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文学纪念碑:陀思妥耶夫斯基受难的岁月,1850-1859(精装)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8.34
4.9折
¥
118
全新
库存28件
作者(美)约瑟夫·弗兰克|责编:魏东|译者:戴大洪
出版社广西师大
ISBN9787559859020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118元
货号1202973508
上书时间2024-06-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约瑟夫·弗兰克,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荣休教授,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和斯拉夫语语言文学荣休教授。代表作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1976-2002)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传记类),两次(美国大学优秀学生联谊会的)克里斯蒂安·高斯奖,两次(现代语言协会的)詹姆斯·拉塞尔·洛厄尔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等。
译者戴大洪,1982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译有《第三共和国的崩溃》等。
目录
前言............ ⅰ
第一部分 彼得保罗要塞
第一章 引言............ 3
第二章 彼得拉舍夫斯基案件............ 8
第三章 “充实的生活”............ 26
第四章 “聪明,有主见,狡猾,难对付”............ 45
第五章 谢苗诺夫校场事件............ 68
第二部分 服苦役
第六章 最初的印象............ 95
第七章 恐怖的道德环境............ 126
第八章 一名俄国爱国者............ 150
第九章 农夫马列伊............ 167
第十章 新的眼光............ 183
第十一章 “痛苦的怪物”............ 207
第三部分 第一次爱情
第十二章 渴求知识............ 231
第十三章 列兵陀思妥耶夫斯基............ 246
第十四章 一位有影响的朋友............ 259
第十五章 “红装骑士”............ 283
第四部分 重新开始
第十六章 一颗俄国心............ 315
第十七章 类型人物: “软弱的人”与“强悍的人”............ 341
第十八章 文学创作计划............ 363
第十九章 西伯利亚时期的中篇小说............ 377
《舅舅的梦》............ 381
《斯捷潘奇科沃村》............ 391
第二十章 归来............ 409
参考资料............ 433
索引............ 441
内容摘要
本书是约瑟夫·弗兰克教授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著作研究传记的第二卷,它是融合传记、文学批评和社会文化史的光辉典范。全书始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彼得拉舍夫斯基分子流放西伯利亚,十年后历尽艰辛重返彼得堡,到那时他已经是一个身心俱变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称之为“我信仰的重生”。本卷聚焦于这种变化过程,在他所经受的磨难中探寻原因,在他为未来的伟大开辟道路时探寻结果。这一段人生经历对陀氏来说至为重要,影响其后所有创作和思想,因此对于解读陀氏这本书也显得尤其重要。
精彩内容
第十一章《穷人》一
在俄国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作家的处女作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更让人们津津乐道,实际上,也几乎没有什么人的处女作在如此广泛的范围内引起如此巨大的轰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记述已广为人知,尽管他相当夸张和感慨地认为自己当时天真幼稚。“[一八四五年]初冬,我突然开始写我的第一部小说《穷人》;此前我没有写过任何东西。小说写完之后,我不知道拿它怎么办,不知道应当把它交给谁。”[1]我们知道,实际情况完全不同。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常清楚他想把他的小说交给谁;另外,还有一些(他的记述以及格里戈罗维奇的记述所提供的)证据否定了这样一种印象:在把《穷人》修改得让自己满意之前,他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它。“这里开始不断有人劝说我把我的作品投给《祖国纪事》,”一八四五年三月他写信告诉米哈伊尔。[2]除了格里戈罗维奇,还有谁会劝说他?如果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稿一无所知,怎么可能这样做?
