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与守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行走与守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9.46 3.4折 5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宁白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ISBN9787549637164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2627899

上书时间2024-06-29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宁白,本名任炽明,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午间漫步》

目录
温润而倔强(序)/ 推土鸡

第 一 辑

我的拐角 

青春时光与《两地书》 

森林里的《山楂树》

盘古之餐

眼? 神

蓝? 莓 

青春遥远 

像月光与玫瑰同时出现 

在医院走廊里读诗 

严 

一字搅人 

老? 派

隐? 忍

茶中有人 

送年货

守莲者说 

闭关时刻 

蒲公英的命运

曾经寻找

小? 路 

记? 忆

第 二 辑

帖、砚与毛边纸 

相? 送 

疤? 痕 

轻轻地说,再见

母亲牵着我,走过田野 

佛像前的静穆 

不再回来

第 三 辑

一个“和”字 

重新出发 

奔向青春的道口

第 四 辑

四表哥的大汤黄鱼 

面对无望

寻找诚恳

古镇“迂”人

心? 灯 

保洁阿姨的“人格” 

大妹子 

男保姆 

菜摊两口子 

卖水果的老妪 

打两份工的人

在古村,老人笑对着我 

每次相遇,都值得珍惜

第 五 辑

山巅小寺 

荒岛落日 

海浪与树 

凄美的终结

须弥山的孩子 

走近中台禅寺

第 六 辑

小镇心情 

苹果掉在草地上的感觉,真好 

瓦豪河谷里的那座村庄

用诗写留言的女孩

八月,寻找多瑙河之蓝 

维也纳导游 

黄昏,船游涅瓦河 

埃及男人的目光 

芦之湖畔 

到人吉去

在熊本古城废墟

小田原的老人餐店

借山筑道 

清迈的树 

安静的旋律

第 七 辑

母亲的菜属于儿女 

吃? 鸡 

吃鱼头 

孤老的豆腐 

寻甜“锡帮菜”

进山“讨饭”记 

草原三餐

邂逅庄园菜 

小巷里,那些安分的餐店

从厨房跑向菜场

办酒席易,炒青菜难

从七星酒店到沙漠野餐 

在越南吃红烧肉

第 八 辑

常识在上 

近的忽视 

说“一” 

追怀单纯 

忘了含蓄 

下跪之问

与优点相处 

我从森林里走来 

不同的远方 

“堂”之善德 

以道观之

图书馆是天堂的模样 

七十可当“哲学家” 

修理匠与艺术家 

还有一把小提琴 

整理台历 

活着是一首诗(后记)

内容摘要
行走与守望是一本散文随笔集,收录作者多年来的人生经历和思考。其中,既有对自己上学、交友、工作的回忆,也有对亲人的忆念,国内外的行游故事,更有的是对身边”小人物”、生活小事引发的感悟。

主编推荐
此文集的文章,曾发表于《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钱江晚报》等。被《读者》《青年文摘》《杂文选刊》《散文选刊》等全国各文摘报刊选用。选入各类选本。入选一些省、市高考语文卷、高考语文模拟卷。被一些初中、高中语文试卷选用。被多家教育网络平台作为现代文阅读解析例文

