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辞:泽畔的悲歌
  • 楚辞:泽畔的悲歌
  • 楚辞:泽畔的悲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楚辞:泽畔的悲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8.49 3.3折 56 全新

库存1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吕正惠

出版社江苏文艺

ISBN9787559486059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6元

货号1203280054

上书时间2024-06-30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吕正惠台湾大学文学硕士,东吴大学文学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历任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唐宋文学、台湾现代文学。著有《诗圣杜甫》《第二个经典时代:重估唐宋文学》《楚辞:泽畔的悲歌》《写在人间》等。

目录
上篇 神话的世界 
一、南方的国度──楚国 / 002 
二、诸神降临──《九歌》 / 006 
东皇太一 / 010 
云中君 / 015 
湘君 / 019 
湘夫人 / 028 
大司命 / 037 
少司命 / 044 
东君 / 052 
河伯 / 058 
山鬼 / 062 
国殇 / 071 
礼魂 / 075 
三、魂兮归来──《招魂》 / 077 
四、我问苍天──《天问》 / 092

下篇 泽畔的悲歌 
五、屈原这个人和他的作品 / 110 
屈原这个人 / 110 
屈原的作品 / 114 
六、心灵的自传──《离骚》 / 117 
虽九死其犹未悔 / 120 
哀高丘之无女 / 141 
忽临睨夫旧乡 / 162 
七、放逐者的悲歌──《九章》 / 180 
哀郢 / 181 
涉江 / 192 
怀沙 / 201 
八、不朽的形象──《卜居》《渔父》 / 213 
卜居 / 215 
渔父 / 220 
九、宋玉悲秋──《九辩》 / 225 
综论:《楚辞》这本书 / 233

内容摘要
《楚辞》,又称《楚词》,是继《诗经》之后出现的一种具有独特楚文化特征的新诗体,主要由中国伟大诗人屈原创作。《楚辞》作为中华美文学之源,滋养并启发着后世所有的浪漫主义诗人。
《楚辞:泽畔的悲歌》是《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古诗词课》系列的第二本。本书从楚地的文化切入,细致、全面地讲解了诗人屈原及其重要的代表作品。译注明白易晓,解析内涵丰富,作者吕正惠教授系统地为读者理清《楚辞》的文学内核,走进诗人浪漫、富饶的精神境界,是大众读者文学启蒙的必读经典。

精彩内容
一、南方的国度──楚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把六国全都灭掉,统一天下,结束了将近两百年的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然而,被灭亡的六国人民,表面上虽然无力反抗,内心里似乎并不完全屈服。尤其当秦朝的暴政一天比一天难以忍受的时候,六国百姓的反抗意识也一天天地增强。而在六国之中,南方的楚国尤其痛恨秦国。自从楚国灭亡,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楚国人慢慢地流传起一句话来。这句话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思是: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必定是楚国人。这话说得斩钉截铁,很有楚、秦两国不共戴天的样子,可见楚人对秦国的痛恨了。 然而,楚人并不是光凭着流传这一句话来发泄他们心中的愤怒,楚国人还有勇气把他们的愤怒诉之于行动。果然,在秦国统一天下十三年之后,陈胜、吴广就在楚地揭竿起义,反抗秦国的暴政了。陈胜一起义,楚国人立刻纷纷响应。陈胜后来虽然败死,但在灭秦的过程中,楚人出力最多,是楚人项羽率领楚国的军队打败了秦国的主力军,使秦国再也无力镇压各地起义的人;是楚国人刘邦率领楚国的军队攻进秦国的根据地关中,灭掉了秦国,使这个暴虐的国家永远在世界上消失。“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人终于把愤怒化成力量,把力量付之于行动,实现了他们“亡秦”的预言。 这样的楚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这样的楚国,不仅具有坚强的战斗力,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最有创造力的时期,对中国文化也有非常了不起的贡献。譬如说,楚国产生了老子这样一个人,写下了薄薄的只有五千言的一本小书,然而却是中国最有智慧的人之一。他对中国人的影响足可以和中国另一个最有智慧的人──孔子相比,也毫不逊色。还有,楚国还产生了屈原这样一个诗人,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离骚》,成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成为中国人所向往钦慕的理想人格。 然而,这样的一个国家,据说最早在建国的时候,文化非常落后,属于“蛮夷”之类的国家。这一个国家到底在何时建立起来,这个国家的人民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民,我们已经弄不清楚了。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当黄河流域(主要包含现在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各省)的中原文化(中国文化的主流)已经非常发达的时候,南方几乎还是蛮荒之地。然而,就在西周的中晚期,南方好像已经开始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或民族,当时的人或者称之为“荆”,或者称之为“楚”。当时的情形,我们也不太清楚。然而,就在西周祚衰,春秋时期揭开序幕之后,一个强大的楚国实实在在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之上。这样的一个楚国,在春秋战国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自始至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个楚国,它建国的根据地是现在的湖北省西部,然后再往东方和北方发展。在春秋初期,它已经扩展到河南省的南部了。因为楚国的势力发展得太快,终于引起中原国家的恐慌,因而产生了齐桓公的攘夷运动。齐桓公称霸的两大口号是“尊王”“攘夷”。“尊王”是指尊重周天子的地位,而“攘夷”所针对的主要就是“南蛮”楚国。就是因为中原国家害怕楚国的蛮夷文化威胁到中原文化的生存,齐桓公才适时地喊出“攘夷”的口号。齐桓公虽然不曾真正打败过楚国,到底还是稍微阻扼了楚国继续往北方的发展。 然而,齐桓公去世以后,楚国北进之路又没有了阻碍,眼看着楚国就要一步步地进逼中原了。这时,又出现了晋文公。晋文公结结实实地在城濮这地方打败楚国的军队,再度阻扼了楚国的北进之路。从此以后,整个春秋时期,就是代表中原文化的晋国和“南蛮”的楚国对抗的局面了。 到了战国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相互吞并,只剩下最强大的七国,形成所谓的七雄并立的局面。在整个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势始终保持在前几名。可以说,战国时期越到后来,越成为秦、齐、楚三国鼎立的形势。可惜楚国因为最后几任君主的昏庸无能,最终被秦国灭亡了。对于楚国没落的过程,我们在本书下半部叙述屈原的生平时,会有更详细的说明。 就文化而言,我们已经说过,楚国原是个“蛮夷”国家,文化远落在中原地区之后。但楚国往北方发展,接近中原文化的机会日渐增加,终于慢慢地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地“文明”起来。我们可以说,差不多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时候,楚国人已经把中原文化和他们本来就有的“南蛮文化”融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也是思想界最有生气的时候,楚国的思想家就跟中原地区的大为不同。譬如,在鲁国一带,中原正统文化的继承者是孔子、孟子一派的儒家,而在南方,深受楚国特殊文化气息影响的却是老子、庄子一派的道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