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从我的世界路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谁从我的世界路过?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8.73 3.3折 5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漱溟

出版社当代中国

ISBN9787515410968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6元

货号31112096

上书时间2024-06-14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祖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顺天中学堂毕业,其后自学成才。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1917—1924年执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0—1937年从事乡村建设活动;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为国事奔走,谋求国内团结。1949年秋,《中国文化要义》一书出版,他在自序中表示将:“尽力于思想而以行动证诸旁人。”自1950年迄于逝世,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工作以著述为主;继其成名之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之后,又写出《东方学术概观》、《人心与人生》,实现了在东西文化之间架一座桥的心愿。

目录
代序:自传
第一部分  思亲记
  思亲记
  先父所给予我的帮助
  悼亡室黄靖贤夫人
  记念先妻黄靖贤
第二部分  朝话前辈
  蔡先生与新中国
  纪念蔡元培先生
  ——为蔡先生逝世二周年作
  纪念梁任公先生
  伍庸伯先生传略
  忆蒋百里先生
  怀念林宰平先生
  怀黄远庸
第三部分  夕拾忆故
  悼王鸿一先生
  追悼王柄程先生
  高践四先生事略
  悼念陶行知先生
  卫西琴先生传略
  记李守常(大钊)先生事
  补记熊十力先生之为人及彼此交游之往事
  忆熊十力先生
  怀念卢作孚先生
第四部分  谈往忆旧
  自学资料及当年师友
  略记当年师友会合之缘
  访章行严先生谈话记
  略记当年师友会合之缘(续)
  沈钧儒先生与政学会
  ——兼记袁世凯死后的南北统一内阁
  忆旧谈往录
  赴香港创办民盟言论机关《光明报》前后
  七七事变前后的韩复榘
  记彭翼仲先生
  ——清末爱国维新运动一个极有力人物
  梁焕奎事略
  我国锑矿开发的先驱者
  ——梁焕奎五兄弟与华昌炼矿公司

内容摘要
梁漱溟(1893—1988)是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他坚持独立思考,特立独行,表里如一。人们在服膺他的思想的同时,尤为钦佩他的人格。
梁先生的著作多关涉人生和社会问题,读者从中不仅可以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主张,同时可以品味出他的崇高品格是如何造就的。然而读者往往无力遍读其著作,因此影响了对梁漱溟先生的全面准确的了解。为了帮助读者较为全面而便捷地了解梁漱溟先生的思想、经历、品格,我们编选了这套“梁漱溟作品系列”。
本书以“谁从我的世界路过”名之,主要是梁漱溟先生在书中回忆对其人生有重要影响和他所交往或接触的重要人物,从中不难看出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的一个侧面。
正如中国当代著名学者雷颐先生所言:“梁漱溟先生经历丰富,他对人与事的回忆,自然见识非凡,值得认真拜读。”