精彩内容
修理匠与艺术家两位艺术家,竟然都与修理物件有关,都当过修理匠,这让我好奇;在我了解他们后,又让我面对他们渐渐老去的身影,仰望良久。
一位是印度尼西亚民歌《哎哟妈妈》的中文翻译林蔡滨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无数年轻人沉浸在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里时,林蔡滨先生在广东一座城市里做他的修锁匠,而且一做三十年。
另一位是上海油画家任微音先生。这位曾师从欧洲画师,又曾拜教于潘天寿、黄宾虹,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在上海美专讲授东西方美术文化的油画家,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接受改造,从此以修鞋为业,并且一修十七年。近,上海美术馆举办了任微音先生的画展,被专家认为“像这样有成就的油画家,在圈内是不多的”。
且不说两位艺术家的厄运,对他们的艺术创作所带来的影响,对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带来的损失,他们选择修理这一行业,并且安心于这个行业十几年、几十年,究竟与他们从事的艺术创作有什么关联?是因为艺术家的心态决定了他们的选择吗?
搞艺术的人,内心总是敏感活跃的,拒绝枯燥。于是,在管制中,任微音把各种修鞋用的塑料原料,尽一切可能整旧如新,那把电烙铁成了体现各种想法的工具。他说,不去想自己在修鞋,而是觉得在搞雕塑,这工作便有趣。这就使任微音在压力下保持了思想的活力,保持了艺心不死。
人们都说,艺术家都是性情中人,在乎人生的价值。无论是林蔡滨还是任微音,他们都在对客户的服务中,感受到自己仍对他人有用。修锁、修鞋,做得好,客户都会感谢,这一有着个人技术烙印的工作,是当时可让他们从事的其他工作不可比拟的。获得的“成千次的由衷的感谢”,对他们是莫大的宽慰。这种宽慰,使他们在漫长岁月里的等待,有了心灵的支撑。因此,林蔡滨在八十高龄时仍说,我们不要抱怨生活。
两位艺术家长年从事的修理工作,都需要低头专注的苦干,当他们接待顾客时,又需要抬头笑脸相迎。在苦干的间隙里,一定有悲苦的生活体验。而在笑迎顾客时,一定会相遇千百种不同的表情。这些内心的体察和对世态的感知,日后表达在他们作品里,便使作品有了思考的深度和世情的练达。
他们高龄后,不少人询问他们的人生感悟。林蔡滨会唱起《友谊地久天长》,他唱得平和而缓慢,让我听出沧桑,也听出沧桑中对生活深沉的爱意。任微音则常说起狄更斯《双城记》开头的话:“这是好的时代,这是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这希望和失望之间,只有自己去把握。
四表哥的大汤黄鱼
那年夏天,我十几岁,随母亲去鄞县三桥鲍家村舅舅家度假。母亲在这里一直生活到十七岁,才去了上海嫁给我父亲。四表哥见到多年未见的姑姑回家,从航船码头一直相拥着母亲进到家门。他被浙江一所重点大学因成分不好退学还没几年,却已经像个地道的庄稼汉了,黝黑壮实,见到自己的姑姑,未言先笑,露出一排整齐的白牙。母亲喜欢坐在屋檐下看书,四表哥有时会来与她聊天,或听或讲,眼神里满是谦恭,憨厚地笑着。他那时还未结婚,从地里收工回来后没事,每天傍晚便带我下河玩水,摸螺抓虾。
有一天,四表哥要为舅舅去宁波城里办事,带上了我。我们沿着河边的石板路走,他东指西点,笑着给我讲稻田、菜棚里的农事。
