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文化现象
  • 现代文化现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文化现象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19.73 3.7折 328 全新

库存1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梦溪 主编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33093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328元

货号1203191930

上书时间2024-06-18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主编刘梦溪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化研究所创所所长、《中国文化》创办人、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为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
主要著作有《传统的误读》、《学术思想与人物》、《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中国现代学术要略》、《陈宝箴和湖南新政》、《陈寅恪的学说》、《马一浮与国学》、《学术与传统》(上中下三卷)、《七十述学》、《王国维与陈寅恪》、《国学与经学》、《八十梦忆》等。

目录
试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 陈方正001
“新文化”如何“运动”关于“两代人的合力”  陈平原024
新文化的异域回响胡适及其著作在日本 欧阳哲生042
“反法之儒”:晚清国人学习西方的原动力
再思“传统”与“新文化”之一 秦晖080
原典精神与近代化运动 冯天瑜101
关于早期启蒙 回应邓晓芒先生 许苏民135
20世纪中国启蒙的缺陷
再读康德《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 邓晓芒145
“旧染污俗,允宜咸与维新”
二十世纪初关于私寓、倡优并提的讨论与中国性史的西化……吴存存157 
严复的翻译  [美]汪荣祖180
新发现的严复增删《原富》未完稿 严扬193
辜鸿铭和他的《清流传》 朱维铮205
梁启超思想中知识结构的转移与深层变化 周昌龙227
王国维在一九。三 曹炳生264
吴虞与刑法典论争   [日]小野和子299
胡适的离乱岁月 周质平326
胡适和国民党的一段纠纷 杨天石349
孤独的启蒙者吴宓的文化个性及其历史命运 徐葆耕378
傅斯年早期的“造社会”论从两份未刊残稿谈起 王汎森391
傅钟五十五响 傅斯年先生在台湾大学 刘广定408
听鲁迅谈他的杂文言说环境、方式与命运 钱理群419
《故事新编》:时间与叙述 黄子平446
鲁迅对中国小说史的诠释个案研究
“小说文学”学科建立的精神史 龚鹏程464
向低处广处看周作人的文艺文化结构观 舒芜492
丰子恺画周作人儿童杂事诗笺释 钟叔河513
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大公子》从陈衡哲的《一日》谈起 李西亭521
抗战时期国民党对北平文教界的组织活动 桑兵532
一士谬语,胜于千夫诺诺 高二适与兰亭论辩(附年谱) 尹树人560 
五十七年前的一桩冤案 同人刊物《当代英雄》筹办记往  严家炎570
世界文化对话中的中国现代保守主义 乐黛云574 
熊十力“本体一宇宙论”诸范畴阐要 郭齐勇584 
钱穆与中西思想文化比较“历史主义”论释  陈启云601 
忽忆垂青农圃道学人特地报恩来
杨联陞与钱穆的学术交往 蒋力621 
林语堂与吴经熊信仰历程之比较 梁世和642 
早期教会大学的两种授课语言及其价值归宿 杨慧林656 
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回忆点滴 胡厚宣662

内容摘要
《〈中国文化〉三十年精要选编》由文化大家刘梦溪先生主编,本套从书既是《中国文化》杂志三十余年优秀成果的选编,也可视作近三十多年我国学术界中国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汇总。
《中国文化》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大型学术刊物,创刊三十年来始终秉持“深研中华文化,阐扬传统专学,探究学术真知,重视人文关怀”的办刊宗旨,提倡从现代看传统,从国际看中国,在广为汲纳国外各种新观念的同时,刻刻不忘本民族的历史地位。了解此刊的行内专家将“厚重,学术,名士,低调,性情”,视作《中国文化》的品格。《中国文化》创刊以来已出版55期,总字数逾2000万,获国内外学界人士高度好评。
为汇聚成果、交流学术、留住历史,特编选“《中国文化》三十年精要选编”,分十二个专题,厘定为十二卷,涵盖了哲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文献学、文化学、艺术学、民俗学,以及按传统学术分类的易学、诸子学和敦煌学、甲骨学、简帛学等专门之学,更兼有文化现象学、民间信仰与民俗等跨学科领域。所收大都是名家之作,如钱穆、冯友兰、、钱锺书、季羡林等老辈,以及新时期活跃的学者王元化、冯其庸、金耀基以及李零、葛兆光、陈平原、刘小枫、扬之水等中坚力量。
这套丛书是关心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有识之士必备的案头参考书,也是学术研究者和写作者们的问道津梁,更是有志于在汉语世界立言者们的启程之阶。本卷主要探讨中国文化的特质、价值取向和对人类的普世意义,包括总论、分论、与其他文化系统比较研究及对未来的展望。本卷《经学和史学》,是对传统学术之经史之学的专题研究。

