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小传统之间:鸳鸯蝴蝶派研究论稿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1.72
5.9折
¥
88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柯希璐|
出版社上海三联
ISBN9787542677396
出版时间2024-02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元
货号1203254946
上书时间2024-06-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柯希璐,福建泉州人,1979年生,201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物资学院外语学院教师。
目录
导论 鸳鸯蝴蝶派研究的一种路径
第一节 鸳鸯蝴蝶何以成派
第二节 立场与概念
第三节 论题与方法
上编
第一章 “士”传统的终结与鸳鸯蝴蝶派的生成——以包天笑为中心
引论
第一节 “跛者不忘其履”——科举制下的日常生活
第二节 到上海去
第三节 从《钏影楼回忆录》看鸳蝴文人的身份意识
第二章 “纸上山歌永世勿会停”——民初至“五四”歌谣运动考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人对歌谣的“发现”
第二节 《余兴》上的歌谣
第三章 “革新《小说月报》的前后”——1920年代初文坛的“旧”与“新”
引论
第一节 《小说月报》的销量,《小说世界》的价钱
第二节 “新”与“旧”的两次交锋
第三节 胡适与《晶报》的一段公案
第四节 沈雁冰失意《小说月报》
下编
第四章 《玉梨魂》:史诗时代的大众抒情文本
引论
第一节 晚清新小说的写情焦虑
第二节 才子佳人类型的变奏:《玉梨魂》与《玉娇梨》之比较
第三节 指向民间的文人抒情
第四节 文体的“雅”与“俗”
第五章 《啼笑因缘》:从文人创作到民间资源
第一节 “啼笑官司”种种:《啼笑因缘》的传播
第二节 北派章回的南下与鸳蝴文学的优化
第三节 书场与无线电广播中的《啼笑因缘》
附表 1941年2月21日上海九大书场演出书目
第六章 《秋海棠》与1940年代话剧的“民族形式”
引论
第一节 寻找“国剧”
第二节 “道地中国味”:话剧“民族形式”之一例
第三节 “诗与俗的化合”:爱美剧与文明戏的中间地带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对重要的通俗文学流派“鸳鸯蝴蝶派”予以特别关注,试图抛弃翻案的思路,关注鸳蝴文化的传承方式及其所承担的功能。各自呈现了鸳蝴派发展的某一个瞬间,并尽可能对应近现代文学史的几个关键节点——晚清科举废除和报人群体的形成、民初写情小说的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五四”围绕文学期刊展开的新旧之争、1930年代鸳蝴文学的新变、抗战背景下雅俗文学的合流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