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失格(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间失格(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08 2.5折 3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太宰治|译者:刘霄翔//尉佩佩

出版社湖南文艺

ISBN9787540480936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3919080

上书时间2024-06-20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太宰治是村上春树推崇备至的作家;他是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性的作家;他被誉为天才作家、时代之子、命运之子;荣登《朝日新闻》“日本千年最受欢迎作家榜”,位列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之前;在发表这部自传体小说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这本书是他的绝笔之作;《人间失格(精)》收录其最重要代表作《人间失格》《斜阳》《维庸之妻》《奔跑吧,梅勒斯》;被称为是一本“不是能让人自杀就是自救”的极具文学性的小说。

作者简介
太宰治(1909-1948),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三十九年生命,二十年创作,五次殉情自杀,最终情死,日本无赖派大师,毁灭美学一代宗师。日本战后新戏作派代表作家,生于清森县北津轻郡金木村的一个大地主家庭。本名津岛修治。父亲曾为贵族者员,并在本乡兼营银行。为防农民暴动,家筑高墙,太宰治住在这样的深宅大院里有种内疚和不安感,甚至出现了一种罪恶感,对他后来的小说创作有很大影响。
太宰治的创作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是1932至1937年,这是左翼运动被镇压的时代。著有短篇小说集《晚年》(1933~1936),共收入40篇,这些短篇都充满了青春时期的热情,多角度地反映了作家自己的主张和内心世界。此后又发表《虚构的傍徨》(1936)、《二十世纪的旗手》(1937)等作品。
中期是1938至1945年。著有《女学生》(1939),获第四届北村透谷文学奖。此外尚有《童话集》(1945),发挥了作家奔放的想象力。后期是1946至1948年,一般认为,太宰治的后期创作最有成就,战争刚结束,他就发表了《潘朵拉的匣子》和《苦恼的年鉴》等小说,提出了追求“丧失了一切,抛弃了一切的人的安宁”的观点,以农本主义的幻想批判战后虚伪的文人骚客。在他战后的作品中,短篇《维荣的妻子》(1947),中篇《斜阳》(1947)、《人的失格》(1948),被认为是最优秀的代表作品。这些小说发表后,无不引起巨大的反响。《维荣的妻子》写一个出身贵族、生活堕落的诗人及其妻子自甘堕落以示对社会道德的反抗。《斜阳》反映了战后贵族后裔的社会地位日益衰落,荣华显耀的时代已付诸东流的主题。《人的失格》是太宰文学最杰出的作品,取材于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个性情乖僻的青年知识分子,饱尝世态的炎凉,绝望之余沉缅于酒色,最后自己毁灭了自己。从一定角度揭示了现代日本社会人的异化问题。
1948年6月13日太宰治因对人生感到绝望而投水自杀。他的一生经历了日本革命运动被镇压到日本战败这一大动荡的时代,日本评论家平野谦说:“太宰的死,可说是这种历史的伤痕所造成的。”

目录
人间失格
斜阳
维庸之妻
奔跑吧,梅勒斯
太宰治情死考

内容摘要
 《人间失格(精)》这是日本战后文学巅峰人物太宰治的代表作,描述了一个无法适应现实、逃避着整个世界的一生。小说的主人公大庭叶藏,是一个内心无比纯洁但性格懦弱的青年。他生长于一个富足的上层家庭,容貌俊美、讨人喜欢,是别人眼中的幸运儿。可他一点都不觉得生活美好,对周围的环境和人事都无所适从。他为了博取关注而费力讨好别人,表面开朗活泼,内心晦涩阴暗,用欺骗的方式生活着……后来,叶藏结识了放浪形骸的堀木,堀木仿佛来自伊甸园的毒蛇,为他打开了通往地狱的大门。从此,对生命失去希望的叶藏愈加沉迷于酒色,万劫不复地堕落下去……“人间失格”,意指“失去做人的资格”。小说的主人公因无法适应丑陋残酷的现实而逃避着
这个世界,认为自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除了《人间失格》外,书中还收录了作者最重要
的代表作《斜阳》、《维庸之妻》和《奔跑吧,梅勒斯》。

精彩内容
 手记一
我的人生充满羞耻。
对我而言,人们的生活是无法琢磨的。我在东北部的农村长大,很大了才第一次见到火车。我在火车站的天桥上跑上跑下,从未意识到天桥是为了方便行人跨过铁路而设置的。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觉得,在天桥上跑上跑下简直就是最酷的游戏,设置天桥是铁路交通服务中最贴心的一项。然而,后来,当我发现天桥原来只不过是为了方便旅客跨过铁路而修建的实用性建筑时,顿时感到非常扫兴。
除此之外,我小时候在小人书上看到地铁时,也
从未觉得它是因为实际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和天桥一
样,我也单纯地觉得地铁是由于在地下行车比在地上行车更与众不同、更有趣而出现的东西。
我从小体弱多病,常常卧病在床。我总是觉得床单、枕套、被套真是毫无创意的装饰,直到快二十岁
时,我才得知这些竟然是实用品,我为人们这种毫无情趣的做法黯然神伤。
另外,我也不知道什么叫做饿。不,那不是指我是在所谓的衣食无忧的家庭里长大,不是那么白痴的意思,是我完全不知道“饿”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这听起来很奇怪,可是我即使在饿肚子,自己也从来没有觉察到过。小学到初中,我从学校回来的时候,周围的人总是围着问:“是不是肚子饿了?”我记得上学时放学回家也会特别饿,“来点蜜豆吃吧?有蛋糕和面包……”我也就本能地做老好人,嘟囔一句“我好饿”,然后往嘴里扔上十来颗蜜豆。但是,所谓饿的感觉具体是什么样的,我一点也不曾体会过。
当然,我其实吃得很多。可是因为肚子饿去吃东西,想来却几乎一次也没有过。我吃大家觉得稀罕的食物,我吃大家觉得豪华的食物,去别人家里吃饭,端上来的食物我都是尽量吃到再也吃不下去为止。正是这样,对于小时候的我,最痛苦的实际上却是在自己家里吃饭。在乡下的家里,十来个人把各自的饭菜面对面地摆成两排,作为最小的儿子,我理所当然地坐在最末位。吃午饭的时候,在那个昏暗的房间里,十几口家人一言不发地吃饭,这对我来说一直是一种折磨。而且,作为乡下的传统家族,配菜大都是一成不变的那几样,因为不能奢望有什么稀罕的东西或者豪华的东西,我越来越害怕吃饭这件事了。在那昏暗房间最末的位上,我冷得瑟瑟发抖,一边小口小口地吃着饭,一边想,为什么人们一日三餐顿顿都要吃饭呢?事实上大家都是一副严肃的表情,仿佛是在进行某种仪式。一家人一日三次,按照既定的时间聚集在这个昏暗的房间,按照正确的顺序摆好各自的饭菜,即使没有胃口也默默地低头咀嚼。我有时真的觉得吃饭本身或许是一种面向这个家中寄居神灵的祈祷。
不吃饭就会死,这样的话在我听来不过是让人生
厌的危言耸听。然而,这样的迷信(时至今日我依然不由自主地觉得这是一种迷信)却无时无刻不让我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