主编推荐
世界上有很多事,隔了二十年,就不能看了。而这个创刊词还真是能看,而且很好看。这是我今天的一个感想。这么办刊物,也还不错。首先,这半年刊,就不错。我们已经习惯了月刊,最少的是双月刊,季刊都不多,半年刊就更少了。它不可能太热,居然能坚持到现在,居然还能有一个二十年的纪念。我个人非常佩服,觉得很不容易。——作家、原文化部长  王蒙我非常喜欢这个刊物。这个刊物有特殊的学术品格,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里边,比较少,可以说凤毛麟角。很多杂志每年出12期或者6期,在我看来,很多是空话、废话、套话。《中国文化》这个刊物,很实在,有它的学术品格,有独立性,不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被官场市场所左右。——清史专家 戴逸 八十年代以后,梦溪这本杂志办了二十年,从历史看来,这是一本可以留下来,让大家参考的重要杂志。在世界上,有许多重要的杂志留下来了,但是非常有影响的,也是有限的。——哲学家 汤一介《 中国文化 》之所以为《 中国文化 》者,我想这是由于它的文化理想和人文胸怀。《 中国文化 》确实是一本具有独特学术风格和学术个性的刊物。这一点,的确难能可贵。——历史学家 李学勤

精彩内容
中国从传统跨入现代有两个标志:在政治上是辛亥革命,在思想与文化上是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性质很明确,先例也很多,例如法国大革命、“青年土 耳其”(YoungTurk)革命和“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就复杂多了,因此它的性质有种种不同说法。最普遍的一种看法是,它相当于欧洲“文艺复兴”。胡适 很可能就是这么看或者期待的:例如,他所指导、推动的学生杂志《新潮》就有Renaissance这么一个英文名称;格理德(JeromeB.Grieder)将其胡适思想研究专著冠以《胡适与中国文艺复兴》的书名①。此外,舒衡哲(VeraSchwarcz)论述“五四运动”的著作名为《中国的启蒙运动》②,但余英时却认为,不应该将它“比附”于文艺复兴或者启蒙运动,因为后两者在思想来源上属于自发性质,不同于前者是受外力刺激所产生。③笔者曾经论证,就思想层面而言,“五四运动”与“启蒙运动”有极其相似之处,因为前者对儒家思想以及传统家庭的攻击,与后者对基督教的攻击,可以说①JeromeB.Grieder,Z/uShihandtheChineseRenaissance.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0.②VeraSchwarz,TheChineseEnlightenment:IntellectualsandtheLegacyoftheMayFourthMovementof1919.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86.③余英时:《文艺复兴乎?启蒙运动乎? 个史学家对五四运动的反思》,载余英时等著《五四新论——既非文艺复兴,亦非启蒙运动》(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第1-31页。
如出一辙。④但这个论证并没有涉及思想来源的问题,而且它所侧重是“新文化运动”破坏性一面,对其建设性一面,例如“白话文运动”和科学与民主之提倡,则没有论及。本文将尝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新文化运动”,即是将它建设性的一面来与文艺复兴运动比较,以探讨两者相通之处;同时,也将探索两者的思想来源问题。
一、广义的“新文化运动”要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作比较,首先会碰到的问题是:“新文化运动”到底发生于何时,有些什么内涵?为什么这成为问题呢?因为“文艺复兴”是个延绵悠久、影响广泛多面的文化运动,而大部分人心目中的“新文化运动”,却是个为时十分短暂的思想运动,而它的基本内涵,大体上可以由当时几位领袖人物的言论,特别是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文章来决定。例如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1917)和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两篇短文就包括了推翻文言文和提倡白话文的宣言、崇扬民主与科学的号召,以及反对传统道德伦理观念的战书。在这样的理解中,“新文化运动”就是从文学、制度、思想等各方面来攻击传统文化,以求建立以大众为基础,以自西方所输入的观念、学术、体制为内涵的新文化。一般人又认为,这个运动在不到十年之内就结束——或者,应该说是被政治性更强的其他运动所取代或者掩盖了。运动的结果怎样呢?白话文的迅速普及和白话文学的成功大概没有太大(但并非完全没有)争议;至于饱受攻击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也的确很快开始动摇、瓦解,丧失它两千年来在意识形态 上的主宰地位。但这一巨变在文化上的利弊如何,却至今还在激烈争论中。至于运动所大力宣扬的民主与科学,则往往被认为始终未曾超越宣传口号的阶段,④陈方正:《“五四”是独特的吗?一近代中国与欧洲思想转型的比较》,《二十一世纪》(香港)第53期 (1999年6月),第33-45页,嗣收入其论文集《站在美妙新世纪的门槛上》(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此处“五四运动”是广义说法,与“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大致相同,即泛指“白话文运动”、新知识分子所倡导的家庭、教育、社会改革运动,以及由“五四”事件所触发的爱国运动等多个运动的整体。 也就是没有取得实质进展,而原因则被归咎于“救亡压倒启蒙”。用舒衡哲的话来说,“回顾当日,可见政治暴力对于'五四'启蒙运动那些尚在发展中的观念构成了严重挑战。知识分子在1925年之前把自身及其运动视为时代精神的化身,但在1925年后则越来越受困于响应时代需要。这种沉迷反映,他们对自身是否有能力来阐明进步和现代性的意义已经产生前所未有的怀疑”。⑤这观点是很自然的,因为不少人认为,触发上述文章、言论的直接原因就是知识分子意识到辛亥革命的失败,具体地说,就是对于1916-1917年两次帝制运动以及“二十一 条”危机之反应。
然而,我们认为,以《新青年》创刊或者“白话文运动”宣言为起点,以陈独秀 等领导人物从文化活动转向政治运动为终点,亦即处于1916-1921短短五年间的运动,其实只能够视为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或者核心,这运动的核心可称为“思想革命”或者沿用“五四运动”的旧称;至于“新文化运动”本身,则应该从更宽广的角度来审视和了解:它无论就时间跨度或者其所涵盖的活动而言,都要远远超过上述核心,而且,它的个别组成部分也不一定与“五四运动”的反传统言论有直接关系。所谓“新文化”应该视为现代中国文化的雏形,它的不同领域各有其内在脉络与发展经历,那不是任何一种思想或者理念所能够统摄或者解释的。 因此对“新文化运动”整体的切实了解必须建基于它各部分的个别历史发展以及其互动关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它与“文艺复兴“的比较才会是有意义的。

