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剧的艺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编剧的艺术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91 3.1折 35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拉约什·埃格里|译者:高远

出版社京华

ISBN9787550213333

出版时间2013-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1200958960

上书时间2024-06-18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拉约什·埃格里所著的《编剧的艺术》面向的读者不仅是作家和编剧,也有普通大众。如果读者理解了写作的机制,如果公众明白了其中的辛劳以及凝结在一切文学作品中的艰巨努力,那么他们便会发出更加由衷的赞美。全书结构严谨、例证鲜明,并有一些针对编剧创作中常见问题的答疑解惑,其文风既旁征博引,又平实易懂,本身便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
高远,200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专职编剧,作品有电视剧《大汉口》等。
拉约什·埃格里(LajosEgri,1888-1967),生于原奥匈帝国的埃格(今匈牙利境内),十岁就写出了一部三幕剧。1908年,埃格里移民美国。一战期间,他加入纽约的左派戏剧组织,成为导演和剧作家,后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写作学校。埃格里同时也是一位新闻工作者,并曾撰写过电视剧本。

目录
推荐序
作者序 引人注目的重要性
前言
第一章 前提
第二章 人物
  2.1 基本结构
  2.2 环境
  2.3 辩证的方法
  2.4 人物的发展
  2.5 人物的意志力
  2.6 情节还是人物
  2.7 人物生发剧情
  2.8 主使人物
  2.9 对立人物
  2.10 编排
  2.11 对立统一
第三章 冲突
  3.1 行动的起源
  3.2 原因与结果
  3.3 静态冲突
  3.4 跳跃冲突
  3.5 升级冲突
  3.6 运动
  3.7 预示冲突
  3.8 切入点
  3.9 转变
  3.10 危机、高潮和结局
第四章 总论
  4.1 必备场景
  4.2 展示
  4.3 对话
  4.4 试验
  4.5 戏剧的时效性
  4.6 上场和下场
  4.7 为什么糟糕的戏也能成功
  4.8 情节剧
  4.9 论天才
  4.10 关于“什么是艺术”的对话
  4.11 当你写戏时
  4.12 怎样获得想法
  4.13 为电视写作
  4.14 结论
附一 剧本分析
附二 怎样行销你的剧本
译名对照表
出版后记

内容摘要
 拉约什·埃格里所著的《编剧的艺术》是一部论述编剧方法的名著,同其他一些剧作法书籍不同,它是从戏剧的基本要素出发,深层剖析了戏剧结构的秘密。在作者埃格里看来,一部成功的戏剧必须具有一个逻辑清晰的前提,发源于具有三个维度的人物,并且拥有预示和升级的冲突。全书引用大量经典戏剧剧本如《玩偶之家》《伪君子》《悲悼》《推销员之死》等,对人物性格、冲突类型进行了细致分析,探讨其成功或失败的深层原因。全书结构严谨、例证鲜明,并有一些针对编剧创作中常见问题的答疑解惑,其文风既旁征博引,又平实易懂,本身便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阅读《编剧的艺术》,对深入理解从易卜生到奥尼尔的编剧创作,对戏剧、电影电视、新闻、小说等叙事性文体的写作均能有所裨益。

