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衍生品:灵药还是毒药?
  • 金融衍生品:灵药还是毒药?
  • 金融衍生品:灵药还是毒药?
  • 金融衍生品:灵药还是毒药?
  • 金融衍生品:灵药还是毒药?
  • 金融衍生品:灵药还是毒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融衍生品:灵药还是毒药?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1.42 5.8折 8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耳他]西蒙·格里马(Simon Grima),[希]埃莱夫塞里奥斯·I. 塔拉西诺斯(Eleftherios I. Thalassinos)

出版社原子能

ISBN9787522131740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9元

货号1203282465

上书时间2024-06-30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马耳他]西蒙?格里马(SimonGrima),马耳他大学保险系主任、高级讲师,负责保险与风险管理专业的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曾担任马耳他风险管理学会主席,现担任马耳他合规官协会主席。
近30年来,一直从事金融服务领域的工作,并向各公共实体提供内部控制、投资及信息技术方面的咨询服务,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担任多家金融服务企业的独立董事,风险、合规、采购、投资与审计委员会委员,以及合规官、内部审计师、风险管理师。
[希]埃莱夫塞里奥斯I.塔拉西诺斯(EleftheriosI.Thalassinos),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与国际金融领域的丰富经验,于1997年获得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JeanMonnetChairProfessor)荣誉头衔,也是《欧洲调查研究期刊》(EuropeanResearchStudiesJournal)及《经济学与工商管理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EconomicsandBusinessAdministration)的主编和应用商业与经济学国际会议(ICABE)的发起者和主席。

目录
第1章
矛盾的金融衍生品
1.1?关于衍生品的争论 
1.2?关于衍生品的疑问 
1.3?与衍生品相关的损失 
1.4?研究目的 
1.5?研究框架 
1.6?研究方法 
1.7?本项研究的意义或作用 
1.8?小结 
第2章
金融衍生品的应用
2.1?概述 
2.2?金融衍生品理论及衍生品应用 
2.2.1?衍生品需求的不断演变 
2.2.2?金融衍生品简介 
2.2.3?使用衍生品的潜在益处 
2.2.4?滥用衍生品的潜在后果 
2.2.5?衍生品滥用 
2.2.6?市场操纵行为 
小结 
2.3?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和风险管理 
2.4?金融衍生品使用者和监督者的特点及观点 
2.4.1?使用者和内部监督者的理性选择理论 
2.4.2?正确观点和认识误区对衍生品使用的影响 
小结 
2.5?保障衍生品安全使用的措施 
2.5.1?管理控制 
2.5.2?企业内部教育 
2.5.3?制定企业的衍生品操作规则 
2.5.4?实施稳健的投资战略 
2.5.5?内部监督 
2.5.6?政府干预 
2.5.7?企业治理、风险与合规管理 
2.5.8?培训 
2.5.9?保证衍生品安全使用所需的改进或调整措施 
2.5.10?备案注册与信息报告要求 
2.5.11?资本金与抵押品要求 
2.5.12?有序的市场规则 
小结 
2.6?本章结语 
第3章
金融衍生品的滥用案例
3.1?金融企业滥用衍生品案例 
3.1.1?巴林银行案例以及衍生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1.2?对巴林银行事件的总结 
3.1.3?人们吸取到以及忽略掉的教训 
3.1.4?爱尔兰联合银行案例以及衍生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1.5?法国兴业银行案例以及衍生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3.1.6?影响衍生品安全使用因素的比较 
3.1.7?爱尔兰联合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案例总结 
小结 
3.2?衍生品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的总结 
3.3?非金融企业案例 
3.3.1?德国金属公司 
3.3.2 安然公司 
第4章
人们对金融衍生品的认识误区与疑问
4.1?概述 
4.2?影响衍生品安全使用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4.3?问题的根源 
4.4?对策措施及建议 
4.5?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4.6?本项研究的基础和局限性 
4.7?本项研究的意义 
4.8?结论 
附录:案例概要
1.阿拉克鲁兹公司 
2.昭和壳牌石油公司 
3.鹿岛石油株式会社 
4.松鼠储蓄银行 
5.沙地亚公司 
6.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 
7.瑞士联合银行 
8.东方汇理银行 
9.智利国家铜业公司 
10.国民西敏寺银行 
11.全球曼氏金融 
12.摩根士丹利 
13.中信泰富有限公司 
14.帕玛拉特 
15.澳大利亚国家银行 
16.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 
17.美国奥兰治县地方政府 
18.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19.美国不凋花顾问公司 
20.美国基德尔·皮博迪公司 
21.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 
22.意大利租赁银行 
23.德意志银行 
24.巴瓦格银行 
25.联合利昂 
26.吉布森贺卡公司 
27.哈默史密斯-富勒姆区政府 
28.美国宝洁公司 
29.东南亚金融危机 
30.法国兴业银行 
31.德国金属公司(MG) 
32.爱尔兰联合银行 
33.巴林银行 
34.安然公司 

