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天下和自我:早期中国的世界观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宇宙、天下和自我:早期中国的世界观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9.01 6.0折 99 全新

库存2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中江|责编:夏贵根|总主编:王中江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ISBN9787300321691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9元

货号1203113101

上书时间2024-06-18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中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凯原中围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兼职教授,孟子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兼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华夏老子学研究联合会会长、张岱年研究会会长。著有《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趋势》《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一个新的全能式世界观》《简帛文明与古代思想世界》《儒家的精神之道和社会角色》《道家学说的观念史研究》等。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道家的宇宙观和人间观
    第一节  出土简帛文献的年代与自然宇宙观
    第二节  宇宙的开端、状态和生成过程
    第三节  万物的内面性及其活力:“物性”如何可能?
    第四节  “道”的“弱作用力”与万物的“自发性”
    第五节  自然的连续性:从宇宙到人间
  第二章  “自然”概念的源流和特性考论
    第一节  现实实体和物的世界:“自然”即万物和自然界
    第二节  事物原本或固有的特质:“自然”即人和万物的本性
    第三节  本体及其本性:“自然”与“气”、“道”和“佛”
    第四节  “自然”和道、理、数及偶然、必然、因缘
    第五节  非主使、非人为、非造作:“自然”即“莫为”
    第六节  万物的自主活动和自己造就:“自然”即“自成”
    第七节  规范、准则和境界:“自然”即“因任”、“自如”和“忘我”
  第三章  根源性永恒概念:老子的作为“道”的谓词的“恒”
    第一节  “道”之时间性:“道恒”的失忆及唤起
    第二节  道永恒和永恒的道:“道恒”和“恒道”
    第三节  与道合一:物恒久与道永恒
  第四章  早期道家“一”的概念演变余论
    第一节  “万物之始”和“执一无为”:《文子》中的“一”
    第二节  “有一而有气”和“以一度万”:《鹖冠子》中的“一”
    第三节  “造于太一”和“王者执一”:《吕氏春秋》中的“一”
  第五章  杨朱的“人本主义”伦理学
    第一节  人的权利和生命的价值
    第二节  什么是最好的生活、最大的快乐
    第三节  克服“殉名”和“殉物”
  第六章  “差异性”和“多样性”的世界:庄子的“物之不齐论”
    第一节  庄子的“差异性”世界图像
    第二节  万物为什么“不齐”:事物“差异性”的根据
    第三节  “以差观之”:事物的多样性和视点(“观”)
  第七章  “别宥”辨正:以尹文“别形名”学说为中心的检证
    第一节  “别宥”诠解之“定说”
    第二节  “别”“宥”之义和“别宥”另解
    第三节  “别宥”和“别海内”之“名分”
    第四节  “接万物”和“别宥”
  中篇
  第八章  什么最值得学习和知晓:论孔子的“学道”和“知道”
    第一节  什么最值得学习:“学道”
    第二节  什么最值得知晓:“知道”
    第三节  什么是孔子之“道”?
  第九章  孔子好《易》和追寻“德义”:以帛书“易传”类文本中的“子曰”之言为中心的考论
    第一节  晚年的孔子为什么好《易》?
    第二节  《易》的整体特性和“德义”“道义”
    第三节  《易》中卦辞的“德义”
    第四节  《易》中爻辞的“德义”
  第十章  孟子的伦理选择论:从“可欲”到“能”和“为”
    第一节  什么是“可欲的”?
    第二节  为什么是伦理选择?
    第三节  人的相似性和能力:“能”和“为”
    第四节  伦理实践和操练:灵修和践形
  第十一章  “自我”与“他者”的相与之道:儒家关系伦理的多重图像
    第一节  两个语境、文本与相与之道的表达
    第二节  “我”与“他”:人应该如何相互对待?
    第三节  “智者”的“相知之道”:“认识自己”与“认识他者”
    第四节  “仁者”的“相爱之道”:自爱、爱人和被爱
  第十二章  权力的正当性基础:早期儒家“民意论”的形态和构成
    第一节  权力的起源和目的:从君主“天设说”来看
    第二节  权力的运用与“合民意”(“得民心”)
    第三节  公众、上天和君王的协同性:从“民意”到“天意”和“君意”
    第四节  公众的意愿何在:什么构成了“民意”?
    第五节  政治后果承担及反抗权
  第十三章  “成就自身”的智慧:儒家的道德自主性和自我反思
    第一节  儒家成就自身的智慧:人的道德自主性和自我反思
    第二节  道德自主性和施于及勿施
    第三节  “反求诸己”和自我检证
    第四节  自我反思和无怨论、羞耻感
下篇
  第十四章  圣创论的图像和形态:社会起源论的中国版本
    第一节  谁是和何以能够成为创建者?
    第二节  匮乏、强权和混乱的原初状态
    第三节  文明、政府和国家如何被创建?
    第四节  可识别性:对比中的“圣创论”
  第十五章  世界公正和协同信念:中国“天下主义”精神
    第一节  地理空间的广大性:天下和地上
    第二节  天下的“公共性”:共有和共享
    第三节  天下相爱和平等:从个人到族群
    第四节  天下和文化的共同性
    第五节  天下主义和“天道”“心同”“理同”
  第十六章  “心灵”概念图像的多样性:出土文献中的“心”之诸说
    第一节  心灵和意识的二重性:“心不胜心”和“心胜心”
    第二节  心志和操习:“心无定志”、“心有志”和“习”
    第三节  心的中心性和主动性:“心是谓中”和“心与天两”
    第四节  心的主体性和本真性:“心曰唯”、“中心”和“慎独”
  第十七章  “明同异”:中国古典语境

内容摘要
人们越是面对早期中国的世界观,面对众多子学家们创立的学派和学说,就越能感受到这一时代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创造性,越能感
受到这一时代何以能够成为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的突
破时代,何以能够成为中国智慧和思想的源头活水。在新出土文献与传世文本相互印证的重要契机中,在深度视点和多种维度之下,由宇宙观、天下观和自我模式等构成的早期中国世界观得以立体性呈现。人们从中看到的是解释宇宙和万物起源的各种生成论与演变论,是期
望人类和谐共同体和良好秩序的天下体系论,是塑造人成为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和充实的自我的人生智慧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