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陋规:明清的腐败与反腐败
  • 陋规:明清的腐败与反腐败
  • 陋规:明清的腐败与反腐败
  • 陋规:明清的腐败与反腐败
  • 陋规:明清的腐败与反腐败
  • 陋规:明清的腐败与反腐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陋规:明清的腐败与反腐败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3.69 4.0折 59.8 全新

库存1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宏杰

出版社岳麓

ISBN9787553813226

出版时间2020-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30888268

上书时间2024-06-19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继《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饥饿的盛世》之后,著名历史学者张宏杰回归明清命题,以“腐败与反腐败”为切入点,带来一部全新的、关于明清史的另类解读。 ★独特视角剖析明清败局之根源,探究“陋规”背后明清两朝的权力黑洞和财政危机。 ★透彻分析封建王朝共通的腐败症结与反腐阻碍,以史为鉴,看清真相,一部明清纪检监察报告、反腐启示录。 ★明清官场群像,满足读者对官场生态的想象。

目录
绪论 腐败:古代王朝的无解难题 第一章 朱元璋:注定失败的铁血反腐 第一节 最痛恨贪官的皇帝  第二节 严密的监管体系  第三节 严酷的反腐运动  第四节 思维混乱的反腐条规:《大诰》  第五节 激进反腐的高潮与落幕  第二章 海瑞:一个清官的孤独抗争 第一节 “笔架先生”的另类精神 第二节 理想与现实的夹攻 第三节 逆势而行,革除“常例” 第四节 一边受排挤,一边升迁 第五节 千载留名“骂皇帝疏” 第六节 全面施展政治理想 第七节 痛苦的赋闲 第八节 异端,还是“神”? 第三章 康熙:千古明君亲手定下畸形制度  第一节 天性善良的皇帝  第二节 康熙反腐的两个错误 第三节 黄宗羲定律 第四章 雍正:古代反腐的成功案例 第一节 站在父亲的对立面 第二节 洞悉下情的天子 第三节 养廉银改革 第五章 乾隆:前严后废的情绪反腐 第一节 卓有成效的早期惩贪 第二节 明君老去,贪腐急速蔓延 第三节 王朝兴衰系皇帝一念 第四节 皇帝带头腐败 第五节 享乐: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 第六节 “议罪银”之罪 第七节 不断升级的腐败段位 第八节 极具弹性的贪污罪名 第九节 一场自欺欺人的亏空盘查风波 第六章 嘉庆:反腐的下滑曲线  第一节 一百分的接班人  第二节 诛和珅初显身手  第三节 面对腐败该何去何从  第四节 改革当口举起保守大旗  第五节 全面守成  第六节 从伟大到尴尬  第七章 和珅:清代第一贪官  第一节 怀才误此身  第二节 大理财家  第三节 一个巨贪的诞生  第八章 官场:晚清官员的妥协与坚守  第一节 “不妄取一钱”的林则徐  第二节 “不要钱”的统帅曾国藩  第三节 不为钱所“累”的李鸿章  第四节 “不以一钱自污”的左宗棠  第五节 “赤贫”刘光第和“巨富”那桐

内容摘要
历史是连续的,在从明至清的王朝更迭中,权力结构的基本盘,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惯性。腐败,正是分析这个权力结构的入口。 本书聚焦明清,以清晰的逻辑和鲜活的细节完整讲述了朱元璋、弘历等人的反腐始末,通过对其背景、历程、结局及影响的阐述,集中探讨了明清两朝深陷腐败泥潭的种种困境。并以“陋规”这一贯穿明清两朝的腐败现象为切入点,再现当时的帝国制度结构以及官场生态,深探明清衰败的根本原因,提出跨越时代的反思。