内容摘要
为“减少风险”而生的金融衍生品
实际上是在为谁牟利?
有关金融衍生品两面性的激烈讨论正在进行长期以来,金融衍生品都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主题。在许多人眼里,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金融风险的代名词,然而它原本的设计,却是为了将风险转移,保护投资人免受金融风暴之苦。但究竟期货、远期、期权等这些金融衍生品是灵药还是毒药?
本书深入探讨了金融衍生品的相关理论和各种辩论。作者首先介绍了人们对金融衍生品的使用和相关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和评估了使用这些工具的人;接着探讨了使用金融衍生品的影响,以及安全使用的例子;最后他们深入分析世界知名的金融组织案例,例如,英国的巴林银行、爱尔兰联合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等金融公司,以及包括安然在内的非金融公司的公共案例研究,透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清企业失败和巨额亏损的根源,从而明确这些失败的原因究竟是对金融工具的滥用,还是工具本身。

精彩内容
第1章矛盾的金融衍生品
第1章对金融衍生品以及围绕衍生品的争论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划定了本书的研究范围,阐明了本书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提出了针对衍生品的基本问题,并讨论了围绕衍生品应用的相关问题。此外,本章还总结了人们对衍生品所做的相关研究。
1.1?关于衍生品的争论埃丁顿(Edington,1994年)根据人们对金融衍生品的观点,将其划分为两派完全对立的阵营:“一派将衍生品视为新投资时代的‘圣杯’,另一派则将其诋毁为金融领域的‘撒旦’。”他的观点表明,针对衍生品及其使用问题,存在着许多相互矛盾的观点和意见。人们要么将其视为一种有用的金融工具,要么认为其纯粹是对时间和金钱的浪费[多德(Dodd),2002年b]。赫尔(Hull,2008年)曾对金融衍生品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种能够从其他更基本、更基础变量的价值中,衍生出本身价值的金融工具。这里所提到的更基础的变量,可以是任何对象,既可以是一项金融资产,也可以是利率,其价值与某个指数,特定地区的天气状况,或者特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密切相关[施图尔茨(Stulz),2005年]。
施图尔茨(2004年)在《我们是否应该畏惧金融衍生品?》(ShouldWeFearDerivatives?)一文中,将衍生品分为两类:普通衍生品和奇异衍生品。普通衍生品是指远期和期货合约、掉期合约、期权或这些工具的组合。其他衍生品则统称为奇异衍生品。本书第2章将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入探讨。
钱斯(Chance,1995年)在《金融衍生品年表》(AChronologyofDerivatives)中,重点探讨了衍生品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他认为,最早的衍生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80年左右,“当时,米利都人泰勒斯购买了橄榄油榨油器的‘期权’,借助橄榄的丰收,从而大赚了一笔。”他还提到,公元前1700年左右,雅各(《圣经·创世记》第29章)“购买了一项‘期权’,以7年的劳动为代价,换取与拉班的女儿瑞吉儿结婚的权利”。钱斯认为,衍生品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伦敦皇家交易所”率先开展衍生品交易——标志着第一家衍生品交易所从此诞生。当时的人们通过这家交易所执行远期合约。而最早的期货合约,据说诞生于日本大阪的淀屋稻米交易所;而第二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是1848年芝加哥交易所的成立。
施图尔茨(2005年)在他的《揭秘金融衍生品》(DemystifyingFinancialDerivatives)一文中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衍生品的市场容量并不算大。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衍生品定价方法的不断进步,促使衍生品交易激增。在这段时间,“利率和汇率波动剧烈,迫使人们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对冲相对风险。同时,由于政府对许多行业放松管制,再加上国际贸易大幅增长,资本流动更加顺畅,人们因此迫切需要合适的金融产品来应对风险。”施图尔茨(2005年)认为,20世纪70年代涌现出的技术进步,提高了计算管理的速度与效率,增强了网络与通信设施的功能。在同一时期,学者们开发出布莱克-斯克尔斯定价模型。这些因素大大改变了衍生品的交易方式。此后,金融工程师可以更加容易地设计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实现它们的价值。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2019年季度审查报告》(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BIS)QuarterlyReview),截至2018年底,2018年下半年全球衍生品市场总值高达96620亿美元,各类场外衍生品交易未清偿合约名义金额高达544400亿美元。虽然规模较大,但较之上半年还是略有下降,下降幅度约为506000亿美元。
