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梦想练习
  • 每天梦想练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每天梦想练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 3.1折 38.8 全新

库存1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吉喆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83310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8.8元

货号1202205960

上书时间2024-06-27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突破思维障碍与边界,用梦想撬动世界
抛弃匮乏思想,发现梦想的痕迹 2
清晰的自我认识,赋予你梦想的火种 7
创建“可持续变化”,梦想热情不减 8
问自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11
别让“情感取向”杀死梦想 13
每一天梦想练习 19
第2章
寻找改变你的核心力量,推动梦想崛起
认识核心价值,找出你不可摧毁的本质 30
确定核心价值,让你的能力撑起你的梦想 32
每一天梦想练习 42
第3章
蓄积梦想的力量,彻底打开视野与格局
梦想唤醒责任,责任提升层次 52
制定目标,正确书写梦想清单 53
计划生活周期,逐步实现梦想清单 57
大胆展示自我,从迷茫者蜕变为造梦者 60
承认“情感取向”,铸就蓬勃绚烂的梦想 68
打破原生家庭的束缚,成为精神上的自由人 72
抱有高期望,创造你想要的关系格局 75
承担个人责任,超级梦想决定你是谁 77
每一天梦想练习? 81
第4章
激活意识三角的潜能,加速梦想成真
了解不同阶段的意识,找到自己的梦想原型 92
意识三角——高效多维圆梦模式 96
发掘意识优势,创建有再造力的自我 102
开始一个新的关系,让未来现在就来 106
每一天梦想练习 116
第5章
生活的梦想,就是为了梦想的生活
终极梦想生活:工作-家-休假的真正平衡 128
打破旧的平衡理论,追求“我想要的生活” 130
在变化中寻找平衡,积聚反转生活的力量 131
优化平衡,找到工作和生活的控制感 133
创建沟通的生活方式,没有一个梦想可以纸上谈兵 134
每一天梦想练习 141
第6章
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梦想的样子
设计你的生活,唤醒已忘却的梦想 156
制作梦想板,筑一个丰盈坚定的梦想 158
建立备忘录,成就梦想的实战训练 162
只要你想,你的梦想都能实现——乔启晨的故事 164
把握机会,梦想落地成真的秘诀 167
每一天梦想练习 169
第7章
扫清梦想路上的5大障碍,梦想开始了就别停下来
恐惧是阻止你实现梦想的元凶 182
向自我宣战,跳脱自我贬抑 183
颠覆固化思维,做复杂时代的追梦人 185
能量不足梦想助力,哪里有梦想哪里就有激情 188
颠覆平庸,从面对现状开始 190
每一天梦想练习 192
第8章
你的世界,终将由你创造
持续行动,梦想才生动 202
设立疯狂的梦想,成为领先的少数人——乔启晨的故
      事(续) 204
每一天梦想练习 208

内容摘要
你和梦想的距离,只隔着每一天、不间断的梦想练习。天赋和出身不可控,但努力可控。本书作者总结可复制的成功方法放到这本书里,希望帮到每一个心怀梦想渴望向上的人。努力了,未来终究在你自己手中。

精彩内容
 抛弃匮乏思想,发现梦想的痕迹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从未像现在这么大、这么快。
过去的20年给我们带来了一
个新的时代,恰当地打上了信息时代的烙印。计算机、
印刷电路板、微芯片、手机等的发明,加上互联网,所
有这一切都使其名副其实。
新时代也创造了无数走向成功的机会。
随巨大的机会而来的是同样巨大的挑战,不付出努力你将一事无成。挡在你面前的重要拦路虎之一就是心力匮乏。这一点至关重要。
什么是心力匮乏?这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闹饥荒时落下的心理和思想状态。这种心理,这种生活取向,导致了心力匮乏的产生:东西永远不够。
我不会得到足够的东西。
我得到了一点东西,我知足了。
没有够用的东西。
好事总是轮不到我。
这一代人典型的思想状态从幼年时就产生了。注意:这种思想状态对于渡过饥荒和萧条时期,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来说都很重要。
这种思想从各个层面渗透到家庭中,这种思想开始担心不足而不是富足,趋向于失去或害怕而非安全。这种观点直到现在还是深深扎根在这个时代人们的头脑中,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要想活下来,抱有这种思想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他们从生理上活下来的同时,他们在精神上也为自我、
为家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在全世界非常普遍,它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被我们的父辈移嫁到我们身上。例如,在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人的父母或祖父母的思想至今还在主导着在1946—1964年期间出生的人。
不管喜欢与否,不管是否意识到,在饥荒时期或者大萧条时期长大的父母在生
活中打下了匮乏思想的烙印,并把这种思想传给了孩子们。由于父亲不知道到哪里去弄吃的,不知道到哪里去挣钱养全家,故对传统意义上父亲养家糊口的角色提出了挑战,也对传统意义上母亲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的角色提出了挑战。孩子们一
到体力许可的年龄就辍学去工作,去与无穷无尽的物质匮乏作斗争。
定量配给和崩溃的经济环境更加深了内心的饥荒感
,这种饥荒感成为一个时代的特征,到了今天还在与富足的思想做斗争。尽管后来经济稳定、资本增值,但我们的父母还是在我们过大米白面和红烧肉的生活时竭尽全力给我们留下了遗产。不必要的节俭反映了自我否定和缺乏所得,像他们在20世纪前半叶常常感到“快没吃的了”一样。
很快到了高出生率者和后高出生率者生活的时代。
事实上,过去40年一直是极
其富足的时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已经在很长时间内满足了食物、
房屋、衣服的需求,这些已经不成问题了。在仅仅一代人中,我们实现了从“我能养活我一家人吗”到“我的生
活目标是什么”的转变,开
始了从“我找得到工作吗”到“我个人喜欢做什么”的转变。
这个时代和这一代人的问题与我们的父母所问的问题大相径庭。我们的父母和祖父母实在是无法回答这些问题,更不用说给他们的孩子们回答了。父亲从十几岁
就进厂工作,干了一辈子,如何回答他儿子怎样找到生
活激情的问题?母亲19岁就与离开中学的第一任男友结婚,她如何教女儿怎样挑选男友?这是提出“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的第一
代人,此时生存已不再是他们的主要问题。
P2-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