精彩内容
 4.1必备场景某天,一个科学家去世了,他曾给这个世界增添了知识。我来告诉你他的一生,然后我希望你告诉我其中哪个阶段最重要。
母亲怀上了他。他降生的时候很健康,但四岁的时候得了伤寒。结果,他的心脏受到了损害。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被迫到工厂上班。尽管有好心的邻居照顾,但他还是因营养不良受了不少苦。
一天,他在街上闲逛,不小心冲到了汽车前面,把腿撞断了。即使在出院回家后,他也只能躺在床上。他不能像正常的同龄人那样玩耍,只能把时间都花在读书上。十岁时,他就读哲学书了。到了十四岁,他决定做个化学家。可是,母亲虽然拼命工作,却无力送他进学校读书。
他现在很健康,为了挣出夜校的学费,他找了份差事。十七岁时他因一
篇生物化学论文赢得了二十五块钱奖金。十八岁,他遇到了伯乐,走进了大学。
他学得很快。但后来他恋爱、结婚了,这让赞助人很恼火。他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到化工厂谋了份体力活。二十岁时,他当上了父亲,但是他那微薄薪水却不够全家人过活。他只能加班挣钱,结果累垮了。妻子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他苦不堪言,甚至想到了自杀。但在二十五岁,他又回到夜校完成学业。妻子和他离婚了,脆弱的心脏也来给他找麻烦。
三十岁,他再婚了。这个女人大他五岁,是个理解他的志向的教师。他在家中建起了小实验室,继续研究他的理论。成功很快就到来了,一个大公司鼓励并资助了他的发明。他六十岁去世时是当时最多产的发明家。
现在来看,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是哪一个呢?
女学生:当然是和那个教师相遇的时候了,这给了他试验和成功的机会。
我:那么那场撞断腿的事故呢?他差点就没命了。
女学生:也对。如果他死了,就不会有这成功的故事了。这个阶段也很重要。
我:那妻子和他离婚呢?
女学生:我明白,如果她不和他离婚,他也没有机会再婚。
我:他累垮过一次,还记得吗?如果这没发生,妻子就不会想到离婚。
如果他的心脏没有因伤寒受过损害,他也许有能力同时做几份工作,妻子也
不会离开他。他可能会多生几个孩子,并一直是个工人。现在你再说,哪个阶段最重要呢?
女学生:他的出生J我:那么受精呢?
女学生:我明白。当然,这才是最重要的阶段。
我:等一下,假设他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就不幸去世呢?
女学生:你想说什么?
我:我只是想找出此人一生最重要的阶段罢了。
女学生:好像没有所谓最重要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来自前一个,每个阶段都同样重要。
我:每个阶段都是许多事件在特定时期内共同产生的结果,对不对?
女学生:对。
我:每个阶段都取决于前一个,对吗?
女学生:似乎是这样。
我:那么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说,没有哪个阶段比其他的更加重要,是吗?
女学生:是,要讨论必备场景何必绕这么大的弯子?
我:所有的教科书作者都认为必备场景是一部戏里的最重要的部分。它是被期待的,是被所有人等候的,是从头至尾得到允诺的,不可被去除的。
换言之,戏剧就是为这一胜过其他一切的必然场景所建立的。《玩偶之家》中海尔茂从信箱拿信就是这样的场景。
女学生:那么你赞同吗?
我:我不赞同这个概念,这是因为,一部戏里的每个场景都是必备的。
你明白为什么吗?
女学生:为什么?
我:如果海尔茂没生病,娜拉就不会伪造签名,柯洛克斯泰就没有理由上门要钱,纠纷就不会发生,而柯洛克斯泰就不会写那封信,海尔茂就不会打开……女学生:你说得是没错,但我还是同意劳逊所说的“为了唤起观众最大限度的期待,任何戏剧都不得不提供一种注意力的焦点”。
我:这是没错,但容易引起误解。如果一部戏有了前提,那么只有前提的证明才能创造“注意力的焦点”,才能“唤起观众最大限度的期待”。我们所感兴趣的,是必备场景还是前提的证明呢?既然戏剧是从前提生发出来的,自然前提的证明就是所谓的“必备场景”。很多必备场景正是由于前提模糊或者根本没有前提而熄了火,观众什么也没等到。
“冷酷的野心摧毁其自身”是《麦克白》的前提。对这一前提的证明就会提供“注意力的焦点”,会“唤起观众最大限度的期待”。每一个行动都会带来反应。冷酷将把自己带向毁灭,以证明这是必然。如果这一自然的顺序遭到了延误或者遗漏,不论是何种原因,戏剧就会受害。
在一部戏里,从来不会有无端产生的时刻,它一定来自前一个时刻。任何场景在它发生的时刻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当场景和全剧融为一体时,它才会具有活力,才能令我们盼望着下一个场景。场景之间的不同在于,每个都要比上一个更激烈。如果只考虑必备场景的话,我们很可能会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全剧唯一具有张力的场景上,并因此忘记给予其他场景同等的注意。而每个场景都和整体具有同样的因素。
作为整体的戏剧将会持续地上升,一直达到作为全剧顶峰的某一时刻。
这一场景应比其他的场景更具张力,却不应损害任何先前的场景,否则全剧就要受害。
我们前面谈到的那个科学家的成功必须以导致它的所有步骤去衡量。他一生中任何一个阶段都可能成为最后一个,以失败或死亡告终。劳逊写道:“必备场景是戏剧最迫切的目标。”这是错误的。最迫切的目标是前提的证
明,而不是别的,劳逊的陈述将会混淆问题。
那个科学家希望成功,正如一部戏必须证明前提一样,但他还是得先处理手头的事才行。必备场景必须不被当做一个独立的问题去处理。必须要重视人物和他们的决定。“高潮根植于社会观念之中,必备场景根植于行动中,它是冲突的自然产物”,劳逊如是说。
所有的活动,不管是体力的还是别的,都必须根植于社会观念中。花朵并不被埋在土壤里,但如果没有从土壤里生长出来的茎,它就不会存在。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必备场景创造出了最终的冲撞,也就是最主要的危机——对前提的证明,而劳逊等人却将前提的证明错误地称作必备场景。P191-19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