截至2018年12月,场内交易的期货和期权衍生品的名义金额分别为390000亿美元和682000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2019年)。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衍生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此外,由于衍生品市场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复杂多变,所以,监管者必须不断调整管制手段,才能预防由金融衍生品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通过后面几章,我们将会了解到,衍生品已经改变了公司看待金融风险并减轻风险影响的方式。当今世界,金融风险越来越复杂,而且会随着创新的出现不断改变。风险也并不局限在一国之内,而是会蔓延到全球,同时互联网等快速通信方式会进一步加剧风险的复杂性。西蒙(Simon,2008年)在《衍生品是否是金融行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AreDerivativesFinancial“WeaponsofMassDestruction”)一文中指出,尽管衍生品的目的是对冲此前提到的各种风险,但仍有人对这些工具的使用持怀疑态度。国际30人小组(1993年)认为,这些金融工具的使用者,“无论是金融行业内的,还是行业外的,都对衍生品交易活动感到不安”。此外,虽然近年来,在适当风险管理系统的支撑下,衍生品的应用越发普及,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免受衍生品滥用造成的影响。
在《失策的豪赌》(BigBetsGoneBad)一书中,菲利普·乔瑞恩引用了菲利克斯·罗哈金(FelixRohatyn)的名言。将衍生品比作“一群26岁的年轻人用计算机制造出的金融氢弹”。乔瑞恩还引述了亨利·冈萨雷斯(HenryGonzalez)的观点,将衍生品视为“电子环境下畸形的全球性庞氏骗局”。1995年3月,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60分钟时事杂志》(60Minutes)将衍生品形容为“复杂得难以解释,但又重要得不容忽视”。节目还表示,衍生品“不仅非常另类,难以理解,还缺乏实质的监管。有些人认为,它们异常多变,有可能会对全球银行体系造成严重的破坏”。
赫尔(2008年)指出,衍生品本身固有的不良性质,给公司和政府机构带来了重大财务损失。但是,科克伦却认为,“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将衍生品视为最近30年来的一项积极的金融创新”,并且只有充分理解这一观点,才能在国际金融市场立足。由于许多衍生品涉及跨境交易,因此,“衍生品市场加重了国际金融的脆弱性,国际金融市场迫切需要对该工具进行超国家治理”[麦克林托克(McClintock),1996年]。
贝克特(Becketti,1995年)的观点普遍更被人们所接受。他认为,金融衍生品的使用会加重企业的特有风险和系统风险,有可能会危及全球实体经济和金融系统。企业特有风险包括:信贷或违约风险、法律风险、市场和流动性风险以及运营或管理风险。
他进一步强调,金融衍生品会使金融机构(既包括信贷机构也包括非信贷机构)间的竞争加剧;金融市场间的互联性不断增强;衍生品表外交易日益集中以及降低了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这些因素将放大人们对市场动荡的反应。
西蒙(2008年)引述了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2003年)的观点。后者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HathawayInc)2002年的年报中,将衍生品形容为“金融领域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由疯子设计出来的金融合约”。达斯(Das,2005年)在《交易者、枪炮与金钱》(Traders,GunsandMoney)一文中指出,“自从巴菲特将衍生品形容为‘金融领域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来,人们一直希望有人能够以衍生品为素材,创造出一部惊悚小说或电影出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