媒体评论
☆作者阵容强大,大师云集,包揽20世纪海内外华文世界的一流学术人物。如中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钱穆,现代新儒家代表冯友兰,学界泰斗饶宗颐,甲骨研究第一人胡厚宜,精通吐火罗文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季羡林,“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史学家余英时,红学家冯其庸,以及现在活跃的陈来、李零、葛兆光、陈平原、叶嘉莹、扬之水等各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是对20世纪中国文化研究成果的高度总结和全面梳理。不仅能为我们清点和盘理已拥有的收获,也能为未来中国文化的研究和复兴提供方略和进路,其文献价值、学术价值自不待言,同时对当下国家社会文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疑难,也可以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学科涵盖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各个领域。从儒释道思想、经史之学,到甲骨学、敦煌学、红学等专门之学,更兼有信仰与民俗、古代科技与文化等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一套书在手,即能见出中国文化五千年的发展与演变,以及近三十年国内外学界的文化变迁。☆每一卷都是中国文化的重大研究专题,学术成果具领先性和突破性丛书每一卷都是中国文化的重大研究专题,由于作者皆是国内外一流学者,使得每一个专题的研究都具有相当的学术深度,往往具有领先性和突破性。每一个专题都关乎时代社会和文化重大的学术命题及文化专题,中国文化人的当代视野、格局和关怀,于此丛书一览无余。☆刘梦溪主编,戴逸、张岂之作序,众多名家推荐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刘梦溪先生亲自主编,人大清史研究所所长戴逸教授,西北大学有名教授张岂之先生作序推荐,著名学者杨振宁、莫言、叶嘉莹、葛兆光、李零、陈平原等诚挚推荐。☆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中华有识之士的优选有识之士的优选。这套文集必将是关心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有识之士们的参考工具,是官产学各界精英人士的优选读物;这部文集也是学术研究和写作者们的津梁,是有志于在汉语世界立言者们的基础起点,研究者、写作者从中找到自己的文化立身之阶;这部文集还是读书人的试金石,是对学术思想有兴趣的读书人的优选收藏。☆规模宏大,12卷,1080万字,9000页,一部全新的中华文明史本套丛书精选520篇文章,按专题厘定为12卷,共1080万字,9000页。同类期刊还没有第二本跨度可堪比拟,丛书更大的意义在于重整国故,赓续前贤之志业,明证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和功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