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德拉传
  • 昆德拉传
  • 昆德拉传
  • 昆德拉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昆德拉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2.57 5.5折 78 全新

库存3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让-多米尼克·布里埃

出版社南京大学

ISBN9787305280269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8元

货号1203275852

上书时间2024-06-30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记者,作家,著有《鲍勃·迪伦:诗人之歌》(已有中文版)《莱昂纳德·科恩传》等多部艺术家传记。记者出身的布里埃对新闻与材料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和捕捉能力,而其作家身份则令他对文学有自己的认识,有进入文本的独特方式。

目录
第一章 在奥匈帝国的废墟里
第二章 布拉格政变
第三章 抒情年代
第四章 解冻
第五章 反抒情年代
第六章 悲剧与喜剧
第七章 报春的燕子
第八章 平静的革命
第九章 漫长的寒冬
第十章 一位法国的捷克语写作者
第十一章 远居他乡
第十二章 对存在的思考
第十三章 性交选集
第十四章 复调
第十五章 反对“卡夫卡学家”
第十六章 不可能的回归
第十七章 事件
第十八章 一个反现代的现代人
后 记
年 表
主要译名对照表

内容摘要
米兰·昆德拉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多次荣膺国际文学大奖。他生于捷克,一生跌宕起伏,极富传奇色彩。对于潜心文学创作、刻意回避公众、“遮掩”个人历史的昆德拉,有着各种矛盾的理解与评说;对他的小说,也有着各种悖论性的解读。
传记作家布里埃倾力写就的这部里程碑式的昆德拉传记,将昆德拉个人的艺术、文学、政治与精神历程置于大写的历史中加以考察,同时借助与昆德拉有着直接交往的作家、翻译家、评论家提供的一些公开的和迄今尚未发表的资料与谈话内容,深入探寻昆德拉的写作人生,为读者展现了一个鲜活与完整的米兰·昆德拉。