不过,我们可以确定小说完成以后发生的事情。格里戈罗维奇被这部作品深深感动;他把拿给涅克拉索夫;接着,两个年轻文人都为小说人物的悲惨境遇而落泪。一时冲动之下,他们凌晨四点一路飞奔来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住处表达他们激动的心情——当时圣彼得堡正值春季的“白夜”,夜晚像白天一样明亮。第二天,涅克拉索夫带着小说去见别林斯基,后者对小说表现出同样的热情和赞赏。当别林斯基沉浸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稿中时,П.В.安年科夫来看望这位批评家;结果,他留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文字,生动地记述了别林斯基对其新发现的狂喜。
“有一次我去看望别林斯基,时间是在午饭前,他上午写作之后正在休息,我从院子里看见他站在客厅的窗户前,手里拿着厚厚一本书稿,脸上露出激动的表情。他也看见了我,于是大声喊道:‘快进来,我有新的发现要告诉您。’与我握手之后他继续说道:‘您看见这部书稿了吗?我拿起来一读就放不下了,已经读了快两天了。这是一个新人的小说,一个新的天才;到现在我还不知道这位先生长什么样,头脑聪明不聪明,但是,他的小说揭示了在他之前人们甚至做梦也想不到的俄国社会与人物的秘密。想一想吧——这是我们所知道的用社会小说进行的第一次尝试,而且是以艺术家通常的创作方式进行的;我的意思是,他们自己也想不到会创作出什么东西来。其中的故事很简单:涉及一些心地善良的傻瓜,他们想当然地以为爱整个世界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而且是每个人的责任。当生活的车轮完全按照其运行法则不声不响地从他们身上碾过并且轧断他们的肢体骨骼时,他们无法理解发生了什么。整个故事就是这样——但是富有戏剧性,非常典型!我忘记告诉您了,这位艺术家名叫陀思妥耶夫斯基。现在我就让您看一看他的小说中的一些别具特色的内容。’接着,别林斯基开始以不同寻常的激情朗诵最打动他的一些段落,他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和神经质的语调使它们显得更加生动。”[3]我们在一百多年以后难以充分体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部小说使别林斯基产生的狂喜。当然,一个原因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来的作品使这部小说大为逊色;另一个原因是,各种各样的社会小说早已没有出乎我们意料的主题思想,尤其是在十九世纪末自然主义流行以后。就一名作家新人而言,《穷人》无疑是一部才华出众的作品;但是,除了考虑别林斯基因性情冲动而产生的广为人知的好走极端的倾向之外,只有从文学史的角度才能解释他的反应。我们必须把它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观察:别林斯基正在与俄国的浪漫主义追随者进行斗争,他单枪匹马地试图在俄国文学界发起一场新的社会现实主义运动。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现之前,这种努力造成了生理素描如火如荼的局面。然而,尽管已经有人开始以各种方式从不同的侧面描写城市下层俄国人的生活,他们的重点却在于表面描述而不是解说,在于照片式的逼真(生理素描也被称为“达盖尔式照片”达盖尔式照片(daguerrotype)指的是采用一八三九年面世的银版照相法拍摄的照片,这种方法是法国画家兼物理学家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LouisJacquesMandéDaguerre,1789—1851)发明的。并附有插图)而不是对人的内心世界进行富有想象力的深入探索。在从自然派的主题范围内选择题材的作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第一个写出超越一系列生理素描的作品的作家。“我经常去别林斯基那里。”他在一八四五年秋天写信告诉米哈伊尔,“他对我好得不能再好了,他真的认为我出色地向公众证明了他的观点的正确性。”[4]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非常准确地说到了点子上。他已经成功地创作出别林斯基一直期待的那种作品;而《穷人》当时引起的巨大轰动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因于为别林斯基给俄国文学指出的新方向而进行的论战。
