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6.44 4.6折 36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濂|责编:许迎辉//张洪雷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179520

出版时间2013-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1200764249

上书时间2024-07-0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周濂著的《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平装版一年多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风靡大江南北。如今精装版上市,既有新增内容,又在装帧设计上有很大的改进,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
该书凭借精彩的内容拿到多个大奖,同时“装睡的人”等多个词汇的全新表达,深度介入了公众日常生活,成为大家的口头语,具有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了较强的市场号召力。
作者以其深厚的专业学养作为根基,把他对公正、德性生活、民主、自由、道德、幸福等等这些问题的哲学思考融进一个个现实故事和活泼泼的生命体验中,用最真切的道德直觉和清醒的问题意识和柳叶刀式的概念分析能力,一猛子扎进问题的深处,把深邃的哲学拉回到“粗糙的地面”。

作者简介
周濂,1974年生于浙江。先后获北京大学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5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外国哲学教研室任教。曾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译有《苏格拉底》、《海德格尔、哲学、纳粹主义》(均为合译)。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政治哲学和语言哲学。

目录
自序
壹  我们都是一小撮
 金斯堡得不到,阿曼达甩不掉
 让我们担忧我们的童真吧
 射象者布莱尔
 “不就是”与“又怎样”
 笑而不语与中国表情
 烈士与傻子
 跳来跳去的罗素
 笑眯眯的印度乞丐
 活着,还是死去?
 大学校园中的“无名氏”
 大学生的“德性”
 古格斯的戒指与费尔德曼的甜饼
 节庆、传统与革命
 磕头的理由
 装装文明人
 榜样的力量
 求求你感谢我
 “我的”和“好的”
 没本事移民的,请做个公民吧
 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人道主义是张一撕就破的薄纱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我们都是一小撮
贰 重见天日的生活
 你想要打听的那个人在哪里?
 阿飞后传
 沉默并诗意地活着
 抒情是一种病
 “实话实说”还是“是话就说”
 掐死一切意识形态大臭虫
 有这么一种困惑来自生活
 存在的焦虑与勇气
 丧钟为游记而鸣
 重见天日的生活
叁 我们何时丧失理解
 色情文学招谁惹谁了
 请“真实”的康德起立
 “帝国”失去“主义”,天下将会怎样
 圆地球还是平地球?
 历史尚未终结,国家仍需强化
 谁是美国的孩子?
 行走在高速公路上的石器时代人
 与正确无关的政治正确性
 全民开讲2.0时代
 大众文化的“群架二原则”
 娱乐不精神
 我们何时丧失理解
 过期
 好人电影与好公民电影
 通过对话能够走向真理共识吗?
 智者的审慎
 理解之难
肆  站在思想的高墙上
 站在思想的高墙上
 哲学是一个动词
 民主在此可能吗?
 幸福政治学
 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好的一生
 最可欲的与最相关的
 尺度、分寸与超越
 政治哲学家与政治现实
 革命的窄门

内容摘要
 周濂著的《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精选学术新锐周濂十年来公开发表的随笔文章,包括时评、书评及其部分学术文章等。作者以其深厚的专业学养作为根基,把他对幸福、公正、德性生活、民主、自由、道德等等这些问题的哲学思考融进一个个现实故事和活泼泼的生命体验中,用最真切的道德直觉和清醒的问题意识和柳叶刀式的概念分析能力,一猛子扎进问题的深处,把深邃的哲学拉回到“粗糙的地面”。
在《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一书中,作者想告诉我们,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喧嚣迷茫时代,在一个颠倒是非的时代里生活,个体性的痛楚可想而知,除非你放弃自身的价值标准,与这个肮脏的时代握手言和,或者闭上眼睛装睡。可是即使是在外部环境非常糟糕的情况下,一个人依然可以选择过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依然可以选择不止做个“好人”,还可以做个“好公民”。

精彩内容
 事实上,早在一战爆发之前,罗素就深陷于难以自拔的纠结之中:作为爱国者,他热切地盼望德国人战败,作为人道主义者,他痛恨一切对青年人的大屠杀;虽然最后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反战运动的洪流之中,但在骨子里罗素总忍不住怀疑和平主义的行为完全是“徒劳无益”的。有趣的是,帮助罗素打消虚无感
的恰恰是他的对手。来自伦敦法院的起诉,剑桥三一学院对其讲师资格的剥夺,以及1918年5月被投送人监,这一切政治高压行为都明白无误地告诉罗素:政府并不认为他的抗议活动是徒劳无益的!
罗素的动摇不定还表现在他对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以及四分五裂的中国社会的复杂心态上:他厌恶布尔什维克主义的粗鄙轻薄与蛮横冷酷,却承认“这正是此时此刻俄国所需要的政府”。他从不提倡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但自问如果中国人反问他,在西方列强虎视狼窥的情况下,不提倡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中国何以救亡图存?他自己却也无言以对。
这种优柔寡断的思想作风让罗素在风云激变的非常时刻显得很不给力。他对苏联和中国的访问都不怎么成功,那些热衷于布尔什
维克的北京学生们不喜欢他的渐进主义论调,而胡适
也对罗素的中国到自由之路前必先经历“专政”阶段的观点耿耿于怀。
罗素的尴尬之处在于,他虽摇摆不定,却又绝不是左右逢源,这让我想起崔卫平女士批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时的几个妙论。
她说,“作为一个持不同梦想者”,导演姜文的最大问题在于“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不够远。刚走几步,就不放心起来,就要看看别人正在干什么,或者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正在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步伐就会变得十分迟疑、摇晃,就会显得是‘跳来跳去’的……”相比之下,崔卫平更欣赏《海上钢琴师》中那个演奏家的果敢决绝——“他们这种人抱定决心,将空中楼阁进行到底。如此创造了另外一
套不同于这个世界的王国与秩序,这个才有看头啊。
”罗素的摇摆不定看似与姜文的跳来跳去并无二致,但却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姜文是一个电影筑梦师,而罗素则是一
个现实世界的批判者。对于姜文,人们可以要求他在电影世界中将空中楼阁进行到底,可是罗素却无法容忍自己成为这样的狂热迷信之徒,因为他深知在复杂的历史处境下面,没有人可以一劳永逸地置身于理性、
真理和光明的世界,而将敌手贬为愚昧、荒谬和黑暗的另一边。
1950年,78岁的罗素因“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在颁奖词中诺贝尔委员会形容罗索“既是一个怀疑论者又是一个乌托邦主义者”,这个判断可谓一针见
血,恰如罗素本人所言:“我绝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不消说,罗素这样的人越多,建设人间天堂的可能性就越小。
不过罗素虽然缺乏为任何信仰献身的死亡意志,但却有捍卫个体尊严的匹夫之勇:“且不说我是否在做任何有益的事情,如果我不继续做的动机竟似乎是对其后果的恐惧,那么我是决不能罢手不干的。”免于恐惧的自由,这是罗索所真正坚持的思想和行动底线,也
正是这一点,让跳来跳去的罗素与所有的虚无主义者和犬儒主义者都划清了界限。P22-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