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程心理咨询与督导实录(亲子教育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短程心理咨询与督导实录(亲子教育篇)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7.44 4.8折 36 全新

库存3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张道龙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218686

出版时间2013-01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2486314

上书时间2024-06-18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几乎每一位家长都在苦苦寻求和探索家庭教育的成功之道,众多与育儿、教育相关的书籍应运而生。然而,众说纷纭的海量信息常常让家长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张道龙编著的《短程心理咨询与督导实录(亲子教育篇)》忠实记录了张道龙医生咨询与督导的现场对话全过程,包括二十七个不同家庭的真实案例,并加以精彩点评。

作者简介
张道龙(DaolongZhang,MD),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TheUniversityofChicago)精神系,现任美国芝加哥退伍军人医院(JesseBrownVAMedicalCenter)精神系行为健康部主管医师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ofIllinoisatChicago)精神系临床助理教授。美国极少数获得ABPN证书(AmericanBoardofPsychiatryandNeurology,美国精神、神经学院文凭),并从事心理咨询的华人精神科医生。
张医生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咨询案例达一万八千个,其中约三分之一为家庭亲子教育类。自2004年起,他应邀陆续为国内心理咨询疑难案例进行督导,本书内容来自国内督导系统中的案例。

目录
童年期
三岁的小女儿越来越野
上幼儿园的儿子变得特别爱哭
对刚上小学的女儿严加管教,错了吗?
女儿突然拒绝上学
小学升初中考试失利的我还有未来吗?
刚上初中就休学的儿子还有救吗?
数学考试时我头脑一片空白
如何在四面楚歌的生活中留住儿子的快乐?
文化休克的中国男孩要一辈子“啃老”
少年期
上初中的儿子厌学、不回家
因为讨厌老师,所以排斥学习
花季少女不爱学习、爱打架
懵懂女生成长的烦恼
女儿为了与无业男友同居而放弃学业
我想休学当技术工人
考少年班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儿子从对抗权威走向自残
儿子的叛逆让我失去了做母亲的尊严
孩子辍学在家,逼得我想自杀
青年初期
失败的小留学生变成自闭的“宅男”
将成绩糟糕的女儿送出国是明智的选择吗?
儿子“宅”在家里“啃老”
即将高考的儿子陷入早恋
高考临近,我依然保持初中时的学习状态
考试作弊被高校退学之后
儿子想像有钱人一样生活,而我不是富妈妈
我的孩子“猫一天,狗一天”

内容摘要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路,多多少少都会遭遇心理的困惑与迷失,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学校教育压力下,这种情况日益加剧。有的孩子厌学、早恋,有的孩子考试焦虑、自伤自残,甚至与父母成了“敌人”。
美国知名华人心理医生张道龙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短程心理咨询,为众多遭遇问题的家庭提供了有效、可靠的解决方案,不但帮助学生及家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效改善了家庭关系,保障了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同时引导他们提高自我分析的能力与心理自助能力。
《短程心理咨询与督导实录(亲子教育篇)》忠实记录了张道龙医生咨询与督导的现场对话全过程,包括二十七个不同家庭的真实案例,并加以精彩点评,将为更多遭遇问题的家庭提供帮助,也为更多健康家庭提供参考。
《短程心理咨询与督导实录(亲子教育篇)》由张道龙编著。

精彩内容
 案例概览来访者是一位中年男性。他年仅三岁的小女儿随其母亲回到老家以后变得越来越野,当她身边出现其他小朋友的时候,特别容易表现出一些“暴力行为”,有时候骂人,有时候打人,有时候甚至咬人。身为父亲的来访者已经意识到女儿这些行为潜在的风险性,然而无论是“糖衣炮弹”,还是严厉的教训,女儿一概不予理睬。而且,来访者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家中的老
人对小女儿十分溺爱,女儿自然变得有恃无恐。来访者对女儿的教育因此显得困难重重。
咨询实录张医生:你好!我是张医生,请讲你的困扰吧。
来访者:我的小女儿今年三岁,最近她跟着我太太回老家去了。刚开始她表现还蛮好的,见到很多小朋友之后,就学会碰一下这个人,拍一下那个人,有时候还咬人,像个小动物一样,让她停也停不下来,她还不知道从哪儿学了一句骂人的话叫“你这个大笨蛋”。我们不知道她是不是想要用这些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我想让她知道这样做是不好的,但是不管我怎么严厉地教训她,她都不理会,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张医生:还有吗?
来访者:如果她旁边都是大人的话,会相对好一点;但是如果有别的小朋友在,她就会跟小朋友发生矛盾,因为她去碰别人一下、踢别人一下,别人肯定会打回来嘛。父母在旁边就只好教训自己的孩子,弄得大家都很不好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张医生:她在回老家之前有类似的行为吗?
来访者:她在我们自己家里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情况。她哥哥比她大十岁
,哥哥不在家的时候好一点,哥哥一回到家,就会弄得她哇哇大哭。她之前在家就有一点儿,但回去以后更变本加厉了。
张医生: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她每次采用这种行为模式,是不是在她的利益被侵犯的时候?
来访者:观察过,实际上没有人侵犯她的利益,都是她主动去找别人的麻烦。
张医生:嗯,她过去有没有表现得好一点儿的时候,还是每天的表现都差不多?
来访者:偶尔会好一点儿,总体的感觉是,没有其他小朋友在旁边的时候。她会好一点儿。
张医生:哦,也就是全是大人在旁边的时候,她会好一点儿。那么,有其他小朋友在旁边的时候,是你们大人做些什么事情她才会好一点儿,还是大人怎么做她都不会表现好?案访者.以前我们给她糖畛的时候.她会好一
点儿。现在的问题是,过年回老家,好吃的东西太多,糖已经不能成为一个诱惑了,所以现在没有任何办法能让她停下来。
张医生:就是说“糖衣炮弹”已经不好用了。
来访者:哈哈,对。
张医生:第一,我觉得她好像并不是要吸引大家的注意,虽然有些孩子经常这样,她很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看起来这是一个性格很外向的孩子,会运用自己的能力和强项,比如能喊、能哭、能闹,来让自己的意愿得以实现。从生物学的角度讲,这是优点,就是特别主动,特别有攻击精神,特别会争取和捍卫自已的权益,对她未来的社会生存不见得是坏事。
来访者:对,我也有这种感觉。
张医生:如果孩子是被动等待别人把所有的东西都让给她,反而比较麻烦。所以,我觉得她这种脾气、秉性、天赋不是坏事,符合现代社会“不择手段”地争取自己利益的特点。我们要做的是帮她把“不择手段”去掉,变成“选择适当的手段”来保护自己,但至少这种主动的精神是好事。
来访者:呵呵,对。
张医生:第二,她的年龄还非常小,如果长到了三四十岁还这么做,时间长了肯定会有问题,但是对小孩来说暂时没有问题。
来访者:嗯。
张医生:第三,需要找到一个办法来控制她的行为,把这种行为带来的伤害减少到最小。
来访者:您说的伤害是指?
张医生:潜在的伤害有两种:一是她攻击别人的时候自己容易受伤,二是别人反过来攻击她,她自卫的时候也容易造成伤害。原来你用“糖衣炮弹”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她不是经常能得到糖,她懂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你会作为奖励给她,当她能够轻易得到糖的时候,糖就失去了奖励的作用。所以,作为父亲,你要发现生活中新的、具备奖励作用的东西,或者是具有惩罚作用的东西,比如把她最心爱的玩具拿走,告诉她如果再这样做,这个玩具就不再还给她了,这样就能够规范她的行为。P3-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