精彩内容
第五章乾隆:前严后废的情绪反腐第一节 卓有成效的早期惩贪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最成功的帝王之一。从纵向对比,乾隆时代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最富强的时代;从横向对比,乾隆统治下的大清帝国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种强大有以下这些数据来支撑:第一,经济总量巨大,国家财力雄厚。虽然对那个时候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的方法有各种争论,但是用大多数人认可的计算方式计算出来乾隆时期的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30%以上,远远比今天美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要多。第二,乾隆时期的疆域广阔,人口数量激增。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统一新疆之后,中国的疆域达到了1453万平方千米,大约是今天960万平方千米的1.5倍。所以乾隆朝的疆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除了元朝之外的第二大疆域,而且和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不一样的是,清朝对整个疆域内的实际控制力是最强的。第三,乾隆朝的人口数量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在中国历史上,以前朝代大部分时间人口都徘徊在几千万之间,只有少数几个节点突破了一亿。而由于前面有康熙、雍正两代的统治,乾隆继位的时候,中国人口数量达到了1亿4000万;到乾隆退位的时候,则突破了3亿的大关。也就是说,乾隆让中国的人口翻了一番。在中国古代,人口增长一直是统治者统治成绩最有力的证明。 所以我们通常说,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盛世“康乾盛世”的顶点,出现在乾隆时期。推动这个盛世顶点出现的诸多原因当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乾隆前期的惩贪抓得非常有力度。这一点,可能很多人了解得并不充分。 提起清代惩贪最坚决的皇帝,大家通常认为是雍正。其实乾隆前期比起他的父亲来,在这一点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乾隆皇帝是清代惩贪手段最严密、手腕最强硬的皇帝,也是清代历史上最严酷刻薄的一位皇帝。 这个断语也许与许多人的印象不符。不错,乾隆皇帝风流儒雅,情商极高,极会做人。为政之初,又曾一度宣称要效法皇祖“宽仁为治”。当初的“宽仁”时期,还真是阳光灿烂,曾经让大清王朝所有官员都如沐春风。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他毕竟是雍正皇帝的儿子。虽然他曾经那么讨厌其父的性格,但雍正身上的苛刻、敏感、残忍、阴狠,其实一丝不少地储存在了他的骨子里。乾隆十三年(1748年),他的统治政策由宽转严,大臣们发现,其风霜之严酷,远甚于雍正。 乾隆一朝是清代诛杀大臣最多的时期。乾隆朝发生的“部级”以上贪污案多达三十几起,其中杀头二十多名,平均一两年即有一名“省部级”军政大员因贪污而伏法,这在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至于“部级”以下官员被砍头的,更是不计其数。其中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甘肃通省官员冒赈一案中,自封疆大吏至县令一级,就有近六十人被处死刑,其中一次在菜市口就杀掉了二十多人。 终乾隆一生,可以说他的统治前期,惩贪是非常成功的,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注重防微杜渐。有了雍正打下的良好基础,乾隆即位之时,官场风纪较好,但是乾隆并不满足。他为人心思细密,万事求全,深知防微杜渐的重要性。因此,他整顿吏治,是从抓请客送礼之类的小事开始。腐败如同细菌,一旦有了滋生的落脚点,就会迅速蔓延。小小不言的礼物如果不加防范,必然发展成大额贿赂。小吃小喝不处理,最后就会吃掉大清江山。所以,他明确规定,各级官员之间,不得再送“土宜”,即以“土特产”之类的名义赠送礼物。他说:“而持廉之道,莫先于谨小慎微。”“督抚为一省表率,既收州县土宜,则两司、道府馈遗又不可却,而州县既送督抚土宜,则两司、道府馈送又不可少,层累递及,督抚所收有限,而属员之费已不赀矣。”(《清高宗实录》卷三二)针对公款吃喝日益普遍的现象,乾隆皇帝还规定,督抚大员们酬酢宴会的一切费用应出资自办,委派属员负担筵席费用等事“概行禁革”,以防府县等“借端要结,甚且赔累”,扰乱民间。 官场上,收受“门包”一直是一个小小的痼疾。说起来似乎为害不大,但实际上却极损政体之尊严,启腐败之先声。因此乾隆五年(1740年),皇帝规定,奉旨出差巡察的官员,凡到州县地方,有敢借机收受“门包”的,“与者,照钻营请托例治罪;受者,照婪赃纳贿例治罪”。直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他仍通谕各省,从督抚到道府,要严格管理家人,“概不许收受属员门包。各督抚传事禀话,中军、巡捕等官传禀,不许另设立管门家?人致滋弊窦”。 第二,惩贪立法从严。乾隆朝对贪官的惩处严厉于雍正朝,主要体现在弥补亏空的措施上。乾隆以前,大臣侵蚀国库,通常可因赔补上窟窿而免死。因为雍正惩贪实行“完赃减等”条例。该条例规定,凡贪污挪用公款的犯官,如果在一年之内将所贪的公款全部补赔,就可以免死减罪发落。如果一年之内没有全部补上,还可以再宽限一年,让官员自己在监外继续筹款赔补。第二年没能全部补赔的,犯官进监,而其妻子仍可帮他补赔。直到家产尽绝,才被处死。这样拖来拖去,贪官污吏没有几个被明正典刑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