二《穷人》采用了两人通信的书信体小说这种形式。小职员马卡尔·杰武什金是圣彼得堡庞大的官僚机构中的某个办公室所雇用的一名中年抄写员,瓦尔瓦拉·多布罗谢洛娃则是一个刚刚成年的年轻姑娘。这两个人物的姓氏都有寓意。杰武什金使人想到意为年轻姑娘或少女的“杰武什卡”(девушка)一词。这种名不符实产生了使人感伤的幽默效果,暗示了杰武什金的某些性格特征。多布罗谢洛娃(Доброселова)则是“善良”(добро)和“乡村”(село)两个俄语词汇的组合。与瓦尔瓦拉沾点曲里拐弯的远亲关系的杰武什金一直试图保护她免遭某个老鸨的算计,后者伪装成家族的朋友,一度已经成功地把她卖给了一个有钱的花花公子。杰武什金羞羞答答地爱上了瓦尔瓦拉;但是,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使她不可能以爱情回报,因此,她的感情始终没有超出友好的关爱和衷心的感激。小说开始于春天,结束时已经快到冬天了(如同这一流派的其他作品,季节与情节平行发展),小说以熟练的技巧和诗人的敏感重点表现了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主人公细微平凡的快乐与悲伤。
两个人物都是敏感、孤独、脆弱的人,彼此之间的牵挂给他们凄凉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温暖;但是,这一段天真浪漫的短暂生活很快就在他们与其抗争的贫穷的重压之下结束了。杰武什金经常买一些他几乎买不起的糖果和水果作为礼物送给瓦尔瓦拉,为了瓦尔瓦拉,他渐渐变得一无所有。由于贫穷造成的生活困难,他还忍受着屈辱的折磨,他竭力掩饰这一点。最后,引诱瓦尔瓦拉的那个人再次出现,粗暴地提出要娶她为妻——这根本不是出于悔恨或者爱慕,只是因为他想生一个继承人以便剥夺某个侄子的继承权。她无望的处境以及重新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的机会迫使她接受了求婚。当瓦尔瓦拉跟随她那冷酷无情的新郎贝科夫(他的名字使人联想到俄语中“公牛”一词)永远消失在干草原的深处时,杰武什金呜咽着哀诉自己的痛苦,小说到此结束。
《穷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熟练地运用书信体这种形式揭示了小说人物深藏不露、没有表达出来的想法;人们从他们的往来书信中读到的东西比表面看上去更重要——或者更确切地说,使我们真正察觉人物心路历程的是他们表达出来的想法与没有表达出来的想法之间的张力。乍一看,头脑简单的杰武什金一直在以各种方式与自己作斗争。首先,他对瓦尔瓦拉全心全意的爱与深知这种爱不可能甚至不相宜的意识在斗争。其次,面对因社会地位以及新近感觉到的贫困所带来的羞辱,他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及其作为人的价值而斗争。最重要的是他的“思想”斗争,即,与叛逆思想进行的斗争,在对瓦尔瓦拉的感情压力下突然涌上心头的这种思想与他此前一直认同的无条件顺从的信条大相径庭。
瓦尔瓦拉这个人物远远没有那么复杂,尽管她在微妙的心理状态下同样陷入了左右摇摆的境地:她小心翼翼地避免伤害杰武什金的感情,可也不能对他羞怯的示爱有所回应;她因杰武什金为她陷入贫困而痛苦,但却出于少女的本能喜欢他送的礼物。“我跟您说过多少次我什么也不需要,真的不需要;我永远也无法报答您对我的好意。”她写道,“为什么送我这些花?……这些花实在太可爱了!鲜红色的十字小花瓣。您在哪儿买到的这么好看的天竺葵?”如此等等。(1∶1718)尽管对杰武什金怀有柔情蜜意,但是,瓦尔瓦拉无法压抑自己的天性,作为年轻人,她也无法抑制她对失去的——或者说,如今只能通过出卖自己来交换的——舒适生活的向往。在小说的结尾,当她请求杰武什金为她的嫁妆跑腿时,她的行为甚至自私到了麻木不仁的程度以致让人无法宽恕。最近有一位批评家因为这一不当行为对她进行了严厉指责,并且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想把她描写成一个自私自利的卑鄙小人;不过,这种解读似乎有点太苛刻了。[5]因为没有使瓦尔瓦拉过于感伤,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描写更令人信服。毕竟,杰武什金以前经常为她跑腿,甚至不顾她的反对;何况,在那短暂的兴奋时刻,她也难免像所有为终身大事做准备的正常的年轻新娘一样表现得完全专注于自我。尽管如此,在与一个粗鲁庸俗的新郎走进一场没有爱情的婚姻时,她对等待着自己的命运并不抱任何幻想;而且她还在最后一封信中忧伤地表达了对她这位朋友和恩人的感激之情。在似乎已经被人遗忘的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部小说的早期评论中,有一条关于瓦尔瓦拉性格的引人注目的评论。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好友、年轻评论家瓦列里安·迈科夫发表的评论,而且可能是在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的讨论中产生的,所以更加令人感兴趣。