精彩内容
思亲记十四年春,漱溟既自曹州还京师,客清华园,始谢绝外务,出先公溃稿校理而纂次之。事既,又成年谱一卷,并付印,敬以布之当世;其去公之捐生遂志,盖已七年矣。呜乎!漱溟之不肖负罪,顾胜言哉!顾胜言哉!每于理稿次,辄手遗稿俯思而痛,作思亲记。呜乎!漱溟之负罪吾亲也,独在今日哉?吾亲盹爱人也。孝于其亲,慈于其子,胞与乎天下,靡在不致其肫肫款款;则儿子之仰被顾复,其奚待于申说区数?吾亲又周匝谨细人也。每事无在不运以神思,躬其琐屑。吾兄弟
姐妹四人,盖一一长于公之手。溟生而瘠弱,又多罹灾病,公之育之也,独难矣!六岁踬于石阶,洞其额骨,绝焉,既苏,养息之。公为多列玩具枕前,引与嬉笑。此景思之常在目。十岁生疖疡,在额,在臂,在股,在足,隆起如枣大者七数。不得坐,不得立,并不得卧,日夜啼。公煮白米粥哺之半年。此景思之常在目。呜乎!公之育之也,为独难矣!公之于少子,又所深爱焉。溟年十四五以讫十
八九间,留心时事,向志事功,读新会梁氏所为《新民说》、《德育鉴》,辄为日记,以自勉励。读广智书局印行《三名臣书牍》、《三星使书牍》,独慕胡文忠郭筠仙,每称道其语。公喜曰:“是何其肖我少年时所为也!”为书以嘉之,锡字曰“肖吾”;是己酉春间事。时漱溟年十
七,肄业顺天中学,寄宿校中。爱之至矣。然语四子之侍亲,则至悖无状者漱溟也。噫!痛已!方公幼失怙,受吾祖母刘太恭人教,礼法綦严。恒终日侍立,不敢发一语。有不庄,诃谪扑责无少贷。由是持躬立品,植其基础,然天机才慧亦以是不无窒损。其后公有省于此,念之而自惜。既壮有子,则一意宽放之,亦入于新教育家言,不加扑责。溟兹追忆从前,盖竟不得遭扑扶者一事也。然因是儿辈无复知有悚惕敬礼。迨晚年,尝一日饭罢燕谈,儿辈或转在上座,而公在下。公乃太息曰:“我昔不以礼相督,不图尔曹遂亡知如此!”呜乎!儿子平日之无状可知已!公尤好与儿辈共语,恣之言,一无禁
。吾兄既早就外傅,及长又出国游。两妹则女儿稚弱,健言者,唯嗽溟。公固关怀国家,溟亦好论时事,于是所语者什九在大局政治,新旧风教之间。
始在光宣间,父子并嗜读新会梁氏书。溟日手《新民丛报》若《国风报》一
本,肆为议论,顾皆能得公旨。泊入民国,渐以生
乖。公厌薄党人,而溟故袒之。公痛嫉议员并疑其制度,而溟力护国会,语必致迕。诸类于是,不可枚举。时局多事,倏忽日变,则亦日夕相争,每致公不欢而罢。然意不解,则旋复理前语。理前语,则又相持。当午或为之废
食,人夜或致晏寝。既寝矣,或又就榻前语不休。
其间词气暴慢,至于喧声达户外者有之。悖逆无人子礼。呜乎!痛已!儿子之罪不可赎已!而溟自元年以来,谬慕释氏,语及人生大道,必归宗天竺,策数世间治理,则矜尚远西,于祖国风教大原,先民德礼之化,顾不知留意,尤大伤公之心。读公晚年笔墨,暨辞世遗言,恒觉有抑郁孤怀,一世不得同心,无可诉语者。以漱溟日夕趋侍于公,向尝得公欢,而卒昧谬不率教,不能得公之心也。呜乎!
痛已!儿子之罪,罪弥天地已!逮后始复有寤于故土文化之微,而有志焉;又狂妄轻率言之,无有一
当。则公之见背既三年矣,顾可赎哉?顾可赎哉?
溟又以慕释氏故,辄从其戒条,茹素不婚,以出世自励。于时吾兄既成室十
年而无子;公垂老,又怀
决然遗世之隐志,终不得见嗣续之延。虽曾无一语示督责,而于邑含忍在衷者从可想。儿子之罪,不益以重耶!后三年纳妇,庙见,率新妇拜公遗象而哭。呜乎!是乌可赎哉!
始在宣统间,溟年十七八,辄不愿有室。时先妣久病,自知不起,挽儿手而泣,开喻叮宁,情词甚切。儿重违母意。请如教,而有难色。公旁坐独无语。明日以书示之日:“汝母昨日之教,以衰语私情,堕吾儿远志;失于柔纤委靡,大非吾意。汝既不愿有室,且从后议。不娶殆非宜,迟早所不必拘耳。”盖公于子女一身前途,但有自度于其衷者,则发虑陈情无弗纳。其或未可,则公固自有意向,隐然诏示,力持不移,俾之旋省
平思,潜移默转,而不欲强其相从,大都类是。释氏之教,公所不喜也。溟
年二十,日诵其言,公未尝一言止之。其时溟才卒业中学耳,学业半途无成,竟不更为升学计,公未尝一言督之。然而公之所
以为教者至已!其卒不率教者,则儿子乖谬,不能承公志耳!吾国礼教之极
弊,既于子女诎抑过当,致拳曲无以自立其人格。
家庭间或外观仪雅,而内各茹痛于隐,隔阂不仁。
比及挽岁,又被欧风,篡乱旧俗,亲子之分际至难已。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