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桥词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桥词典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7.7 5.5折 68 全新

库存1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少功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

ISBN9787530221723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202898222

上书时间2024-06-14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韩少功,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主要文学作品有《韩少功系列作品》(九卷)、《韩少功作品系列》(十卷),含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报告政府》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日夜书》等,长篇随笔《暗示》《革命后记》等,长篇散文《山南水北》。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等。有四十多种译本在海外出版。



目录

《马桥词典》条目首字笔画索引

一画

一九四八年(续) ·158

二画

九袋·120

三画

三毛·256

三月三·011

三秒·366

亏元·446

马同意·299

马桥弓·012

马疤子(以及一九四八年) ·134

马疤子(续) ·148

小哥(以及其他) ·038

乡气·026

下(以及穿山镜) ·114

四画

天安门·426

不和气·266

不和气(续) ·274

开眼 ·457

月口·119

公地(以及母田) ·117

公家·167

双狮滚绣球·249

火焰·309


五画

龙·080

龙(续) ·085

打车子·291

打玄讲·328

打起发·145

打醮·142

民主仓(囚犯的用法) ·420

白话·475

台湾·171

汉奸·180

归元(归完) ·473

发歌·060

六画

老表·016

夷边·215

压字·406

同锅·034

红花爹爹·313

红娘子·194

朱牙土·393

企尸·460

江·001

军头蚊·165

问书·350

七画

走鬼亲·303

呀哇嘴巴·297

你老人家(以及其他) ·318

八画

现·337

枫鬼·087

肯·094

罗江·003

官路·481

话份·217

怜相·390

怪器·433

放转生·441

放藤·374

放锅·036

宝气·241

宝气(续) ·245

泡皮(以及其他) ·417

九画

科学·050

茹饭(春天的用法) ·322

栀子花,茉莉花·443

挂栏·263

背钉·286

贵生·097

贱·104

荆界瓜·155

结草箍·344

狠·430

神·268

神仙府(以及烂杆子) ·041

觉·058

觉觉佬·068

洪老板·253

津巴佬·377

十画

莴玮·368

根·289

格·229

破脑(以及其他) ·388

哩咯啷·077

晕街·206

豺猛子·239

流逝·132

浆·179

冤头·189

罢园·395

十一画

梦婆·106

黄皮·203

黄茅瘴·405

甜·020

清明雨·264

渠·196

十二画

散发·129

黑相公·352

黑相公(续) ·354

隔锅兄弟·468

蛮子(以及罗家蛮) ·007

道学·202

十三画

碘酊·024

嗯·461

煞·234

满天红·226

十四画以上

模范(晴天的用法) ·326

撞红·066

颜茶·213

嬲·111

飘魂·397

嘴煞(以及翻脚板的) ·339

磨咒·364

懈·403

懒(男人的用法) ·410

醒·054

后记·483

附录·487



内容摘要

1个虚构的小镇,155个词条,《马桥词典》以别开生面的词典形式集录马桥人的日常用词,用方言叙述地方小镇连串的传奇、各色人物和风俗情景。“任何特定的人生总有特定的语言表现。”《马桥词典》里关于时间的词条,显示了马桥人锚定特殊时间节点的多种方式,反映了他们独特的时间观和历史观;由民俗日常追溯当地历史和家族的渊源,通过语言窥探人类文明史中原始而野蛮的时代。

作家对语言的特性和功能有深刻而切身的体会,且杂糅了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的种种学识。虚拟的一个村庄、一部词典,真实的中国农村的生存境况,马桥的语言就是马桥,也渗透了马桥以外任何一处中国的村庄。《马桥词典》透视了一个民族生存挣扎的真实情状,挖掘了民族苦难的历史根源,同时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面,可以说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中国农村的又一途径。



精彩内容

人是有语言能力的生物,但人说话其实很难。

一九八八年我移居中国的南方之南,最南端的海南岛。我不会说海南话,而且觉得这种话很难学。有一天,我与朋友到菜市场买菜,见到不知名的鱼,便向本地卖主打听。他说这是鱼。我说我知道是鱼,但请问是什么鱼?他瞪大眼睛说,“海鱼么。”我笑了,我说我知道是海鱼,但请问:“是、什、么、海、鱼?”对方的眼睛瞪得更大了,显得有些不耐烦。“大鱼么!”