迈科夫说,读者也许不理解“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瓦尔瓦拉·阿列克谢耶芙娜如此冷酷专横地打发杰武什金按照她的荒唐要求去各种店铺办这办那。然而,这个特点对于心理学家意味深长,而且通过异常准确地描写生活使整部作品趣味盎然。显然,马卡尔·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爱只能引起瓦尔瓦拉·阿列克谢耶芙娜的反感,尽管她一直竭力掩饰这一点,甚至可能对自己也不承认。向一个我们理应感激而且还爱上——上帝保佑不要这样!——我们的人掩饰我们的厌恶情绪,世上还有比这更令人不堪忍受的事情吗?无论是谁,只要稍稍回忆一下就一定会想起,他最反感的不是敌人,而是那些为他倾情奉献甚至达到自我牺牲程度的人,因为他无法用同样深厚真挚的感情给予回报。我们确信,与她的极度贫困相比,马卡尔对她的关爱使瓦尔瓦拉·阿列克谢耶芙娜的心理负担更沉重,因此,在她感到摆脱了受他呵护的沉重负担的那一刻,她不能——她发现自己也做不到——放弃把他当作仆人折磨一下的权利。……尽管如此,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他觉得难以理解真的会发生这种事情——仍然可以得到安慰,因为在动身前往干草原之前……瓦尔瓦拉·阿列克谢耶芙娜给马卡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写了一张便条,她在便条上把他称为亲爱的朋友”。
这种心理分析具有非常明显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特征”,因此,人们猜测,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对小说的解读有所影响。见瓦列里安·迈科夫,《批判性试验》(圣彼得堡,1891),第326页。关于瓦列里安·迈科夫,本书第十五章将会提供更多信息。
三围绕着小说人物短暂交往的简单故事,陀思妥耶夫斯基用一些附加的内容把这个故事扩展成一部真正的社会小说。他在前面的通信之间插入了瓦尔瓦拉的日记,日记带我们回到她的少女时代,把童年幸福、单纯的乡村生活与危险、堕落的城市生活进行了经典的对比。在这一段内容中,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身无分文的女孩子遭遇了与瓦尔瓦拉相同的命运,不然就是阴险的老鸨安娜·费奥多罗芙娜正准备以行善为名使她们遭遇相同的命运。这一段插入的日记还描写了患上肺结核的大学生波克罗夫斯基,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为后来演变成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新型平民知识分子从字面意思上讲,平民知识分子指的是没有官衔的知识分子,即,不在政府部门任职也没有一定级别的官职的知识分子。但是,这个词通常被用来指民间的普通知识分子。所画的第一张素描;作为瓦尔瓦拉的家庭教师,波克罗夫斯基第一次唤起了少女的浪漫情感。他是贝科夫的私生子,安娜·费奥多罗芙娜的另一个“被保护人”生下了他,用贝科夫为保全面子而拿出的一大笔钱,费奥多罗芙娜把他母亲嫁给了一个嗜酒如命的前小职员。尽管是个不可救药的酒鬼,老波克罗夫斯基仍然满心喜欢有教养的“儿子”,对他来说,这个儿子代表着光宗耀祖的文化水平和诚实正直的道德品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用一种堪称狄更斯式的富有同情心的悲喜剧笔调描写老波克罗夫斯基在一个居高临下轻蔑地对待他的社会里可悲而徒劳地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当然,杰武什金在稍高一点的自我意识和文化意识水平上进行着同样的努力)。瓦尔瓦拉日记的最后一段描写这个精神崩溃的老人跟随灵车去他心爱的“儿子”的长眠之地。“老人似乎对天气的寒冷和潮湿没有感觉,他哭着从马车的一边跑到另一边,破旧棉袍的下摆像一对翅膀一样在风中飘舞。书从衣服的口袋里露出来;他双手紧紧抓住一大本书。……书不断从口袋里掉到泥泞的路上。人们叫住他告诉他东西掉了,他捡起书来继续跟在灵车后面奔跑。”