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自华传/桐乡历史文化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徐自华传/桐乡历史文化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3.79 4.0折 60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盈哲//徐玲芬|责编:戴明敏

出版社华文

ISBN9787507552416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0元

货号30962080

上书时间2024-06-15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徐盈哲,笔名乐仪,为嘉兴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桐乡市女作家协会、凤鸣女子诗社理事,桐乡市朗诵协会副秘书长,市作协、丰子恺研究会、茅盾研究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菊香清芬》《江南女子》《浙江作家》《桐乡文艺》等书刊,著有《桐乡史话》《徐自华传》等。
徐玲芬,笔名唐吟,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第八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桐乡市文联原副主席,桐乡市女作家协会主席、凤鸣女子诗社社长、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太虚研究会副会长,著有《江南物事》《行走江南》《江南情调》等“江南三书”,以及《桐乡史话》《小镇模样》《乌镇人物》《门对孤山》《百年太虚》《品味楼外楼》等十部散文集。主编《桐乡味道》《桐乡百景》《桐乡市井》等“桐乡三部曲”以及《江南女子》《青桐素描》等三十多种。



目录
徐、陈两家世代情(代序)/张夷
引子
第一章  一门风雅
  清末风云
  崇德之地
  书香世家
第二章  天生我才
  诗才启蒙
  一介书生
  嫁为人妇
  重拾诗文
第三章  生死之交
  执教浔溪
  结交秋瑾
  倾向革命
  西泠之约
第四章  继承遗志
  营葬秋瑾
  重修秋墓
  秋社秋祠
  无悔此生
第五章  南社留影
  百年南社
  石门女士
  风雅吾师
  生死交情
  痴子“糖僧”
第六章  交友始末
  兰心蕙质
  闺中知音
  革命志士
第七章  诗人风采
  诗路历程
  诗友评说
  诗集词集
第八章  寻踪访旧
  横街留痕
  浔溪寻踪
  西泠旧事
  徐氏后人
参考文献
徐自华年谱简编
后记

内容摘要
 风雅桐乡,人杰地灵。在桐乡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无数杰出的文化名人,如一座座丰碑,铸就了光辉灿烂的历史画卷,而秋瑾挚友、忏慧词人徐自华便是其中之一。本书以徐自华一生为主线,共分为“一门风雅”“天生我才”“生死之交”“继承遗志”“南社留影”“交友始末”“诗人风采”“寻踪访旧”等八章,以文史散文的笔调,叙述她的生平故事及文学成就。

精彩内容
 正如徐蕴华曾说的:“秋瑾对我与家姊的爱护与期
望,十分深切。”那年夏天,在南浔短暂停留的时间里,秋瑾还办成了一件大事,这对徐氏姐妹来说,可谓是命运的重要拐点。
南浔是当时浙西相对富庶的大镇,商人们的经营范围更是遍及海内外,想来应是不乏见多识广者。
秋瑾初来此地教习学生的同时,也想试着借此机会募集筹措革命军需,却没想到,许多有头有脸的人家非但保守顽固,丝毫不愿施财,甚至谈革命而色变,竟找不到敢于出一分力的人。于是,秋瑾只好改变了策略,先从传播革命种子开始,试图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观念。秋瑾不遗余力地在课堂上宣传革命理论,传达革命精神。
与秋瑾最为交好的徐氏姐妹,更是受到诸多熏陶和感召,进步相当迅速。秋瑾觉得是时候了,经由她介绍,徐自华和小妹蕴华一起秘密加人了同盟会。
成为革命者有多危险,她们必定心中有数,而前路有多少风雨,谁也不能提前预知。一切只因“我们受到秋瑾至诚的感化”,便是义无反顾的了。
端午节刚过,秋瑾就启程离开南浔。这一回,徐自华暂时不必吟诵“长江风送故人舟”,她因恰巧有事要办,就和秋瑾一同登上了开往上海的航船。
当时革命形势日趋严峻,许是料想今后两人定是聚少离多,便互赠贴身物件留作纪念。秋瑾送的是盘龙翠钏,即玉镯,徐自华则以金表链回赠,一字一句地说:“愿我二人盟言
金玉。秋瑾此时又恢复了往常的幽默感,打趣道:“这是薛宝钗的金锁吧。”很奇妙的是,徐自华总能适
应她的跳脱,反应敏捷地接上话。“你这是去教书呢,还是去做和尚呀?”徐自华学着秋瑾的样子.也笑着调侃起来。原是分别忧伤的气氛,倒是少了许多伤感。
船快到上海了,秋瑾忙催促徐自华快些梳妆准备。徐自华推说婢女晕船不能来伺候,秋瑾立刻爽快地说:“我来为你梳妆,一
定胜过你的婢女万倍。”这回轮到徐自华先玩笑起来:“我哪里修来的福气得你这样的婢女?”秋瑾从来嘴快:“你不知道陈淑兰给丈夫写的诗?”陈淑兰是乾隆年间著名诗人袁枚的弟子,据说她与丈夫性情相投、十分恩爱,然而结局却是凄惨,丈夫投水而亡,妻子自杀殉情。徐自华知道秋瑾是在戏谑,却怕她真应了晦气,便制止道:“你说话处处要占便宜,却说这些不吉利的话。”秋瑾却是百无禁忌,不以为意地继续谈笑:“你怕我溺水而死,我一定不会这样死的。”又拿起一面镜子自照,像是故意一般,把隋炀
帝那句经典台词搬了出来:“好头颅,孰断之?”这下徐自华实在气急了,一把抢过镜子,却不料一时失手,镜子堕地摔了个粉碎。秋瑾倒是依旧不放在心上,笑得更大声了:“你想讨个吉利话,偏偏来了个不祥的预兆。”破镜,常用来比喻分离。此刻相聚时,玩笑着便算过了。可谁
也不会想到,命运的捉弄,正在一年后等着她们,而人生却从无未卜先知。
P58-5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