我和朋友事后想起这一段对话,忍不住大笑。

海南人有全国最大的海域,有数不胜数的渔村,历史悠久的渔业。我后来才知道,他们关于鱼的词汇量应该说是最大的。真正的渔民,对几百种鱼以及鱼的每个部位和各种状态,都有特定的语词,都有细致而准确的命名,足以编出一本厚厚词典。但这一切绝大部分无法进入普通话。即使是收集词汇最多的《康熙字典》,四万多词条也离这个海岛太遥远,已把这里大量感受和经验排除在视野之外,排除在学士们的笔砚之外。当我同这里的人说起普通话时,当我迫使他们使用他们不太熟悉的语言时,他们就只可能用“海鱼”或“大鱼”来含糊。

我差一点嘲笑他们,差一点以为他们语言贫乏。我当然错了。对于我来说,他们并不是我见到的他们,并不是我在谈论的他们,他们呕哑嘲哳,叽里哇啦,很大程度上还隐匿在我无法进入的语言屏障之后,深藏在普通话无法照亮的暗夜。

他们接受了这种暗夜。

……

方言当然不是唯一的障碍,地域性也不是语言的唯一属性。在地域性之外,语言起码还有时代性维度。几天前,我与朋友交谈,感慨交通和通讯手段的发达,使人类越来越强化了横的联系,在不久的将来,可望基本上铲除文化的地域差别,但新的麻烦是可能扩大和加剧时代的差别。地球村居民吃同样的食品,穿同样的衣服,住同样的房子,流行同样的观念,甚至说同样的语言,但说不定正是那时候,五十年代的人了解三十年代的人,二〇二〇年出生的人要了解二〇〇〇年出生的人,竟像眼下中国人了解英国人一样困难。

这个过程其实已经开始。所谓“代沟”不仅表现在音乐、文学、服装、政治等方面,也开始表现于语言——要一个老子完全听懂儿子的用语,常常得费一把老力。“三结合”“豆豉票”“老插”“成分”……一批词汇迅速变成类似古语的东西,并未退出日常生活,仍然流通于某些特定的交际圈,就像方言流通在老乡圈。不是地域而是时代,不是空间而是时间,正在造就各种新的语言群落。

这个问题还可以再往深里说。即使人们能超越地域和时代的障碍,是否就可以找到一种共同的语言呢?有一个语言教授曾做过试验,在课堂上说出一个词,比方“革命”,让学生们说出各自听到这个词时脑子里一闪而过的形象。答案竟然多种多样:有红旗,有领袖,有风暴,有父亲,有酒宴,有监狱,有政治课,有报纸,有菜市场,有手风琴……学生们用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对“革命”这一个词做出了完全不同的下意识诠释。当然,他们一旦进入公共交流,就不得不服从权威规范,比方服从一本大词典。这是个人对社会的妥协,是生命感受对文化规约的妥协。但谁又能肯定,那些在妥协中悄悄遗漏了的形象,一闪而过的感觉,不会在意识暗层积累成可以随时爆发的语言篡改事件?谁又能肯定,人们在寻找和运用一种共同语时,在追求心灵沟通时,新的歧音、歧形、歧义、歧规现象不正在层出不穷?一个非普通化或逆普通化的过程,不正在人们内心中同时推进?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所谓“共同的语言”恐怕永远是人类一个遥远目标。如果我们不希望交流成为一种互相抵消和互相磨灭,我们就必须对交流保持警觉,在妥协中守护自己某种顽强的表达——这正是一种良性交流的前提。这也就意味着,人们在说话时,如果可能的话,每个人都需要一本自己特有的词典。

词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密密繁殖,频频蜕变,聚散无常,沉浮不定,有迁移和婚合,有疾病和遗传,有性格和情感,有兴旺有衰竭还有死亡。它们在特定的事实情境里度过或长或短的生命。

一段时间以来,我的笔记本里就捕捉和囚禁了这样一些词。我反复端详揣度,审讯和调查,力图像一个侦探,发现隐藏在这些词后面的故事,于是就有了这一本书。

这当然只是一部个人的词典,对于他人来说不具有任何规范意义。这只是语言学教授试验课里诸多答案中的一种,人们一旦下课就不妨把它忘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