(1∶45)别林斯基评论道,人们无法不嘲笑老波克罗夫斯基;“但是,”他告诉读者,“如果他在您嘲笑他的同时没有使您深受感动……那么,不要对任何人说起这一点,以免某个波克罗夫斯基——某个小丑和酒鬼——不得不为您是人类的一员感到羞愧”。[6]另一段插入的内容是贫穷的小职员戈尔什科夫一家的故事,来自外省的戈尔什科夫在政府部门工作时因受到贪污的指控被除名。这是一个典型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困家庭,这种家庭将一次又一次出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它们总是以同样可怕和不自然的寂静为特征,仿佛苦难过于深重,以致无力发出悲叹。杰武什金告诉瓦尔瓦拉,甚至听不见孩子的声音。“……一天晚上,我碰巧经过他们家门口;当时屋里异常安静;接着我听见呜咽声,他们好像在哭泣,哭的声音那么轻,听上去非常可怜,令人心碎,我整夜都在想着这些可怜的人,以致根本无法入睡。”(1∶24)尽管自己同样饥寒交迫,杰武什金仍然忍不住送给戈尔什科夫二十个戈比,好让他为家人买点食物。他告诉瓦尔瓦拉,“我对他好,他是一个可怜、迷茫、受到惊吓的人;他需要朋友,所以我对他好”。(1∶91)戈尔什科夫折射出另一个杰武什金,只不过是以非常暗淡的色调;他没有老波克罗夫斯基身上那种浓重强烈的荒诞喜剧色彩,而杰武什金本人身上也有这种色彩,尽管相当淡薄柔和。
所有这些叙事内容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在不堪忍受的生存条件下,为了像人一样活着不致沉沦,人们进行着同样徒劳的挣扎;完全相同的细腻、可贵的情感和道德修养出现在最不可能出现的地方,至少从俄国文学的传统观点来看不可能。穷困和屈辱无处不在,有权有势的富人肆无忌惮地剥削贫弱、无助的穷人——这一切都发生在拥挤的圣彼得堡贫民区,那里弥漫着恶臭的气味,住宅破旧不堪,遍地垃圾杂物。“所有楼梯的过道都堆放着箱子、断腿椅子和破橱柜,”杰武什金写信向瓦尔瓦拉描述了他居住的那个地方的情况,“到处挂着破衣烂衫,窗户的玻璃全都被打碎了,还有装满各种破烂和垃圾、鸡蛋壳和鱼内脏的水桶;总有一股难闻的气味……这里真是糟糕透顶。”(1∶22)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运用突降法M.H.艾布拉姆斯和杰弗里·高尔特·哈珀姆编著的《文学术语词典》(吴松江等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对“突降法”(anticlimax)的解释是:“为了造成喜剧性或讽刺性的艺术效果,作者故意笔锋一转,从严肃高尚的格调跌落到轻浮卑贱。”见第25—26页。表现杰武什金略显可笑(不过仍然令人感动)的人品的一个精彩实例。
《穷人》把最精彩的生理素描的这些形象生动的优点与从新的角度对令人备受折磨的屈辱感的准确观察结合在一起。“穷人容易受刺激——这是理所当然的。”杰武什金向瓦尔瓦拉解释说,“我以前就感觉到了这一点。穷人总是喜欢挑剔;他用一种不同的目光看待世界,怀疑每一个过路的人,惶恐不安地注意着周围,留神别人说的每一句话,想知道人家是不是在谈论他,是不是说他长得丑,猜测他究竟会有什么感觉”,等等。(1∶68)这种“看待世界的不同目光”——从下面而不是从上面看世界——形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果戈理的重大革新,后者对笔下卑微的主人公的同情从来不足以克服作为叙述者他态度中隐含的屈尊俯就的优越感。别林斯基为之欢呼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恰恰在于“表现了人性最大限度地包含的那么多杰出、高尚、神圣的东西”。[7]就这样,《穷人》以它的情节场景和心理描写向阶级傲慢和阶级偏见发出抗议,向上层社会对下层社会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发出抗议。不过,这部小说还包含了一种更加直截了当的抗议,尽管别林斯基没有提到,但他肯定不会不感兴趣。
四我们已经说过,杰武什金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随着小说的情节发展,他经历了明显的变化。前面的书信显示,他安于自己在生活中的卑微地位,没有嘀嘀咕咕地表示不满,甚至还以尽心尽力地完成自己默默无闻的工作为自豪。“当然,我很清楚,我做的就是抄抄写写;但我仍然为上班做事、辛勤劳动养活自己感到自豪。……我的字写得好,字迹清晰,看着舒服,因此大人很满意。”(1∶4748)杰武什金对自己的处境以及这样活在世上很满意;让他心烦意乱的并非他是一名抄写员,而是有人认为抄写员可笑又下贱。但是,由于无力保护和接济瓦尔瓦拉,他这种无条件承认现存社会秩序正当合理的态度严重动摇了。
