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该懂的艺术/新核心素养系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人都该懂的艺术/新核心素养系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6.63 4.2折 62.9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劳里·施耐德·亚当斯|责编:尚婧|译者:刘杨

出版社浙江人民

ISBN9787213096587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2.9元

货号30846012

上书时间2024-06-19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涵盖了艺术的定义、历史、起源、形式、目的和争议几大主要问题,涉及的艺术品包括石器时代的雕像、中世纪的大教堂、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以及20世纪以来的现代艺术。直击艺术的重要主题和作品,是读者进入艺术学科的绝佳入门读物。
艺术与人类的发展密不可分,它揭示了艺术家的情感,更体现了时代的精神。通过鉴赏艺术,读者可以对自身和我们的历史、文化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

目录
序言  开启艺术之旅
1  艺术的定义
  艺术是模仿
  艺术是形式
  什么是艺术品
  20世纪艺术观的变迁
  艺术理论
  艺术是反馈
  艺术是人类活动
  艺术的价值
  艺术品的名誉官司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2  西方艺术简史
  西欧的石器时代
  古近东地区:文字的出现
  埃及:国王与艺术
  从王权到民主:爱琴海神话和理想的人类形态
  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
  拜占庭风格:权力、神性与象征主义
  中世纪艺术与大教堂时代
  从神性到人文主义:意大利与北欧的文艺复兴
  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
  18世纪的启蒙时代
  19世纪:风格主义的盛行
  从塞尚到现代主义:20世纪初的艺术门
  1900年至今:创新与变革门
3  艺术的起源
  艺术的神话起源门
  艺术家对艺术起源的个人理解
  艺术冲动的起源
  艺术材料和艺术平面
4  艺术形式与艺术含义
  线条与平面门
  空间:真实与虚幻
  雕塑的开放与封闭空间门
  色彩与质地
  艺术品的构图
  解读作品的含义
  图像学门
  女性主义
  从艺术家的角度理解艺术品
  符号学与解构主义
5  艺术的目的
  装饰自己和所处的环境门
  艺术的信仰目的门
  艺术是新生之路
  艺术的政治目的
  艺术品所牵涉的利益门
  私人赞助和投资
6  艺术的争议

内容摘要
 谁是米开朗琪罗的灵感来源?什么原因使一个便池价值数百万美元?伪造的东西能被当作艺术吗?千百年来,艺术与人类相伴相随,人类因艺术而得到治愈。本书从石器时代的小雕像讲到21世纪的视频艺术,米开朗琪罗、伦勃朗、德拉克洛瓦、莫奈、凡·高、塞尚、毕加索等艺术家齐聚于此,带来一场无与伦比的艺术盛宴。
作者劳里·施耐德·亚当斯摒弃了常常让主题陷入困境的“主义”,将作品本身带到了聚光灯下。通过对艺术中的争议进行详细的探索,亚当斯将引人入胜的叙述和艺术理论的基础结合了起来。
本书是湛庐文化重磅推出的“新核心素养”系列图书之一。“新核心素养”系列致力于推广通识阅读,扩展读者知识广度,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涵盖哲学、心理学、法律、艺术、物理学、生物科技等诸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读本。

精彩内容
 “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关于传统
艺术的定义已有诸多争议,更不要提如今新出现的五花八门的艺术类别。传统的分类把艺术分为三类:图片艺术,即二维视觉图像;雕塑艺术,即三维视觉图像;建筑艺术,即人类修建屋宇的艺术与科学。
20世纪以来,艺术的范围不断扩大,最新的艺术类别有拾得艺术、行为艺术、环境艺术、大地艺术、人体艺术、影像与数字艺术等。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新的艺术类别不断涌现,原本的艺术类别又发展出新的分支,如儿童艺术、域外艺术、涂鸦艺术、民间艺术、素人艺术、恐怖艺术、宗教艺术以及政治艺术等。
当一个人指着某件作品问“这是艺术吗”,他实际上是在问“这是好的艺术吗”或者“这是伟大的艺术吗”。
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因为这涉及美学(aesthetics),即艺术美感的问题。
几个世纪以来,“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也一
直困扰着人们。艺术家、诗人、哲学家以及学者都试着解释艺术的本质,但每个人都只解释了艺术创作的过程,而没有给艺术本身下一个明确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
19世纪的法国诗人、评论家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Baudelaire)这样定义艺术天才:“他们永葆赤子之心,是纯真与成熟的结合体,兼有孩童的纯粹与成年人的心智,可以随时随地、自由自在地调动脑海中的记忆素材,毫不费力地表达自我。”这段话解释了艺术创作的过程,但没有回答“艺术是什么”这一问题。
还有一些艺术家和波德莱尔一样,也把艺术解读为创作的过程。1936年,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奥斯卡·考考斯卡(OskarKokoschka)自问:“艺术是什么?”他又自答道:“艺术可不是证券交易所的股票,而是人类羞怯的尝试。艺术创作好比操纵魔法,什么都不需要就能变出奇迹,但这种操纵魔法的本领是任何一位淳朴的乡村姑娘都能掌握的。”1948年,生于德国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汉斯·霍夫曼(HansHofmann)说:“艺术品反映了艺术家的感官与情感所体验到的世界。”20世纪中叶,法国艺术家亨利·马蒂斯(HenriMatisse)称,艺术家的使命是创作,而创作始于远见。他说:“艺术家必须一直以孩童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如果失去了这种眼光,艺术家就失去了个人视角,也就失去了原创性。”以上种种观点都解释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却没有给艺术创作的结果,即艺术本身,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20世纪以前,人们对艺术的看法虽然不同,但都将“艺术”一词等同于具象艺术(figurativeart),默认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具备可识别性。这种观点在20世纪早期备受挑战。以抽象艺术(non-figurativeabstraction)为代表,艺术形象不再与人们所熟悉的事物相似,观众不再能辨认出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如今,虽然人们对“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讨论仍然众说纷纭,但大部分人都同意“艺术是一种表达”的观点。艺术品的形象也许能被观众辨认,也许不能,但是它们都表达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并与观众互相交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