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历史与实践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哲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历史与实践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2.37 2.9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张亮//孙乐强

出版社南京大学

ISBN9787305180088

出版时间2016-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3830960

上书时间2024-06-2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哲学通识教育
  第一节  哲学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辨识
    1.哲学与哲学教育
    2.自由教育、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
    3.哲学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第二节  我们为什么需要哲学通识教育
    1.何谓哲学通识教育
    2.我们为什么建设哲学通识教育
    3.我们如何建设哲学通识教育
第二章  哲学通识教育与哲学专业教育的关系辨析
  第一节  哲学专业教育与哲学通识教育的一致性
    1.教育理念的非功利性
    2.培养方式上强调综合素质的训练
    3.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开放性
    4.价值观层面上的思想引领作用
    5.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
  第二节  哲学专业教育与哲学通识教育的区别
    1.课程体系的差异
    2.教学内容的差异
    3.授课方式的差异
第三章  哲学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辨识
  第一节  哲学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
    系与区别
    1.两者之间的联系
    2.两者之间的区别
  第二节  充分重视哲学通识教育的咨政育人功能
    1.充分重视哲学通识教育咨政育人功能的必要性
    2.哲学通识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第四章  美国哲学通识教育的历史与实践研究
  第一节  哲学与美国通识教育
    1.从自由教育演变而来的美国高等教育
    2.芝加哥大学与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对哲学的重视
  第二节  对哈佛大学现行哲学通识课程设置的考察
    1.哲学通识课程的数量与比重
    2.哈佛大学哲学通识课程的整体规划与设置特点
    3.哈佛大学哲学通识课程对中国的启示
  第三节  对哈佛大学哲学通识课程教学的考察——以CB39课程为例
    1.课程内容
    2.教学要求
    3.教学方法
    4.教学效果
  第四节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管理
    1.顶层设计
    2.遴选、考核与支持
    3.日常管理
第五章  欧洲哲学通识教育的历史与实践研究
  第一节  欧洲哲学通识教育理念和机制的历史顺承
    1.古希腊和中世纪时期的哲学通识教育
    2.文艺复兴时期博雅教育的回归
    3.从博雅教育到哲学通识教育的渐变
  第二节  当代欧洲哲学通识教育的三种代表模式
    1.英国哲学通识教育
    2.德国哲学通识教育
    3.法国哲学通识教育
  第三节  欧洲哲学通识教育的特征与启示
    1.欧洲哲学通识教育的特征
    2.欧洲哲学通识教育的启示
第六章  日本、香港、台湾哲学通识教育的历史与实践研究
  第一节  日本高校哲学通识教育概览
    1.日本高校哲学通识教育历史概况
    2.日本高校哲学通识教育个案分析
    3.日本高校哲学通识教育的意义
  第二节  香港高校哲学通识教育概览
    1.香港高校哲学通识教育历史概况
    2.香港高校哲学通识教育个案分析
    3.香港高校哲学通识教育的反思
  第三节  台湾高校哲学通识教育概览
    1.台湾高校哲学通识教育历史概况
    2.台湾高校哲学通识教育个案分析
    3.台湾高校哲学通识教育的反思
第七章  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历史与实践研究
  第一节  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分期
    1.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史前时期(1902—1912)
    2.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初步形成时期(1912—1927)
    3.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黄金发展时期(1927—1949)
  第二节  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理念
    1.“中体西用”中的儒家“修齐治平”教育理念
    2.蔡元培“养成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
    3.郭秉文“通专平衡”的教育理念
    4.梅贻琦“修明整个之人格”的教育理念
  第三节  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实践
    1.史前时期的课程设置
    2.发展时期的课程设置
    3.黄金时期的课程设置
  第四节  民国时期哲学通识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
    1.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特色
    2.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启示
第八章  中国特色的哲学通识教育的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
  第一节  中国特色的哲学通识教育建设的指导纲领及其目标
    1.本土化是中国哲学通识教育建设的指导纲领
    2.“认识世界,学会做人”是中国哲学通识教育的宗旨
    3.“世界眼光、中国灵魂的现代公民”:新时代哲学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
  第二节  中国特色哲学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建设
    1.当前国内哲学通识教育课程内容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中国特色哲学通识教育教学内容设计应当遵循的五个原则
    3.中国特色哲学通识教育教学内容设计中应当妥善处理的三个问题
  第三节  中国特色哲学通识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
    1.当前哲学通识教育教学方式的主要问题
    2.以智慧启迪为重,构建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3.以学生主体性为重,打造多样化的课堂形态
    4.以过程管理为重,形成激励性的考核方式
  第四节  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
    合,强化中国特色哲学通识教育建设
    1.MOOC、SPOC和FlippedClassroom: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课程形态
    2.中国特色哲学通识教育视野中的MOOC、SPOC和FlippedClassroom
    3.关于哲学通识教育类MOOC、SPOC和FlippedClassroom建设的若干建议
第九章  中国特色的哲学通识教育改革的制度建设与保障
  第一节  哲学通识教育的规划机制
    1.顶层设计与规划
    2.规划的落实与执行
  第二节  哲学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当下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状况
    2.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3.如何提高高校哲学通识课的质量
  第三节  哲学通识教育的管理机制改革与建设
    1.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管理目标
    2.当前哲学通识教育管理机制的问题
    3.如何完善哲学通识课程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当代大学生哲学素养调查与培育举措研究——来自南京大学的调研与思考
附录二  关于哲学通识教育效果、问题及改进对策的调查研究
附录三  研究型大学哲学通识课程的学习质量:现状、关系与对策——基于南京大学的案例实证分析
后记

内容摘要
 张亮、孙乐强主编的《哲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历史与实践研究》介绍:哲学的性质规定了哲学通识教育必然遵循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面对未经过哲学专业训练的学生而言,哲学通识教育首先应遵循“去魅”原则,揭开哲学的神秘面纱,让它易于近人;其次,在哲学内容的讲授上要遵循“引介”原则,以对哲学描述和引导为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再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交互性”原则,把哲学放于教师和学生的辩论中,提高教育实效性;最后,在教育目的上要遵循“生命”原则,展现哲学的生命气象,培养学生自觉的生命意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