杰武什金在最痛苦的时候——女房东催租,公寓仆人欺辱,还因为衣衫破旧显得寒酸而苦恼——彻底心灰意冷并且开始喝酒。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这么丢人和无用;就是在这一刻,反抗的念头甚至在他那驯顺谦恭的内心深处闪过。走在彼得堡的一条热闹时尚的大街上,到处都是豪华商店和衣着光鲜的人,这些人与他居住的贫民区里的那些苦闷悲惨的人之间的差别让他震惊;于是突然开始疑惑,当有些人出生在优裕的环境中时,他和瓦尔瓦拉为什么应当受穷。
“我知道,我知道,亲爱的,这样想不对,这是自由思想;不过,老实说,说实话,命运为什么像个乌鸦似的呱呱叫着为一个还没出生的人预报好运,而另一个人则要在孤儿院里开始生活?您要知道,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命运女神总是眷顾傻瓜伊万傻瓜伊万(Иванушкадурачок)是俄国民间故事中头脑简单的幸运儿。。”(1∶86)人的财富与人的价不相符;这种革命思想还不是杰武什金的“自由思想”的全部。随着他继续往下写,我们发现,他发表的显然是圣西门的观点:最卑贱的劳动者更应当受到尊重,因为对于社会来说,他们比最富有和最高贵的社会寄生虫更有用。在把一位(直接来自格里戈罗维奇的生理素描的)街头手摇风琴师与“一个恣意挥霍的无耻混蛋”——他“透过一柄金边眼镜”淫荡地看着瓦尔瓦拉——进行对比之后,杰武什金得出结论,街头手摇风琴师“更值得尊敬”,因为至少“他劳动,尽管是以自己的方式,但他仍然是在劳动”。(同上)所有这些思想导致杰武什金对富人与穷人天壤之别的生活产生了一种尖锐的看法——就像欧仁·苏或苏利耶的通俗小说中的看法一样,这种看法揭开了掩盖着两个阶层生活的表面现象,使人们同时看到它们:现在就让我们进去看看这些高大、阴暗、被煤烟熏得黢黑的楼房里面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在某个烟雾弥漫的角落的一间只有穷人才会栖身的潮湿斗室里,一个劳动者从梦中醒来;比方说,他一夜梦见的都是昨天他不小心划破了个口子的一双靴子,好像一个人应当梦见这种破事儿似的!然而,他是一个手艺人,一个鞋匠;这就难怪他一心惦念着自己的活计。他的孩子在啼哭,老婆在挨饿;我的亲人,也不光是鞋匠早晨起来是这样——本来这不算什么,不值得把它写出来,但是,问题在于,瓦莲卡瓦莲卡(Варенька)是瓦尔瓦拉的小名。,就在同一幢楼房里,离得很近,上面或者下面一层,一个睡在豪华房间里的富人夜里梦见的可能也是一双靴子,更准确地说,是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感觉梦见靴子,不过仍然是靴子,因为,就我使用的这个词的意义而言,瓦莲卡,我们每个人都有点像鞋匠,亲爱的;本来这也无所谓,令人遗憾的只不过是,没有人会在富人那边凑到他耳旁小声说:“得啦,不要再想这些事了,别再只想您自己,只想为您自己活着;您的孩子身体健康,您的太太没去讨饭。看看您周围,您难道看不见比您的靴子更重要、更值得您关心的东西吗?”(1∶8889)有钱有势的人对他们周围的一切痛苦漠不关心使杰武什金义愤填膺——实际上,他的愤怒竟然达到了这种程度,以至于有那么一刻,他甚至觉得自己不应感到自卑。“把这些事情弄清楚,”他说,“然后再来判断一个人毫无道理地妄自菲薄从而陷入失去尊严的屈辱境地究竟是对还是错。”(1∶8889)关于“靴子”的这一段内容显然包含着小说社会主题思想的核心,这是人们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社会小说和狄更斯的小说中看到的同类诉求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变种——这种诉求针对有钱有势的人而发,敦促他们为不幸的同胞承担某种道义责任。这一主题在杰武什金部门的长官出现的那个著名场景中达到极致,当时可怜的杰武什金因为在抄写一份公文急件时疏忽大意被叫去挨训。这时几乎可以说他身上穿的是破衣烂衫,当他咕咕哝哝地试图请求原谅时,衣服上残留的一颗纽扣脱落了,蹦蹦跳跳地在地上滚动。他的惨状打动了仁慈的将军沙俄政府高级官员(二等至四等文官)的级别相当于军队中的将军。,将军个人给了杰武什金一张一百卢布的钞票。当杰武什金试图亲吻将军的手表示感谢时,将军的脸涨得通红,躲开他这种自轻自贱的表示,反而平等地与他握了握手。“我发誓,无论我的心情多么沮丧,无论我们不幸的苦日子如何折磨我,”他对瓦尔瓦拉说,“面对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