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文化之美(精)
  • 传统文化之美(精)
  • 传统文化之美(精)
  • 传统文化之美(精)
  • 传统文化之美(精)
  • 传统文化之美(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传统文化之美(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76 3.9折 56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大有书局(北京)有限公司

ISBN9787807720201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6元

货号31052782

上书时间2024-06-27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季羡林诞辰110周年手稿精编版,辑录季老珍贵手稿、签章及个人照片。
从国粹名著到古迹名胜,从东西方文化到古今文人风骨,再到中国传统道德,季老从五个方面畅谈了对传统文化的体悟与沉思,从字里行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
促使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胡适、白岩松、林青霞等极力推崇的国学大师。

作者简介



目录
001 漫谈国粹
003 敦煌舞发展前途无量
007 论书院
026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
049 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055 国学漫谈
062 作文
069 成语和典故
072 漫谈访
075 我和东坡
080 我的美人观
087 江山胜迹
089 访绍兴鲁迅故居
094 在敦煌
116 富春江上
123 观秦兵马俑
132 星光的海洋
137 登蓬莱阁
144 登庐山
49  法门专
156 虎门炮台
161 交光互影
163 团结起来 共同前进——祝贺中国民族古文字展览开幕
166 交光互影的中外文化交流
178 翻译
188 文化交流的必然性和复杂性——在“东方文化系列讲座”上的报告
204 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210 东方文化
219 对21世纪人文学科建设的几点意见
244 我看北大
250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255 文人风骨
257 为胡适说几句话
264 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闭幕词
271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280 陈寅恪先生的爱国主义
291 厚德载物
293 容忍
296 我和北大
303 谦虚与虚伪
306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
317 谈孝
320 谈礼貌
323 知足知不足
326 有为有不为
329 漫谈伦理道德
341 公民道德建设与家庭教育
345 慈善是道德的积累
348 满招损,谦受益

内容摘要
“我认为,从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向看,中国文化包括中国道德的精华,在21世纪的将来,会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之美》是季羡林先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散文精选,主要从国粹、名胜古迹、中外文化交流、文人风骨和中国传统道德五个方面谈了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或是针对当时的某一社会现象有感而发,或是作者自身对于中国文化的切身感受与体悟,言辞质朴,情感真切,每一篇都洋溢着作者对于中华民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的优质读物。

主编推荐
季羡林诞辰110周年手稿精编版,辑录季老珍贵手稿、签章及个人照片;季老从国粹、名胜、中外文化、文人风骨和中国传统道德五个方面畅谈体悟与沉思;促使我们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胡适、白岩松、林青霞等力荐。

精彩内容
敦煌舞发展前途无量首先要声明,我是一个典型的舞盲,我曾在欧洲看了十年芭蕾舞,又曾看过几十年的印度各派的舞蹈。但是,我应该承认,除了欣赏其中一些美丽的动作以外,对其内容和意义,我都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此,几十年来,正如我安心做一个乐盲那样,我安心做一个舞盲。“朽木不可雕也”,对于舞蹈,我确实是一块朽木,又有什么办法呢!但是,我这次到了兰州,参加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大会和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看了两次舞蹈:一次是甘肃省歌舞团演出的《丝路花雨》,一次是甘肃省艺校演出的敦煌舞基本训练和舞蹈小品的汇报。
我意外地得到了极大的艺术享受,仿佛一声狮子吼,我心中豁然开朗!我这个舞盲似乎要睁开眼睛了。
中国古文化的瑰宝敦煌我是去过的。但是我欣赏的只是那些瑰奇多彩的壁画,雄伟壮丽的雕塑。我认为,壁画永远就是壁画,雕塑永远就是雕塑。我从来也没有想到怎样发展,怎样利用敦煌的壁画和雕塑。我知识范围的狭窄和眼界的短浅,决定了我只能想到这个程度,是强求不得的。
但是《丝路花雨》和敦煌舞基本训练汇报却明确无误地告诉我,敦煌壁画中的舞蹈姿态,可以发展成为五彩缤纷的舞剧和舞蹈小品。
《丝路花雨》现在已经蜚声全国和全球,受到普遍的热烈的欢迎,推陈出新,发扬了祖国的艺术,为祖国争了光。舞蹈基本训练和一些舞蹈小品,虽然目前还只限于兰州,但是我同其他看过的人都坚决相信,它也一定能走出兰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样推陈出新,发扬祖国艺术,为祖国争光。
这里的推陈出新,比我们平常了解的还颇有所不同,平常讲的是就本门艺术而推陈出新,这里却是从壁画而推陈出新成为舞蹈。换句话说,也就是从不同的艺术部门而推陈出新成另一部门的精品。这样的尝试,过去似乎还没有过。仅仅在这一
点上,其意义也是巨大的。
如果我这样理解是正确的话,既然舞蹈能够做到,其他艺术部门为什么就不能做到呢?比如说,音乐。敦煌壁画中有不少的音乐场面,其中的乐器是比较具体的,因而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但是乐曲却非常不具体,因而也就非常难以理解。我们在兰州曾听到过古乐谱的破译演奏,尽管对破译结果还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我们听起来却有很深的感受。有许多著名的古曲,比如《何满子》《阳关三叠》《秦王破阵乐》等等,以前只知其名,现在却能听到其声,真是耳目为之一新。诗、乐、舞自古以来,是三位—体的艺术,后来才分了家。然而乐和舞是怎么也分不开的,古代的许多乐曲本来就是舞曲,所以舞蹈的推陈出新和音乐的推陈出新结合起来,听其声,观其容,不是更加有声有色吗?这些话完全是外行的话。既然想到了,就提出来供内行参考。
还有一些方面,也可以推陈出新,比如建筑、雕塑,这个已有人论述过,我在这里不再赘述。至于衣饰、
家具等等,也都可以照此办理的。
现在再回过头来谈舞蹈。我在上面大力赞扬了敦煌舞。是不是说现在编出来的敦煌舞已经是尽善尽美了,用不着再发展了呢?不是的。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发展的,敦煌舞何独不然?如果允许我这个刚睁开眼
的舞盲说几句外行话的话,我就想提出一点意见。中国的艺术,尤其是诗歌,讲求
神韵,讲求意境,讲求意在言外,讲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等,用一句通俗的话可以说是让人看了有点余味无穷,如食橄榄,不是一吃完就一了百了。敦煌舞能否在推陈出新中,把中国传统
艺术中的这些精华吸收进去呢?现在的敦煌舞好像缺少这一点中国味,这不是单纯指舞蹈动作的味,而是在艺术的整体创造上,让人一览无余,缺少含蓄蕴藉的韵味,缺少意境。
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是并不容易的。这需要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绝不能一
蹴而就。要对全部中国艺术史有比较精深的研究,对中国艺术理论要努力钻研,特别重要的是要对中国诗词有深入的研究,至少要背熟几百首古代诗词,七八十篇中国古文,从古代的名篇中简
练揣摩、含英咀华,体会什
么叫神韵,什么叫意境,积之既久,自有所成,用到舞蹈上来,必然有同今天不同的效果。我们万不能专就技
术论技术,就结构论结构,以为有了技术就万事俱备。
一定要有高于表面上艺术的艺术和高于表面上结构的结构。给观众以更深的、更耐人咀嚼的东西。据我所了解的,现在从事舞蹈工作的一
些青年或者中年,所缺少的正是这样的文化修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请有志之士考虑而且采纳我的刍荛之议,应用到敦煌舞的推陈出新上来,看看能产生些什
么样的效果。P3-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