精彩内容
春节前后,就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越来越严重的那个时期,每天打开法语版《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尽可能静下心来,坚持翻译两三页,一步步走近昆德拉常被误读的精神世界。
《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由法国写作出版社于2019年3月推出,作者是让—多米尼克·布里埃。我们都知道,昆德拉不喜欢在公众场合露面,不喜欢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更不喜欢谈论自己,也特别注意不留下与他的文学文本无关的材料。要写昆德拉的传记,困难可想而知。布里埃迎难而上,以昆德拉的理论性随笔与文学文本为基础,将昆德拉个人的艺术、文学、政治与精神历程置于大写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同时借助与昆德拉有直接交往的作家、翻译家、评论家提供的一些公开的和迄今尚未发表的资料与谈话内容,深入探寻昆德拉的写作人生。
布里埃喜欢写传记,他出版过多部艺术家传记,有写电影艺术家的《鲁奇尼之谜》(LemystèreLuchini,2007),有写音乐家的《莱昂纳德·科恩传》(LeonardCohenparlui-même,2014),还有写音乐人、作家的《鲍勃·迪伦:诗人之歌》(BobDylan,Poètedesavie)。他为迪伦立的这部传记是2015年出版的,第二年10月,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传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布里埃写这部《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除了有写作传记的丰富经验外,还具有多重优势。他是记者,对公众关心的问题,对有价值的新闻与材料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和捕捉能力;他是作家,对文学有自己的认识,有进入文本的独特方式;他是音乐家,对艺术有自己的追求,这有助于他更为深刻地剖析昆德拉的艺术观念,以及音乐对于昆德拉文学创作和美学追求的深刻影响。
昆德拉生于1929年4月1日。昆德拉说:“我出生于4月1日。这在形而上层面并非毫无影响。”4月1日是愚人节。仿佛命中注定,昆德拉的写作人生,像是上帝与他开的一个玩笑,充满了误解:“误解,意味着其他人可能以错误的方式感知或理解他的书。误解,出现在他的小说的人物之间,但有时也荒诞地主宰他们的命运。因此,昆德拉不仅是误解的受害者,而且是误解的制造者。”有评论者说,“人们几乎总是将他的成功归因于受到误解”。读布里埃的《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我们发现,对昆德拉的种种误解,源于昆德拉特殊的历史境遇,也源自昆德拉不妥协的精神品格和反抗媚俗、坚持独立性的文学追求。
一、 “清醒、觉悟的目光”作为作家,昆德拉是成功的。在他八十二岁的生日时,久负盛名的伽利玛“七星文库”隆重推出了他的两卷本作品集,共收录昆德拉的十五部作品:一部短篇小说集、九部长篇小说、四部随笔集和一部剧作。他在世时就进入了文学界的“先贤祠”,这是法国的大作家也很难得到的殊荣。然而,一个饮誉世界的大作家在自己出生的国家被长时间地冷落,甚至唾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中自然有政治的因素,有历史的因素,更有昆德拉个人的原因。
读《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我们可以看到,出于种种原因,他先后两次被开除出党,本来已经是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的他,因立场问题,受到了普遍的谴责;后来他又在精神的层面主动出走,离开捷克,移居法国,按照捷克的传统,一个文人放弃了他的祖国,那就是背叛。昆德拉的作品早期用捷克语写成,有诗歌,有剧作,有小说,还有随笔,到了法国之后,昆德拉又放弃了母语,用法语写作,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他主动割断了与祖国的文化之根和精神血脉的联系。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于政治的原因,他的捷克语作品在捷克斯洛伐克遭禁,这可以理解。可是在“天鹅绒革命”之后,为什么他用捷克语写的那些重要作品,比如《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捷克还是没有出版呢?如果仅仅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去追究原因,恐怕很难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的作者,以昆德拉的精神诉求与身份认同为出发点,了其中深刻的原因。1989年“天鹅绒革命”之后,昆德拉没有迎合政治与制度的变化,也不顾捷克境内出版商和读者的要求,一直犹豫不决,不同意他那些用捷克语写的作品在捷克出版。捷克有著名导演想把他用捷克语创作的重要剧作《愚蠢》(Ptákovina)搬上舞台,也同样遭到了他的拒绝。至于那些用法语创作的作品,虽然捷克有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希望能在捷克出版捷克语的翻译版,但昆德拉坚持他的作品唯有他自己有能力译成捷克语,不同意其他译者翻译他的作品。对昆德拉的这种立场与做法,捷克文学界的同行也罢,普通读者也罢,不仅仅不理解,更表现出了误解、反感,甚至敌意。如布里埃所言,昆德拉的做法“在捷克共和国常常被看作任性,或者某种傲慢的表示,有损于他的形象。众人被辜负的仰慕往往会被一种强烈的怨恨所取代”。有的人认为昆德拉的所作所为是一种报复,更是一种背叛。昆德拉对这样的反应没有在意,因为他知道,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应该对历史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应该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他清醒地看到,1989年之后的布拉格,政治让位给了市场,意识形态的控制让位给了大众传媒的无孔不入。昆德拉说过,“20世纪60年代的捷克文化是20世纪欧洲文化的丰碑。1990年后,它被完全清除了。他们没有保护这些传统,而是说这从未存在过,说1990年之前存在的一切都是坏的。他们想创造完全不同的东西,没有传统,没有几百年里一直延续的血脉的搏动。捷克文化割断了它过去的辉煌,这让一切都变得艰难”。清醒的认识,坚定了他的立场与选择:他不想让他的作品成为政治的注脚,也不想让他的作品成为他个人经历的附录。在根本的意义上,他不愿“七星文库”收录他的全部作品,坚持“剔除了应时之作或他认为没有完成的作品。其中看不到一点诗歌创作(早于其小说创作阶段)的痕迹,找不到有关万楚拉的随笔集,看不到他创作的三部剧作中的另两部:《愚蠢》和《钥匙的主人们》(Propriétairesdesclefs,该剧用法语出版,且在法国已经排演),也找不到20世纪80年代他在《辩论》杂志(LeDébat)发表的那些文章”,也是基于自己的这一立场。他不愿自己作品的阐释过于政治化,过于意识形态化,因为这样的阐释完全背离了他写作的初衷与身份认同:他是作家,作品的生命高于一切。如他在《被背叛的遗嘱》里所说:“我深深渴望的唯一东西就是清醒、觉悟的目光。终于,我在小说艺术中找到了他。所以,对我来说,成为小说家不仅仅是实践某一种‘文学体裁’:这也是一种态度,一种睿智,一种立场;一种排除了任何同化于某种政治、某种宗教、某种意识形态、某种伦理道德、某个集体的立场;一种有意识的、固执的、狂怒的不同化,不是作为逃逸或被动,而是作为抵抗、反叛、挑战。”历史上,司汤达不在乎自己的作品在生前得不到承认,相信五十年之后,会有幸福的少数人能真正领悟他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如今已经九十一岁高龄的昆德拉,有着清醒、觉悟的目光,他希望身后由他自己认可的作品替他说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事件的消退,闪现出具有内在统一性和普遍性的艺术之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