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丝绸之路/海洋传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海上丝绸之路/海洋传奇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13 5.4折 39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陶红亮

出版社海洋

ISBN9787502796358

出版时间2017-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3740218

上书时间2024-06-2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是由当时东西海洋间一系列港口网点组成的国际贸易网。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形成主因是中国南方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地方诸侯也需海外资源交易以维持统治,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因此古代中国沿海很多地方都有此项交流。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于陆上丝绸之路而言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海上之路不仅是历史上中外各项交流的通道,而且是现今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陶红亮主编的这本《海上丝绸之路》阐述了海洋丝绸之路的起源、发现及沿途经过的国家、各著名的港口等,以及海上航线的发展历程,通过阅读本书内容,我们将为读者揭开海上丝绸之路的神秘面纱

目录
Part 1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
  悠悠古老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初形成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
  “东海丝路”与“南海丝路”
  海上丝绸之路与郑和
Part 2 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港——徐闻
  徐闻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徐闻——南珠的重要产地
  雷州半岛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
  雷州半岛的商人会馆
  徐闻及雷州半岛的海神信仰
Part 3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广州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发展
  对外贸易交流的重要枢纽
  黄埔古港见证广州的繁荣
  活跃在广州“海丝”上的名人
Part 4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一泉州
  泉州港的形成
  唐代泉州港的发展
  两宋时期泉州港的繁荣
  元朝时期泉州港的极盛
  明清时期泉州港的特殊变化
Part 5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扬州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扬州与运河的不解之缘
  鉴真大师东渡
  唐朝时和西域各国的往来
Part 6 传统的对外开放港——宁波
  传统的对外开放港口
  宁波运河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
  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
  唐代明州与中日交流
  元代宁波与中日交往
  明代宁波与日本经济交往
  妈祖信仰与宁波
Part 7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迹——南海神庙
  “海丝”遗迹一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的建筑美学
  细数南海神庙各大景点
  南海神庙的故事
  南海神庙内的碑刻
Part 8 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
  登州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
  返回明代重游登州府
  登州开元寺与海上丝绸之路
  登州古港早期的贸易活动
  元代登州与高丽的海上贸易
Part 9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贡献
  丝绸之路由陆转海
  细究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原因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农业
  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区域
  海上丝绸之路与文化传播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
Part 10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泉州——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者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度尼西亚
  中埃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世界性影响

内容摘要
 陶红亮主编的这本《海上丝绸之路》以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重要的港口为主线进行展开,详细解读了各个港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从兴起到衰落,婉如一幅历史画卷。言语简单明了,却不乏浓厚的历史气息。书中内容全面,涵盖了政治、经济、交通、造船、港口、宗教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内容力求贴近史实,从各个角度全面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精彩内容
 我国拥有着悠久的海洋文明,勤劳的先民们早在7000多年前就会建造独木舟,渐渐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随着时间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中国的陶瓷、丝绸、茶叶等源源不断地输入世界各地,阿拉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香料也不断传入古代中国,所
以海上丝绸之路又称为“陶瓷之路”“香料之路”。
中国是丝绸、瓷器的故乡,我国古代纺织业、陶瓷业十分发达,这些独具东方特色的商品踏上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各地,同时还伴有书籍、雕刻、绘画、建筑艺术等的传播。世界各国文化多彩多样、各有特色,古代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同时也吸收与众不同的文化。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明珠、象牙、猫眼石、香料、水晶、宝石、玛瑙、沉香、胡椒等货物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世界各地的建筑艺术、佛教文化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使得中国文化更加博大精深、绚丽多彩。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的交流历史源远流长。
秦始皇时期,传说海外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
瀛洲,仙山上住有仙人,仙人长生不老,自然有长生
不老药。当时有个叫徐福的人,懂医术、学修仙,而且航海知识颇丰,秦始皇就派他带三千童男女、谷物、百工前往东海求仙药。徐福没有找到仙山,却到达了日本,百工中有善于种桑养蚕的女工,因此养蚕织布技术就在日本传播开来,徐福也被后世称为“蚕神”。从此以后,古代中国人陆续从山东半岛出发,经过朝鲜半岛,到达日本,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文明,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
据记载,早在西汉时期,中国的罗织技术就已经在日本出现。但当时仅仅有衣服之状,还没有花饰装饰。到了公元3世纪,中国的刻版印花技术和丝织提花技术传人日本,日本的服饰不再是单调的色彩搭配,开始绚丽多彩起来。后来,印花技术不断进步,隋朝时期,镂空版印花技术开始流行,后来也传人日本。唐朝时期是中日两国交往的繁荣时期,日本派大量僧使到中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这些使者和僧人将当时唐朝的织布制衣技术带回了日本,对后来日本和服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唐朝时期是我国丝绸的繁荣时期,丝绸也从一般的商品上升到朝廷贡品。当时江浙出产的丝绸大多运送到日本的首都奈良。奈良正仓院渐渐成了贮藏文物的场所,里面至今收藏着狮子唐草奏乐纹锦、鹿唐草纹锦、彩色印花锦缎、莲花大纹锦等十分珍贵的丝织品。
到了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特别是宋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政府加大了对外贸易的投入,并且在庆元路(今浙江宁波)、广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中国的丝绸诸如苏杭五色缎、丹山锦、花宣缎、水绫丝布等远销日本,成为了当时主要
的输出商品之一。
我国古代还与东南亚地区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明朝建立后,海盗常年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太祖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和海盗,下令实施海禁,只允
许官方贸易往来,禁止中国人到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私人商品贸易进入了艰难时期。
明成祖继位后,这位皇帝十分热衷于海上事业的发展,希望可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展示大明帝国的强盛,对先祖留下的“海禁”政策虽不废除,但也稍加放松,于是就有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郑和率领将近3万人、240多艘海船组成的船队,带上丝绸、瓷器、金银器具等货物,浩浩荡荡访问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途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处,就把金币、锦绮纱罗等物赐给这些国家。到明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共七次下西洋,大大加深了我国与东南亚、东非之间的友谊。
马六甲海峡在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有着重要
的地位。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有着长达两干多年的通航历史,被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十字路口”,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我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向西方传入,马六甲海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经济、文化交流
的海上通道。早在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管仲便积极开展了与朝鲜半岛的贸易活动,为后来“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隋唐。唐朝时期,鉴真大师六次东渡日本,加深了中国与日本经济、文化的交流。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达到极
盛,意大利航海家马可·波罗对当时元朝的繁荣昌盛有详细的记载。海上丝绸之路转变于明清时期,受“海禁”政策的影响,这条古老的海上通道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