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录毛泽东(1早年奋斗史1893-192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实录毛泽东(1早年奋斗史1893-1927)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85 3.3折 39 全新

库存2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捷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89062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30024822

上书时间2024-06-2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全面了解毛泽东,客观反映历史,细节还原真实,追寻273位亲历者——搜集他们走近毛泽东的观察与描述,梳理226万字实录——力求编写一部堪称经典的领袖传记。
翻开本书,作者将带你重温毛泽东在1893—1927年间早年奋斗史的峥嵘岁月,领略其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非凡风采,进而体悟到伟人的人生阅历带给我们的启发与智慧。
本书作者利用全面、客观、翔实的史料,凝聚豪情热血,书写毛泽东的浮沉命运,讲透他这段人生中的每一个关键时期和重要事件,告诉我们在求学、参军、创办新民学会、在“五四”激流中、参与建党、领导工人运动、在国民党中任职、研究农民运动、经历大革命失败等事件中,毛泽东究竟做了什么,当时的历史背景、内中原委、事实真相又是怎样的。
李捷、于俊道主编的《实录毛泽东(1早年奋斗史1893-1927)》为第1卷,时间跨度从1893年至1927年,实录了毛泽东同志从出生到大革命失败时期的成长经历。

作者简介
李捷,《求是》杂志社社长,中国史学会会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参加撰写《毛泽东传》(1949—1976),出版著作《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内政外交》《国史静思录》等。

目录
第一编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一、韶山少年
    韶山冲
    家世
    农民的儿子
  二、乡间私塾
    南岸私塾
    井湾里私塾
    辍学务农
    复学以后
    东山高等小学堂
  三、初到长沙
    湘乡驻省中学
    投笔从戎
    求学与自学
  四、峥嵘岁月
    第四师范
    进入湖南一师
    良师益友
    时事与人生
    健全的体魄
    “游学先生”
    接办工人夜学
  五、新民学会
    征友启事
    创立新民学会
    组织赴法勤工俭学
  六、在“五四”激流中
    湘江的怒吼
    发起驱张运动
    湖南自治运动
  七、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思想的激变
    创办文化书社
    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第二编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一、建党前后
    湖南的新曙光
    出席中共“一大”
  二、在清水塘
    首任中共湖南支部书记
    湖南自修大学
    清水塘畔
  三、领导湖南劳工运动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
    推动劳动立法运动
    “哀兵必胜”
    长沙在怒吼
  四、在国共合作的洪流中
    参加中共“三大”

内容摘要
 本书精选了毛泽东的老师、同学、战友、身边工作人员、亲属以及外国领导人、驻华大使等273人的回忆,全面、客观、翔实地记录了毛泽东的一生。
本书对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有详细深刻的记录,从历史背景、内中原委、事实真相,以及当事人的亲身感受等方面作了客观生动的写照,细节回忆,寓意深远。
李捷、于俊道主编的《实录毛泽东(1早年奋斗史1893-1927)》为第1卷,由周恩来、李立三、蔡和森、陈潭秋、萧三、毛宇居、杨昌济、李维汉、罗章龙等人讲述1893—1927年毛泽东求学、参军、创办新民学会、在“五四”激流中、参与建党、领导工人运动、在国民党中任职、研究农民运动、经历大革命失败等事件。

精彩内容
 三、初到长沙湘乡驻省中学毛泽东来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得力于东山高等小学堂一位老师的热情推荐。其时正值1911年春,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爆发前夕。
与偏僻闭塞的韶山和东台山相比,长沙又是一番景象。各种各样针砭时弊的报纸杂志广为传播,形形色色的街谈巷议不绝于耳。种种迹象使毛泽东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他再也难以平静地读书了,而将更多的精力去关心校园以外那广阔的世界。
1956年冬,毛泽东回忆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力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我激动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
由于修筑川汉铁路而兴起了反对外国投资的运动。立宪成为广大人民的要求。皇帝的答复只是下旨设立一个资政院。在我的学堂里,同学们越来越激动。
为了发泄排满情绪,他们反对留辫子。我的一个朋友和我剪去了我们的辫子,但是,其他一些相约剪辫子的人,后来却不守信用。于是我的朋友和我就出其不意强剪他们的辫子,总共有十几个人成了我们剪刀下的牺牲品。就这样,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我从讥笑假洋鬼子的假辫子发展到主张全部取消辫子了。政治思想是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呵!
在剪辫子事件上,我和一个在法政学堂的朋友发生了争论,双方就这个问题提出了相反的理论。这位法政学生引经据典来论证自己的看法,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但是,我自己和反对蓄辫子的人,站在反清的政治立场上,提出了一种相反的理论,驳得他哑口无言。
关于毛泽东在长沙湘乡驻省中学的情况,周世钊在《毛主席青年时期的故事》一书中做了详细的叙述。周世钊后来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成为毛泽东的同学和好友。
他写道:1911年的春天,毛泽东离开了他读了半年书的东山小学,自己挑着行李,由湘乡走到湘潭,又由湘潭搭上湘江里的小火轮,到了长沙。
这是他第一次到长沙。
这时,他是17岁的少年,从来没有远离过家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