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社会学的技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史社会学的技艺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99.24 7.2折 13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台辉 李钧鹏 编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00004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31400569

上书时间2024-06-1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社会学家对历史的关注由来已久。且不说孟德斯鸠、托克维尔等近代学者从未将历史分析与社会研究分离开来,至少在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马克思和韦伯那里,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都必须借助于动态的、历史的视角。即使是对历史关注相对较少的涂尔干,其社会学研究仍然以宏观历史变迁为隐含背景。在很大程度上,社会学在诞生之初的使命就是理解和解释历史变迁。但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随着实证主义成为席卷社会科学的主流思潮,西方社会学家开始致力于剥离历史情境、寻求普遍规律,将对历史变迁的探寻工作拱手交给历史学家,社会学成为一门去历史脉络化的学科。
  如托马斯•库恩所说,常规科学在发展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难以处理的困难,如果这些问题积重难返,危机状态就将到来,终引发科学革命,以新的范式取代旧的范式。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结构功能主义和现代化理论难以为席卷西方社会的民权运动以及二战后风起云涌的全球殖民地独立运动提供洞见,历史社会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重新兴起,各种马克思主义和冲突理论启发一批有强烈现实关怀的年轻学者写就了一批传世之作。到了80年代,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新一代学者不再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马克思主义自动挂钩。而是从多种思想资源中汲取养分。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对上一代历史社会学家的结构主义取向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更加强调文化、策略、情感、身份认同、能动性、盖然性(contingency)等因素在历史变迁中的作用。有得必有失,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在理论越来越深奥、方法越来越复杂的同时,不少西方学者开始哀叹,历史社会学正变得日益碎片化,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小,失去了曾有的历史敏锐感和现实关怀。
  在中国,历史社会学有着不一样的轨迹。无论荀子等古代思想家的学说能否算是中国社会学的起源,我们至少在其中是找不到系统的历史论述的。反观历史学,则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诞生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不朽之作。令人遗憾的是,从20世纪初中国正式建立社会学这门学科开始,在很长时期内,灿若繁星的中国史学名著并未进入社会学家的视野。在那个颠簸流离的战乱年代,中国社会学家更感兴趣的是以社会调查寻求经世济民之道,而非看似远离现实的历史研究。
  中国社会学在“文革”后的重建和发展无疑是一段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和历史学并无多少交集。从80年代到90年代,曾有一些历史社会学专著和教材被翻译过来,但并未激起大的浪花。21世纪初,上海人民出版社曾出版一套选目精良的“社会与历史译丛”,可算国内首次对西方社会学的成体系译介。历史社会学在中国真正起飞,大概是近十年的事。这十年来,中文学界产生了一批相当有分量的历史社会学著作和论文,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历史社会学课程,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开始有了实质性对话,一些学校设立了相关的研究中心,以历史社会学为主题的学术会议越来越多,中国社会学会也有了历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更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开始投身于历史社会学研究。假以时日,受过严格训练的他们将成为中国历史社会学的顶梁柱。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社会科学转向历史是一股学术潮流,在当代世界不断发酵,以历史社会学为典范,催生出诸多跨学科研究,推动了社会科学与历史研究之间的持续沟通和对话。沃勒斯坦、迈克尔•曼、西德尼•塔罗等历史社会科学家享有盛名,都是国际学术界的“参天大树”,如果把他们放在一起,则可谓“深山老林”。他们立足于个性化的学术成长道路和研究领域,毕生致力于推动社会科学的历史转向,奉献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也时刻面临着来自不同学科与知识领域的严峻挑战。
《历史社会学的技艺(增订本)》经两位中国学者的整体规划,精心挑选英美世界18位原创性强、知名度高的历史社会科学家,主要采取面对面的、半结构化的英语交流方式,围绕方法论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社会科学为何以及如何认真对待历史?将面临哪些争论?
《历史社会学的技艺(增订本)》一共18章,相当于对此问题的18种答案。每一章呈现一位学者的学术成长史,具体由三部分组成:其一,回顾各自独特的学术背景、师承关系与学缘经络、研究轨迹与知识结构,了解其历史倾向的具体形成过程;其二,以扎实而具体的文献资料为讨论基础,反思社会科学转向历史的传统与现状,探讨几十年来该学术运动所引发的诸多理论与方法论问题;其三,他们在各自耕耘的几个研究领域如何具体推动社会科学转向历史,并展示历史转向运动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差异。
《历史社会学的技艺(增订本)》是汉语学界首次以学术访谈的方式,重审跨越半个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科学转向历史的学术运动历程,涉及两代学者及其对关键作品的评价,主题与方法的覆盖面很广,包括传统与现代、革命与反叛、民主与专制、资本主义与世界体系、精英冲突与阶级形成、现代国家形成、帝国与殖民、民族与种族、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激进与保守、性别与家庭、身份与认同、结构与网络、宏观与微观等等。
无论是方法还是主题,《历史社会学的技艺(增订本)》对从事社会科学与历史学以及相关跨学科研究的中国学生与学者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郭台辉,云南大学二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身份政治、政治学方法论与历史社会学。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已发表上百篇论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若干项。
李钧鹏,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社会学会出版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SociologyReviews主编,GYAConnections主编。

目录
历史社会学家的访谈信息列表
导言
第一章  世界体系分析与历史社会科学——耶鲁大学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第二章  跨学科研究及方法论问题——剑桥大学彼得?伯克
第三章  抗争政治与比较机制——康奈尔大学西德尼?塔罗
第四章  社会权力与民族国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迈克尔?曼
第五章  民族主义、世界主义、激进主义——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克雷格?卡尔霍恩
第六章  人口、革命、国家崩溃——乔治?梅森大学金世杰
第七章  精英冲突、资本主义与国家形成——纽约州立大学理查德?拉克曼
第八章  历史、结构与网络——哥伦比亚大学彼得?比尔曼
第九章  家族式国家、帝国、现代性——耶鲁大学朱莉娅?亚当斯
第十章  革命、社会运动与恐怖主义——纽约大学杰夫?古德温
第十一章  晚期帝国与国家控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凯伦?巴基
第十二章  东方主义、公民身份与民族认同——新学院大学池上英子
第十三章  身份构建与社会抗争的历史透视——哈佛大学裴宜理
第十四章  国家建设中的利维坦问题——纽约大学托马斯?埃特曼
第十五章  宗教改革、规训革命与国家形成——耶鲁大学菲利普?戈尔斯基
第十六章  人文色彩的历史社会学与帝国研究——密歇根大学乔治?斯坦梅兹
第十七章 比较历史分析、理性选择与一般性理论——华盛顿大学艾德加?奇瑟
第十八章  路径依赖、制度理论与比较历史分析——西北大学詹姆斯?马洪尼
附录:与本著作相关的发表情况
说明与致谢

内容摘要
本书挑选了英美世界原创性强、知名度高的18位历史社会科学家,据于各自个性化的学术成长道路和研究领域,致力于回答一个问题:社会科学家如何对待历史研究?面临哪些争论?18篇访谈主要采取面对面的、半结构化的学术交流方式,每一篇基本由三部分组成:回顾各自独特的学术背景、师徒传承、研究轨迹与知识结构,了解其转向历史的过程;以扎实的文献为基础,反思社会科学转向历史的传统与现状,旨在了解几十年来持久争议的诸多理论与方法论问题;在各自耕耘的研究领域推动社会科学转向历史,展示该转向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差异。

主编推荐
以近代三个世纪的历史社会研究传统为认识论基础与方法论原则,本书系统揭示了历史社会学作为知识生产方式的历史演进过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