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根泽讲中国文学批评史
  • 罗根泽讲中国文学批评史
  • 罗根泽讲中国文学批评史
  • 罗根泽讲中国文学批评史
  • 罗根泽讲中国文学批评史
  • 罗根泽讲中国文学批评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罗根泽讲中国文学批评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1.99 4.4折 11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根泽

出版社河海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3059201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118元

货号30696863

上书时间2024-06-2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是第一部系统整理和研究晚明时期思想史的专著。值得一读。

目录
第一篇 周秦文学批评史 | 001
第一章 绪言 | 003
第二章 诗说 | 038
第三章 “文”与“文学” | 052
第二篇 两汉文学批评史 | 083
第一章 诗的崇高与没 | 085
第二章 “文”与“文章”及其批评 | 098
第三章 对于辞赋及辞赋作家的评论 | 110
第四章 王充的文学批评 | 129
第三篇 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 | 149
第一章 文学概念 | 151
第二章 文笔之辨 | 176
第三章 文体类 | 184
第四章 音律说(上) | 210
第五章 音律说(下) | 229
第六章 创作论 | 248
第七章 鉴赏论 | 258
— 02 —
第八章 论文专家之刘勰 | 265
第九章 论诗专家之钟嵘 | 307
第十章 北朝的文学论 | 319
第四篇 隋唐文学批评史 | 331
第一章 诗的对偶及作法(上) | 333
第二章 诗的对偶及作法(下) | 359
第三章 诗与社会及政治 | 391
第四章 元稹白居易的社会诗论 | 418
第五章 史学家的文论及史传文的批评 | 449
第六章 早期的古文论 | 477
第七章 韩柳及以后的古文论 | 511
第五篇 晚唐五代文学批评史 | 547
第一章 文学论 | 549
第二章 诗格(上) | 573
第三章 诗格(下) | 594
第四章 诗句图 | 615
第五章 诗品及本事诗 | 629

内容摘要
本书分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隋唐文学批评史、晚唐五代文学批评史等4个部分,能帮助读者提高理论思辨和学术研究能力,并且为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提供相关学术史背景和最新学术进展的文献目录。

精彩内容
第一章绪言
一 文学界说欲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必先确定“文学批评界说”;欲确定“文学批评界说”,必先确定“文学界说”。“文学界说”,各家纷纭,莫衷一是,这是由于取义的广狭不同。
(一)广义的文学——包括一切的文学。主张此说者,如章太炎先生《国故论衡? 文学论略》云:“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二)狭义的文学——包括诗、小说、戏剧及美文。主张此说者,如萧子显《南齐书? 文学传序》云:“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梁元帝《金楼子? 立言》篇下云:“今之儒博穷子史,但能识其事,不能通其理者谓之学;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是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合乎这个定义的,现在只有诗、小说、戏剧及美文。
(三)折中义的文学——包括诗、小说、戏剧及传记、书札、游记、史论等散文。主张此说者,如宋祁《新唐书? 文艺传序》首称:“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所谓三变,指王勃、杨炯一变,张说、苏颋一变,韩愈、柳宗元一变。王杨所作是骈文,张苏所作是制诰文,韩柳所作是古文。又云:“今但取以文自名者,为‘文艺篇’。”而文章家和诗人,都拉来入传。则所谓文章、文艺,包括骈文(制诰文也大半是骈文)、散文(古文)和诗。
惟过去的传统观念,以为词曲小说,不得与诗文辞赋并列,实则诗文辞赋有诗文辞赋的价值,词曲小说有词曲小说的价值。所以我在《中国文学史类编》里,分中国文学为诗歌、乐府、词、戏曲、小说、辞赋、骈散文七种,统予叙述,无所轩轾。自然这是采取的折中义,所以不把凡著于竹帛的文字都请入文坛,也不把骈散文推出文坛。不过西洋文学的折中义,只包括诗、小说、戏剧和散文;中国则诗以外的韵语文学,还有乐府、词和辞赋,散文以外的非韵语文学还有骈文(也有人把骈文归入韵文,理由是骈文有韵律),也当然不能屏弃,也当然可以包括在折中义的文学领域。至佛典的翻译文学,因为占据的时期很短,所以在《中国文学史类编》里分述于骈散文和戏曲,没有特辟一类;而那时的讨论翻译的文章,在文学批评上,占有重要位置,在这里也应当采入。采取广义、狭义或折中义,是个人的自由。我虽采取折中义,并不反对别人采取广义或狭义。不过我之采取折中义也有三种原因:第一,中国文学史上,十之八九的时期是釆取折中义的,我们如采取广义,便不免把不相干的东西,装入文学的口袋;如采取狭义,则历史上所谓文学及文学批评,要去掉好多,便不是真的“中国文学”、真的“中国文学批评”了。第二,就文学批评而言,最有名的《文心雕龙》,就是折中义的文学批评书,无论如何,似乎不能捐弃。所以事实上不能采取狭义,必需采取折中义。第三,有许多的文学批评论文是在分析诗与文的体用与关联,如采取狭义,则录之不合,去之亦不合,进退失据,无所适从;而采取折中义,则一切没有困难了。
二文学批评界说近来的谈文学批评者,大半依据英人森次巴力(Saintsbury)的《文学批评史》(TheHistoryofCriticism)的说法,分为:主观的、客观的、归纳的、演绎的、科学的、判断的、历史的、考证的、比较的、道德的、印象的、赏鉴的、审美的十三种。依我看是不够的。按“文学批评”是英文LiteraryCriticism的译语。Criticism的原来意思是裁判,后来冠以Literary为文学裁判,又由文学裁判引申到文学裁判的理论及文学的理论。文学裁判的理论就是批评原理,或者说是批评理论。所以狭义的文学批评就是文学裁判;广义的文学批评,则文学裁判以外,还有批评理论及文学理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