷《搅梦频劳西海月》聚焦于美国政治,下卷《蛇毛兔角多鸡犬》漫谈与科学哲学或宗教哲学相关的话题。作者行文逻辑严密,文风犀利,从哲学思辩的高度对诸多公共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直戳要点,并且呈现出多重的思考维度。
\"
精彩内容
\"【精彩书摘】:★人们在使用“舆论审判”一词时,往往容易忘记这只是一个比喻,或者说只是一种矛盾修辞术:公共舆论对争端的评议,无论如何喧嚣,总是天然地缺乏“审判”所包含的权威性与约束力。……“公共舆论”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整体权威,而是诸多互有分歧的意见共同构成的复调舆论场域;这些意见的声量难免有大有小,有时某一方意见会对其直接对立的一方在受众人数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但要将这种优势意见认定为足以代表“公共舆论”单一权威的意见,却无法由“公共舆论”本身来完成(否则便陷入无限倒退),而需要某个额外的权威机构加以解读、作为判决的依据(譬如“舆论影响司法”一说,就预设了司法审判者才是真正的单一权威)。
★公共舆论显然既无规范层面也无事实层面的约束力;任何一位公众是否接受所谓“舆论审判”的事实结论(或者更严格地说,究竟接受公共场域中诸多不同事实结论中的哪一种)、是否在此事实结论基础上参与对被指控者的所谓“舆论定罪”及“舆论惩罚”(亦即促成其“公共领域的身败名裂”),都完全取决于其本人的判断。这与司法定罪及司法惩罚所附带的、强制性的“官方谴责之污名”,有着根本的区别:经由司法系统认定的案底、败诉或服刑记录,并不随社会对当事人的态度转变而消失,而是成为当事人档案的一部分,直接干预到其后续的求职、租房等日常生活各方面;相比之下,缺乏官方强制作为基础的“舆论定罪”与“舆论惩罚”,其实无非是对人际互动中再正常不过的、由社会一部分成员各自表达的“道德非议”的统称而已。
★尽管以剥夺基本权利为手段的刑事惩罚的严重性,是我们在刑事判决的假阳性(冤枉好人)与假阴性(放过坏人)之间权衡取舍的重要考虑,但我们不可能为了百分之百消灭某种性质极其严重的假阳性结果(比如有人被错误地剥夺基本权利)而让假阴性结果超出某个可以容忍的限度。所以真正的问题永远是,如何判断假阴性结果的恰当限度、如何在假阳性结果与假阴性结果之间找到最合理的平衡。
★在刑罚的三层意义中,“改造”显然与死刑最为格格不入。正所谓“人命关天”、“人死如灯灭”,死亡蕴含着独一无二的“生存终结性”:从死亡的那一刻开始,个体的存在与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种种关于快乐、痛苦、回忆、梦想、际遇、关系的体验,均将无可挽回地一笔勾销。死刑一旦执行,便彻底抹杀了受刑者未来改过自新的可能性;即便有一些死刑犯在从判决到执行的这段时间内感到悔悟,但死刑一旦执行,便剥夺了悔悟后的他们将这种悔悟实现在正常生活之中的机会。我们愈是强调刑罚的改造意义,死刑的价值愈发成疑。
★当我们在讨论“政治正确”和“言论自由”的这种对立时,不管这种对立是被制造的也好,或者是它们真正蕴含着某种对立也好,首先我们要区分两个部分:一个是“政治正确”这个概念作为一种话术的部分,一个是人们在讨论“政治正确”时真正怀有的对言论自由遭到损害的焦虑和关怀。我们要小心话术扭曲了我们对有价值的问题本身的讨论。话术本身可能造成我们过分关注于社会某些群体对特定言论的反应,过分关注一些特定言论在舆论场的流动,而忽略了另外一些群体他们在暗中做的一些事情。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