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7.66 6.1折 7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岳岩//陈静|责编:李东//陈夕涛//徐昌强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

ISBN9787112252282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2201139

上书时间2024-06-14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岳岩
    1969年,生于西安
    1991年,获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学士学位
    1994年,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硕士学位
    1994—1996年,工作于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珠海分院,任建筑师
    1996年至今,任教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公共建筑及理论研究所
    2004年,于日本竹中工务店设计部学习研修
    2010年,获建筑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学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一级注册建筑师。兼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目前为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地区建筑专委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乡村建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寒地建筑学术委员会委员。

目录
第1章  研究背景
  1.1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
    1.1.1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1.1.2  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1.2  人类对气候变化的觉醒与行动
    1.2.1  觉醒
    1.2.2  行动——优选气候治理体系的历史演进
  1.3  优选气候治理的里程碑——《京都议定书》与《巴黎协定》
    1.3.1  《京都议定书》与《巴黎协定》的诞生
    1.3.2  《巴黎协定》与《京都议定书》的联系与对比
    1.3.3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
  1.4  我国减排的新挑战
    1.4.1  我国能源需求增长
    1.4.2  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压力增大
    1.4.3  我国碳减排压力增大
  1.5  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现状
    1.5.1  我国建筑发展现状
    1.5.2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及中外对比
    1.5.3  我国建筑业节能减排现状
第2章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及相关概念
  2.1  碳足迹
    2.1.1  碳足迹的概念
    2.1.2  碳足迹的分类与度量
    2.1.3  与碳足迹相关的其他概念
    2.1.4  碳足迹相关标准
    2.1.5  碳足迹的应用
  2.2  建筑碳足迹
    2.2.1  建筑碳足迹的概念与定义
    2.2.2  相关概念界定
    2.2.3  国内外建筑碳足迹相关研究与实践
  2.3  建筑全生命周期
    2.3.1  全生命周期评价
    2.3.2  建筑全生命周期
    2.3.3  建筑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第3章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
  3.1  碳排放计算方法概述
    3.1.1  实测法
    3.1.2  投入产出法
    3.1.3  清单分析法
    3.1.4  排放系数法
    3.1.5  计算方法对比及相关应用
  3.2  其他行业碳排放计算研究启示
    3.2.1  高速铁路碳排放计算
    3.2.2  中国土地碳排放计算
    3.2.3  物流企业碳排放计算
    3.2.4  钢铁行业碳排放计算
  3.3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
    3.3.1  国家碳排放计算标准解析
    3.3.2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的选取及计算过程
    3.3.3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公式来源及界定
    3.3.4  碳排放因子的获取
    3.3.5  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
  3.4  现有碳排放计算工具整理
    3.4.1  建材类工具
    3.4.2  建筑整体决策工具
第4章  对标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4.1  对标建筑选取
    4.1.1  对标建筑类型选取
    4.1.2  住宅建筑类型选取
    4.1.3  办公建筑类型选取
  4.2  对标建筑——高层钢筋混凝土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4.2.1  工程简介
    4.2.2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4.3  对标建筑——多层钢筋混凝土办公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4.3.1  工程简介
    4.3.2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第5章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构成分析
  5.1  建筑全生命周期总体碳排放构成分析
    5.1.1  住宅类建筑
    5.1.2  办公类建筑
  5.2  物化阶段碳排放构成
    5.2.1  案例住宅建筑
    5.2.2  案例办公建筑
    5.2.3  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分析
  5.3  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构成分析
    5.3.1  案例住宅建筑
    5.3.2  案例办公建筑
  5.4  拆解回收阶段碳排放构成分析
    5.4.1  拆除与拆解
    5.4.2  案例住宅建筑
    5.4.3  案例办公建筑
  5.5  与相关研究的对比分析
    5.5.1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及构成分析
    5.5.2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构成差异原因分析
    5.5.3  物化阶段碳排放量对比及分析
    5.5.4  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量对比及分析
    5.5.5  拆除清理阶段碳排放量对比及分析
    5.5.6  小结
第6章  建筑全生命周期减碳策略
  6.1  物化阶段减碳策略
    6.1.1  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6.1.2  施工阶段减碳策略
    6.1.3  物化阶段减碳策略小结
  6.2  使用阶段减碳策略
    6.2.1  “节流”——建筑节能
    6.2.2  “开源”——建筑产能
    6.2.3  “延寿”——延长建筑使用周期
    6.2.4  小结
  6.3  拆解阶段减碳策略
    6.3.1  拆除方式优化
    6.3.2  建材回收及利用
    6.3.3  设计初始考虑
  6.4  实际案例分析
    6.4.1  “Treet”木结构公寓
    6.4.2  Tamedia新办公楼
    6.4.3  “栖居2.0”住宅建筑设计
    6.4.4  西建大热力中心改造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办公建筑与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对比
  附录2  建筑全生命周期减碳策略示意图

内容摘要
本书在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构成、研究现状等先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建筑全寿命周期碳足迹的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分析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各阶段碳排放的构成和主要控制要素;运用此方法计算2005年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的碳足迹,并针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提出具体的碳排放构成和减碳策略;在此基础上研究降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降低碳排放60%-65%(对标2005年)的途径与方法。本书注重理论模拟性建立与实际计算分析相结合,选取2005年的数栋已设计建成的建筑进行实际计算与数据分析,以分析结果指导建筑设计策略和方法的应对,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