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裂变物理学(重排本)/经典系列/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核裂变物理学(重排本)/经典系列/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1.2 5.8折 54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济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45606

出版时间2014-08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4元

货号3002899

上书时间2024-06-13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胡济民,1919-1998,已故。我国著名核科学家和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数理学部常务委员、副主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创始人,教授。

目录
第一章  核裂变的发现
  1.1 发现核裂变的前奏--人工放射性与中子核反应
  1.2 铀的困惑与裂变的发现
    1.2.1 罗马实验室的开创性工作
    1.2.2 德国和法国实验室的后续工作
    1.2.3 深刻的科学洞察力和精密的实验最终导致裂变的发现
  1.3 核裂变的机制
  1.4 链式反应的实现
  1.5 核裂变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裂变位能曲面
  2.1 形变参量的选择
    2.1.1 用球坐标描写的形变参量
    2.1.2 用柱坐标描写的形变参量(Funny Hills参量)
    2.1.3 小形变的描述轴对称椭球
    2.1.4 卵形线(Cassinian Ovaloids)
    2.1.5 非轴对称形状
  2.2 液滴模型的位能曲面
  2.3 有限力程模型
  2.4 转动核的裂变位垒
  2.5 位能曲面的壳修正理论
  2.6 位能曲面的微观计算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惯性及耗散
  3.1 液滴模型计算动能
    3.1.1 无旋液滴的方法
    3.1.2 Werner_Wheeler方法
  3.2 耗散函数的经典模型
    3.2.1 一体模型
    3.2.2 二体模型
  3.3 质量张量的微观计算
  3.4 转动惯量的微观理论
  3.5 核的能级密度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裂变几率
  4.1 自发裂变
    4.1.1 关于自发裂变的实验状况
    4.1.2 白发裂变半衰期的理论计算方法
  4.2 重离子放射性衰变与冷裂变
    4.2.1 重离子放射性的发现
    4.2.2 模型理论简况
    4.2.3 冷裂变现象
  4.3 激发核的裂变几率
    4.3.1 实验情况
    4.3.2 裂变道理论
    4.3.3 裂变几率的统计公式(Bohr-Wheeler公式)
  4.4 裂变同质异能素
    4.4.1 裂变同质异能素的发现与测定
    4.4.2 双峰位垒的穿透儿率与共振
    4.4.3 裂变同质异能态的核谱
  4.5 位垒参数的确定
    4.5.1 同质异能态的半衰期
    4.5.2 裂变同质异能素产生的激发曲线
    4.5.3 低激发能裂变截面的拟合
  4.6 理论与实验的比较
    4.6.1 天于位垒参数计算与拟合值的比较
    4.6.2 Th异常和位能曲面第三谷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裂变后现象
  5.1 裂变的全过程
  5.2 碎片的质量和电荷分布的测定方法
    5.2.1 放射化学方法
    5.2.2 测定质量的物理方法
    5.2.3 测定电荷的物理方法
  5.3 裂变碎片的质量分布
    5.3.1 锕系区
    5.3.2 较高激发能的锕系核裂变
    5.3.3 比Es更重的核的裂变质量分布
    5.3.4 Ra-Ac核素的裂变质量分布
    5.3.5 裂变质量数A1=213~200核的质量分布
  5.4 裂变碎片的电荷分布
    5.4.1 总体电荷分布Y(Z)
    5.4.2 同质量数碎片的电荷分布
  5.5 裂变碎片动能
    5.5.1 裂变总动能的分布及其平均值
    5.5.2 碎片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5.5.3 规定碎片质量的碎片动能分布
  5.6 裂变碎片的角分布
    5.6.1 低能粒子引起的裂变碎片的角分布
    5.6.2 光致裂变的碎片角分布
    5.6.3 高激发态裂变的碎片角分布
    5.6.4 垒下熔合裂变的碎片角分布
  5.7 裂变中子与γ射线
    5.7.1 裂变瞬发中子
    5.7.2 裂变瞬发γ射线
    5.7.3 裂变缓发中子及γ射线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裂变动力学
  6.1 原子核裂变的动力学方程和裂变碎片总动能的计算
  6.2 朗之万方程及其应用
  6.3 Fokker-Planck方程
  6.4 一维Fokker-Planck方程和Smoluchouski方程
    6.4.1 一维Fokker-Planck方程
    6.4.2 Smoluchouski方程及其解
  6.5 裂变几率的近似计算方法
    6.5.1 Bohr-Wheeler公式
    6.5.2 Kramers公式
  6.6 裂变后的能量分布与质量分布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裂变的理论模型
  7.1 裂变的微观理论
    7.1.1 HF近似及时间有关HF(TDHF)近似
    7.1.2 Hartree-Fock-Bogoliubov方法(HFB方法)
  7.2 裂变的统计模型
  7.3 裂变的多模式理论
    7.3.1 质量分布与裂变模式
    7.3.2 多模式裂变的其他证据
    7.3.3 裂变的多模式理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其他裂变现象
  8.1 重离子裂变
    8.1.1 裂变碎片的质量分布与动能分布
    8.1.2 裂变与粒子发射
    8.1.3 线性动量转移
  8.2 多重裂变
    8.2.1 轻粒子发射的几率
    8.2.2 粒子的动能分布
    8.2.3 轻粒子的角分布
    8.2.4 轻粒子发射与其他裂变量的关联
    8.2.5 稀有的裂变事件
    8.2.6 轻粒子释放机制
  8.3 轻核的裂变
    8.3.1 与发射离子有关的位能曲面
    8.3.2 裂变几率
    8.3.3 碎片的动能分布与角分布
    8.3.4 角动量的影响及碎片的角分布
    8.3.5 理论的实验验证
  8.4 介子引起的裂变
    8.4.1 μ介子引起的裂变
    8.4.2 π介子引起的裂变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核裂变是核科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核裂变不仅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原子核内部运动的深入了解也有极大的帮助。
《核裂变物理学(重排本)》是作者胡济民在20多年来对核裂变物理做了许多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写成的。它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核裂变物理学的研究现状、各种理论与模型,并引用了大量的实验事实与理论相比较。由于人们对核裂变的了解还远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因此作者在介绍核裂变理论模型时,也常对理论发展方向做些推测,提出了需要
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理论比较系统全面,所用公式均有说明或详细推导,适合于核科技研究人员参考和研究生阅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