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6.08
3.8折
¥
68
全新
仅1件
作者朱天曙 著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34336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2523314
上书时间2024-06-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朱天曙,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出版作品集和著作多种。
目录
目录
001.序
第一辑.读庄说艺
003.死学与活学
007.道通于一
012.名利如寄
016.艺术的格局
022.鱼之乐
025.大用和小用
029.由技入道
034.顺应艺术规律
039.不做空头的艺术家
043.有容乃大
046.庄子之道与艺术
第二辑.一画之法
053.何为“一画”
060.尊受生命
062.蒙养笔墨与运腕之理
067.发现山川
070.皴法与境界
074.蹊径
077.山即海.海即山
079.满目云山四时变
081.世俗中的脱俗
083.“画”与“字”
085.资天地之任
089.石涛书法与诗画一体
093.石涛的小楷与钟王传统
102.石涛隶书与清初碑学的实践
107.“隶行”流派和石涛的“隶行”
113.石涛的“杂书”卷册
第三辑.冬心板桥
119.冬心先生“画诗书”
123.冬心画竹
126.古笺画野梅
128.秃笔扫骅骝
131.佛光上下
134.与荷花,慢慢商量
138.“华山片石是吾师”
144.汉隶中溢出行草
149.楷隶与写经体楷书
154.别号中的金农
157.板桥竹
161.板桥的“破格书”
166.板桥与冬心
170.板桥与复堂
174.板桥道情
第四辑.游目骋怀
179.闲读《书目答问》
184.洪谷老人谈笔法
192.君子爱山水
196.看山水的方法
200.山水画家的修养
205.画家的创作状态
207.山水画的笔墨
211.傅山的“四宁四毋”
213.刘熙载论书
217.谈“以诗论艺”
220.中国画“味同嚼蜡”吗
223.谈毛笔
228.访丹阳南朝刻石
233.古阳洞造像记
239.嵩山访碑
245.云居石塔和石经
248.走近褒斜道
第五辑.域外之眼
253.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看颜真卿
260.中村不折先生藏中国出土的墨宝
270.空海:日本“三笔”之一
279.近代日本对王羲之书风的取法
290.近代日本学者谈六朝书风
295.近代日本的印学
299.柏林,柏林
311.中国书法走进维也纳
322.在卢浮宫看画
327.“印象派”在奥赛
335.先贤祠:法兰西的荣耀
340.朱天曙主要著作目录
内容摘要
本书为凤凰枝文丛之一种,为作者之文化随笔集。内容包括读庄说艺、一画之法、冬心板桥、游目骋怀、域外之眼共五辑,涉及读典、书画、访古、游记等各方面。作者是书画名家,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其书画创作强调“书画印一体”、“文心诗性,书象画意”,追求书卷气、金石气和篆籀气的有机融合,其随笔亦是如此。书中所选文章看似信笔所之,实则都蕴含着作者深沉的人文思考;既让人增长见识,有所体悟,又充满性灵之气,让人手不释卷。
精彩内容
死学与活学书法界常常有名家办班,讨论书写技巧,要求
学员对照字帖,追求细节
,以求和原帖机械的“像”,甚至钤打的印章位置都一模一样,津津乐道所谓的“到位”。这使我想起《庄子·天道》篇中这样的故事。
桓公坐在殿堂上读书。一个名叫轮扁的制轮匠在殿堂下斫木造车轮,他放下锤子凿子走上殿堂来,问齐桓公说:“冒昧问一下国君,您读的都是些什么?”齐桓公答道:“是圣人之言。”轮扁问:“圣人还在吗?”桓公答说:“已经死了。”轮扁说:“既然如此,那么您所读的,就是古人的糟粕了!”桓公说:“我在这里读书,你一个做车轮的匠人怎么可以随便议论!说得出来道理来则罢,说不出道理就要处死你!”轮扁的回答引人深思。他说:“我是根据我所
从事的工作来看待这件事的。砍削车轮,孔眼宽松便容易接插,但却因松滑而不牢固;孔眼紧便涩滞难插。不宽松也不紧迫,功夫表现在手上,分寸掌握于内心,这些道理我嘴里说不出来,但其中大有奥妙在。我没法把这些经验和体会用语言直接传授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
不能靠我的口传直接学到,因此到了七十岁我还在独自斫轮。古人没法用语言说出来的道理已经随着
古人死去了,那么您所读的书,也只是古人的糟粕罢了!”这个斫轮之悟的故事对我们学习书法很有启发。历代流传下来的墨迹、
名碑、刻帖和古代书论等书本上的知识是重要的,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深入地领会这些精华。
但是把一切书本知识都神圣化、绝对化,临帖临得完全一样,书上怎么说就完全照搬,这是要不得的。学书法临古人,读帖是为了寻找规律,学其“共性”,而不是死学,更不能学死。传南齐王僧虔《笔意赞》就有“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说法,北宋黄庭坚论书认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
问,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他们都不主张拘泥于形。古往今来,不少人在如何看待前人知识的问题上,都表达过一些深刻的思想。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庄子嘲笑齐桓公在读古人的糟
粕,其用意都是反对死学,我们要通过自己的书写实践来体悟古人的智慧,不能学死了,学呆板了。
庄子还阐释了之所以不可“唯书”的原因:“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
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哉,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他告诉我们:书不过是一些符号,符号虽有它的重要之处,但更值得看重的是这些符号表达的意义和揭示的真理。在符号和意义、
真理之问,后者才是贵中之贵,价值所在。庄子说“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古人没法用语言说的道理很多是说不来的,要靠学习的人去体悟和实践。我们看古人的碑帖,多临多实践,找到其中的笔法规律,而加以深化和发挥,才能真正学到古代法帖的精神。
《庄子·天运》篇讲了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西施故事。西施因为心口痛在乡邻间总是皱着眉头,乡邻中的一位丑女人见到后觉得这样子很美,回去后也
在乡邻间故意捂着心口皱起眉头让人瞧。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个样子,都紧紧地关起大门不出来,穷人见了她这个样子,携妻牵子远远地跑开了。这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根本不了解西施皱眉为什么美。
西施本是天生丽质,即使病心浅颦,也仍然美丽动人;村女本来长得很丑,无病又故作蹙额,更使丑相变成怪相,这就难怪乡邻避之唯恐不及了。
我们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常常需要临帖,学习前人和当代写得好的人,但如果没有理解,不加分析地模仿,不但学不到好的东西,甚至可能写出可笑的作品。书法界这样的例子很多。北朝时期的《姚伯多兄弟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郑长猷造像》有一种古拙的趣味,很多人不加辨析,写出来丑怪难看。宋代有很多刻帖,由于刻手水平不同,学书者机械地临摹,把不好的东西都写出来了,这和村里的丑女效颦有什么区别呢?
和丑女效颦一样,《庄子·秋水》篇中还有著名的邯郸学步的故事。寿陵这个地方有个少年,特意到赵国大都市邯郸来学走路的步态,没有把邯郸人优美的步态学会,却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忘掉了,只好爬着回去。
学习艺术,临摹古人,学习历史上的名家,都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有取有舍,而不是生搬硬套,盲目模仿。明代董其昌说得好:“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
头面,当观其举止、笑语、真精神流露处。”如果把学习别人的优长变成了盲目的模仿,学习还有什
么意义呢。学习书法和古代艺术,要避免“邯郸学步”,需要我们独立思考,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古人作品的真谛,学什么,取什么,克服什么,注意什么,都是要谨慎对待的,不能盲目跟风,弄巧成拙。
P3-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