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养生/黄帝内经科普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饮食养生/黄帝内经科普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1.85 3.6折 33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鲁明源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00868

出版时间2010-07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3元

货号1925526

上书时间2024-06-29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鲁明源,医学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常务委员。从事《黄帝内经》教学、科研、临床研究二十余年。

目录
第一章 饮食原理
    一、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维护健康的头等大事
    二、药食同源——从神农尝百草谈起
    三、食物也有性格——食物的性味和归经
    四、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调养是最方便的养生方法
    五、“天人合一”——饮食养生的最高境界
第二章 饮食养生
  第一节 饮食养生原则
    一、食饮要有规律——定时饮食保健康
    二、饮食不可过饱——让胃肠劳逸结合
    三、饮食寒温适中——保护胃气不受伤
    四、饮食调和,百病不生——饮食结构要合理
  第二节 饮食调养五脏
    一、谁识五脏真面目
    二、五味入胃,偏走五脏
    三、五色不同,分属五脏
    四、五色五味,灵活运用
    五、心脏饮食调养
    六、肝脏饮食调养
    七、脾脏饮食保健
    八、肺脏饮食调养
    九、肾脏饮食调养
    十、气味合而服之——饮食均衡最重要
  第三节 饮食顺应自然
    一、“司岁备物”——应季蔬果最健康
    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食补
    三、“异法方宜”——地域食补
  第四节 饮食调理体质
    一、不同年龄、性别的饮食调养
    二、不同体质的饮食调养
第三章 饮食禁忌
    一、“生病起于过用”
    二、“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三、拒绝肥甘厚味,远离“膏粱之疾”
    四、“以酒为浆”折寿命
    五、少吃辛辣,防止“上火”
    六、冷饮危害知多少
    七、“五味之美,不可胜极”
    八、宿疾疮疡忌“发物”
结语

内容摘要
 《黄帝内经科普丛书》包括养生、经络、脏腑、疾病诊断、疾病治疗等分册,编写内容由浅入深,旨在揭示《黄帝内经》中有关生命、人体、
疾病、诊治疾病、养生保健的奥秘,同时答疑解惑,介绍《黄帝内经》中人民群众关心的内容,对常见的中医术语给出正确的解答,希望以此为媒介,吸引更多人对《黄帝内经》、对中医产生兴趣,并使之客观地看待《黄帝内经》与中医,让《黄帝内经》及中医学获得更广泛的民众认同,为其良性发展添砖加瓦。
本册为《饮食养生》。

精彩内容
 炎帝神农氏为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是中国的太阳神,与黄帝同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相传神农氏牛首人身,居于姜水(今陕西岐山一带),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就形象地描绘了饮食和医药的渊源。
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以维持
身体代谢的需要。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食物的来源完全依赖于大自然的赐予,原始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觅食,人们还没有能力也不需要把食物和药物分开。
中国现在存世最早的药物学著作是《神农本草经》,里面载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从上文记载可以看出,神农尝百草并不仅是为了寻药、辨药,而是为了避开有毒物质,寻找充饥的食
物,在寻找食物过程中的常常不幸中毒,后来幸运地采集到了茶叶,并且发现茶叶有很好的解毒作用。看来,所谓“茶解百毒”应该是最原始的饮食疗法,这应该是在寻找食物过程中的意外收获吧。
2.发现药物遥想当年,神农氏踏破青山,遍尝百草,在这一过程中,有关自然界的动植物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的知识逐渐得到积累。例如,发现某些食物有益健康,可以进食,并可以进一步培育成农作物或者驯化为家禽家畜;有些食物有害于健康,不宜进食;也有某些动、植物不但可以充饥,而且具有某种明显的药用价值。
《神农本草经》出现之后,人们普遍认为神农尝百草同医药的产生关系密切,宋·掌禹锡等认为:“《淮南子》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后世本草多宗其说。”尝百草、兴医药的实践活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神农氏之外,前有伏羲,后有岐伯。皇甫谧《帝王世纪》中的内容曾记载炎帝神农氏遍尝百草,宣讲药材的治疗作用,帮助百姓治疗疾病;伏羲氏不仅尝百草之滋味,还制作针刺用的九针,通过药物和针灸为人们救命疗疾;黄帝则与自己的大臣岐伯尝草木之味,撰写修订医药著作,使得医药知识得以发扬光大。
古人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将一些在食物中营养价值不高或滋味不好,但具有明显治疗作用的动植物区分出来,作为专门用以治病的中药。由此可见,饮食和医药的知识都是先祖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从发展过程来看,“药食同源”的说法似乎不如“药源于食”更为确切。
“尝百草”的过程,从随意地寻找食物、饥不择食的觅食活动阶段,逐渐过渡到选择有益食物,摈弃有害食物,有意识地以茶解毒阶段,这就是原始食疗思想的萌芽。以后又逐渐发展成为有目的地寻药、找药活动,形成了最初的、最原始的对医药的认识。
3.火的发明远古时代火的发明和应用对饮食养生的发生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的北京人时代,人们就从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或雷电中发现了火,并将火种引进山洞保存下来,从而由生食逐渐进步到了熟食。《韩非子》载有:“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肠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火的发明,一方面使腥臊的鱼虾兽肉化为美味可口的食
物,从而有了烹饪技术的萌芽和发展;另一方面,人们也认识到“炮生而熟,令人无腹疾”,运用饮食疗法可以防治胃肠病。可见这种由生食到熟
食的过渡是饮食养生由萌芽到形成雏形的一个重要因素。后来人们借鉴对食物的加工方法,对中药材进行不同的加工炮制,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
P6-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