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干预系统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9.7
4.4折
¥
68
全新
库存14件
作者曲洪良
出版社企业管理
ISBN9787516429662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203151392
上书时间2024-06-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曲洪良,江西财经大学管理学和法学双学士,主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辅修第二专业经济法。主动干预系统理论的提出者,深圳市爱思力文创管理有限公司创办人。曾就职于两家上市公司,并担任区域副总裁职务,二十五年的人力资源管理、风控管理、运营管理和企业管理经验。研究方向:组织效能提升,人力资源开发。
目录
目 录
序章 意识的觉醒
第一节 主动干预系统原理
第二节 觉醒的意识开启主动干预系统
第三节 职业化与主动干预系统
第四节 商业化与主动干预系统
第一章 韧于信
第一节 信生坚韧
第二节 信的属性
第三节 信的基础
第二章 正于知
第一节 知的价值
第二节 知的被动
第三节 知的区分
第四节 知的主动
第三章 演于行
第一节 行未必果
第二节 行不必果
第三节 行已是果
第四节 知难行易
第四章 成于习
第一节 习的本意
第二节 习的惯性
第三节 习久为性
第四节 习的养成
第五章 显于性
第一节 性之差异
第二节 性之魅力
第三节 性之魔力
第六章 变于运
第一节 运之本意
第二节 运之概率
第三节 运的变数
第七章 授于命
第一节 命的进化
第二节 命的弹性
第三节 命的延伸
第四节 命的真谛
第八章 觉醒的力量
第一节 职业化的基因密码
第二节 心态重塑:积习难除,可以增加一个善微习惯
第三节 跑步人生
后记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本书以主动干预系统在职业化和商业化过程中的实践为例,系统论述了以“意而始,韧于信,正于知,演于行,成于习,显于性,变于运,授于命”为内核的主动干预系统的运行原理。不仅如此,主动干预系统还可以应用到工作、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主动自发的状态重新构建职业发展、工作压力、家庭关系、情绪控制、健康管理、精神归属等全过程的自我认知。
精彩内容
第一节 主动干预系统原理“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是一句古老的犹太谚语,米兰·昆德拉在1985年耶路撒冷文学奖颁奖典礼的演讲词中使用了它。远古的先知和智者,惊叹于未知的神秘力量和人类的蒙昧无知,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的确是因为人类在宇宙时空和自然天地中的存在,实在是过于渺小而微不足道。另外,既然人类被慷慨地赋予了“思辨的能力”,或许就是为了让人类完成“探索”的使命,发现人类作为不同于其他物种的特殊存在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以证明这颗蓝色星球中神奇的生命并不是偶然天成,而是“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借助于自然赐予的功能,人类已经进化到地球生物链的最顶端,也早已不存在自然界的天敌,一定要树一个天敌的话,那只能是人类自己。哪种生物的毁灭,不但不会破坏地球的生态系统,反而能够帮助地球恢复自然生态的平衡?答案除了人类也别无他选。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的恶果是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已经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可能这也是20世纪以来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尽管人类的能力确实有限,既没有透视万物的“火眼金睛”,也没有洞察一切的“照妖宝镜”,唯一可以依赖的只有思辨能力及集几千年人类文明之大成的知识宝库。但会不会恰巧正是这微弱的思辨能力,可以打开真理世界的一扇窗,有机会窥探到真理世界的一角,在真理世界的殿堂改写人类改造地球的进程,让人类超越了物种的界限,成为自然万物的真正守护者,这不正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超级英雄电影的主题吗。
人的生命系统的运行,基于生理系统能量和心理系统能量的共同驱动。在现代生物学理论中,生理活动所需的基本能量是热量,用卡路里(Calorie)表示,主要来自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心理学理论中,维持心理活动的基础能量被命名为力比多(Libido),主要来自欲望、本能和需求。心理活动过程主要通过生物电波和神经递质传递信号和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力比多的物质基础能量应该还是来自热量。人的生理活动产生了生理需求,通过需求驱动的行为来满足人作为生物体的基本机能,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心理需求,催生了意识,意识把心理活动的对象区分为知觉、情感和精神(知、情、意),从而产生了求知欲望、情感需求和精神追求。生理需求驱动着人的本能行为,包括呼吸、饮食、驱寒、保暖、睡眠、性行为等。心理需求驱动着人的感性行为和理性行为,感性行为来自情绪和精神的支配,包括悲喜、爱憎、好恶等;理性行为则来自知觉的支配,包括辨别真伪、权衡利弊、判断是非、识别美丑、区分善恶等。知识支配的知觉系统,则为人的主动干预系统,主动干预系统的启动与运转,能够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尚未被识别察觉的潜能,从而实现存在的意义和使命。 人类被赋予的思辨能力,是一种最原始的超物质的功能,这种功能虽然天生就有,但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种功能的存在,这种思辨能力就始终隐藏在不为己知的角落里,不会被发掘出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出现这种自我认知偏差的主要原因是自我意识的错位和元认知的缺位。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也称自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理解、认识、体验和期待,包括身体健康、知识能力、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精神心理、信仰追求等。自我意识包括目的性、主动性、片面性等特点,一般认为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
元认知的概念,以元认知研究的开创者约翰·弗拉威尔所作的定义最具代表性。他于1976年首先提出元认知概念,他认为(1981):“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及其他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和连续的调节与协调活动过程”,后在1986年被他精简为“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元认知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认知的知识,二是对认知的控制。一方面,元认知是一个知识实体,包含关于静态的认知能力、动态的认知活动等知识;另一方面,元认知是一种过程,即是对当前认知活动的意识过程、调节过程,作为“关于认知的认知”,元认知被认为是认知活动的核心,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