到了城里,已近中午。在繁杂的一条街上,我们走进了一家老式的饭店,选坐在角落的一张四方桌旁。菜上来了,四表哥说,这是大汤黄鱼,很鲜的,是好吃的宁波菜。
盛着黄鱼和汤的碗奇大,但黄鱼的头和尾还超出了碗沿,汤是浓白色的,淹没了黄鱼的身子,汤面浮着黄绿色的咸菜。四表哥告诉我,那叫雪里蕻,腌成咸菜后,配大黄鱼做汤,好。
我先尝了口汤,极鲜,再搛了一块鱼肉,肉已酥软,被汤渗透,鱼肉与汤搅和在舌齿之间,是嫩鱼和鲜汤的融合,微微的有点咸,等到把饭送进嘴之后,所有的味感就都变得恰到好处了。这种被鱼肉、浓汤、米粒中和了的鲜味,让我欲罢不能,我的第二碗米饭,就是用碎鱼肉和着汤快速吞下的。
现在,我记不得那天四表哥还点了其他什么菜。我甚至不记得那天在宁波城里所有的一切:下午有没有为舅舅去办事?四表哥还带我逛了什么地方?我们回家时,是坐航船,还是步行……脑子里凸显着的就是那一碗大汤黄鱼,还有四表哥的笑容。
几年后,四表哥结婚,娶了村里一位成分也不好,却很漂亮的姑娘。我为他感到高兴。可是,他当爸爸后没几年,突然从村外的桥上掉到河里死了!他水性很好,他和我一起玩过的那条小河,水也不深啊!又过了不久,表嫂也掉入河中死了!一时,传言纷起,至今都无法弄清死因,那条河却已经在前几年干涸了。听到接连亡报的母亲,望着窗外时的那一声叹息,深长而沉重。
乡间的事,有时缠绕得让人迷蒙。
我一直想着四表哥,也一直想着他请我吃的大汤黄鱼。年轻时,在北方的森林里插队,吃大子粥的时候,都觉得四表哥会从遥远的地方走过来,笑着跟我说,大汤黄鱼要有雪里蕻配搭,才好。
后来,在离宁波很近的城市生活,在专营宁波菜的餐馆特为点过大汤黄鱼,端上来后,只见一只平底的大碗,四五条小黄鱼躺在碗底,每条三四寸长,汤与鱼身齐平,黄色的咸菜不少,有的藏于鱼底,有的浮于汤面,汤呈灰白色,一点也不浓。尝一口汤,满嘴咸味,黄鱼的鲜感全无。服务员说,这是正宗的野生黄鱼。我知道,这小姑娘是没见过四表哥请我吃的那种大汤黄鱼的。
不久前,去宁波参观天一阁,在网上预订了一家正宗宁波风味的餐馆。路过商业街时,还想找找看看四表哥请我吃饭的老式饭店,嘈杂的窄道早没了踪迹。儿子点的都是宁波菜,从烤菜、四鲜烤麸、清炒海瓜子、清蒸乌贼蛋到大汤黄鱼。我关注的当然是大汤黄鱼,忍不住在桌上添油加醋地发挥四表哥的话:这几个菜,食材很难假冒,做法也不复杂。只有大汤黄鱼,需要汤大,鱼也大,还要上好的雪里蕻咸菜,加上合适的灶上时间和火候,才能有鱼和汤相融后的奇鲜之味。
端上的大汤黄鱼,的确碗大鱼也大,与我记忆中的大汤黄鱼相当,只是汤不浓,漂浮的咸菜叶大烂熟,没有清爽之感。尝一口汤,只是咸,搛一块鱼肉,又紧又粗,不似黄鱼般细嫩。有人说,这是白果子鱼呢!现在海里捕不到大黄鱼了。仔细看,鱼皮灰褐,鱼肚灰白。我一下想起来,小时候,家里买不起黄鱼,母亲常买便宜的白果子鱼红烧给我们吃,我们喜欢的是红烧鱼汤的咸甜,而鱼肉的木呆之感至今不忘。
车过鄞州区(原鄞县)地界,突然看到一座庙宇,是甘露寺,门变大了,殿也高了。这是离母亲的鲍家村很近的那座尼姑庵。
下车寻村去!
早知道鲍家村面临拆迁,没想到这里已高楼拔起,工地一片。终于找到了舅舅的家、母亲的出生地,却已是断墙残壁、瓦砾成堆。村口的那座石桥还在,桥下无水,乱石铺展。看清了,河床与桥面仅两三米高,四表哥和他的妻子都是在这座桥上坠河而亡的。
我在桥上呆坐良久。当年,舅舅就是站在这桥上,背对西下的夕阳,一遍遍地叫唤,让仍在河里扑腾的四表哥和我回家吃晚饭。我在这里想着四表哥命运的乖舛。他当年给我说的那些农事,让我觉得,故乡的美,就在这河两岸伸展开去的夏日的田野里……现在,河都没有了,他的大汤黄鱼,会不会也在这个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