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学术文库:国学常识
  • 经典学术文库:国学常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典学术文库:国学常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3.22 3.9折 59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伯韩|责编:章赪

出版社天津人民

ISBN9787201152639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元

货号1202032259

上书时间2024-06-19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一本书读懂国学的来龙去脉。民国以来,传阅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国学启蒙教材;大众认识中国文化面貌最重要、全面的基础参考书。
★为读者搭建了一个完备的国学知识体系,内容全面、要点完备、条理清晰、体例严谨。
★翻开本书,快速了解和掌握国学常识,汲取中国文化精髓智慧。
★特别收录精美主题插图,助益阅读。彩色印刷,精装典藏。

目录
第一章  概 说
  一 所谓国学
  二 国学在清代
  三 国学的分科
  四 国学的派别
  五 进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
  六 欧美学术的影响
  七 “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
  八 国学与世界学术
  九 专门研究与基本知识
  一○ 研究的态度及准备工作
第二章  语 文
  一一 研读古籍的阶梯
  一二 所谓小学
  一三 六 书
  一四 字形的演变
  一五 字义的演变
  一六 训诂学
  一七 文法学的先驱及其发展
  一八 方言学
  一九 字音的变迁
  二○ 语言和文字的分离
  二一 双声叠韵
  二二 反 切
  二三 四 声
  二四 声韵学
  二五 字 母
  二六 韵 部
  二七 古音之推定
第三章  古 物
  二八 金石之学
  二九 殷墟发掘
  三○ 甲骨之学
  三一 古物与社会学
  三二 无文字的古物
  三三 古物与考证学
  三四 古物与古书
第四章  书 籍
  三五 传写本与刻本
  三六 版本之学
  三七 校雠之学
  三八 章句之学
  三九 目录之学
  四○ 图书分类法
  四一 辑佚及辨伪
  四二 类书及丛书
  四三 考证学与读书法
第五章  经 学
    四四 五经、十三经、四书
  四五 《易经》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入门读物,亦可谓是“中华文化百科全书”。作者用浅显流畅的语言,首先对国学作了概述,进而分章节对语言文字、史学、文学、自然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人物、派别和学术观点予以介绍,并作了评述。阅读本书,可以为读者搭建一个系统的完备的国学知识体系框架,并从此爱上国学。

精彩内容
第一章概说一 所谓国学“国学”这个名词产生于清末,但不知究竟
是谁所创造。有人说,章炳麟在日本组织“国学讲习会”,刘师培也有“国学保存会”的发起,大概他们就是“国学”这两个字的最初使用者。
这是不是正确,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国学”这个名词,是因为欧美学术输入才产生的。
它的范围,是把西学输入以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包括进去的。
和“国学”相当的名词,还有“国粹”和“国故”。“国粹”二字,似乎有点夸大中国学术乃完全精粹物的意思,又似乎有点选择精粹部分而抛弃其他部分的意思,所以人们觉得不甚妥当,改称“国故”。国故,就是本国文献的意思。
不论精粹不精粹,过去的文献总是可宝贵的史料,都可包括在国故范围里面去,这样看起来,“国故”这个名词总算是公平而完备了。但它也有它的缺点,就是只能够代表研究的对象,而不能代表研究这种对象的学问,因此大家又想起用国故学的名称来代替它,最后又简化而称为“国学”。
可是这个名称还不是十分合理的,因为学术没有国界,当代各国都没有特殊的国学,而我们所谓国学,从内容上看,也就是哲学、文学、史学等的东西,都是可以作为世界学术的一部分的,而且事实上外国也已经有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人了,我们为什么不采取世界公用的名称,如中国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等类的名词呢?而且对于具有种种内容的学术,为什么不加以个别的名称而必须采用笼统的总名称呢?这都是值得考虑的。
但我们为了依从习惯,并且因为中国各科学术还没有整理清楚,和世界学术融合为一的缘故,只得仍旧采用“国学”这个名称。
二国学在清代中国学术,以周秦诸子时代最为发达,当时诸子百家,各有专长,不相抄袭。自汉代表彰六经,儒家定于一尊,诸子之学衰落,而经学成为唯一的学术,两千年来,除解释经书外无学问。
但到了清代,似乎从解经之中有开辟一条新路的趋势。过去汉儒解经,注重字句的解释和制度的考证,但宋儒反对汉儒的方法,主张依经义而修养心性。清初学者黄梨洲、顾亭林、王船山等,因宋明诸儒无补时艰,于是起而批评宋明心性之学的流弊,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然而他们所谓实学,仍然以通经致用为中心,因此便是非常留心当世之务的顾亭林,也不敢稍微懈怠他的经学研究,并由经学而奠立了清代考证学的初基。颜习斋(元)、李恕谷(塨)继起,提倡实践,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