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面面观
  • 小说面面观
  • 小说面面观
  • 小说面面观
  • 小说面面观
  • 小说面面观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小说面面观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95 3.5折 45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E.M.福斯特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80731

出版时间2022-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2585425

上书时间2024-06-13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E.M.福斯特英国作家,全名爱德华·摩根·福斯特(EdwardMorganForster,1879—1970)出生于伦敦,曾就读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一生著有六部长篇小说,其中四部发表于首次世界大战前,分别是:《天使不敢驻足的地方》(WhereAngelsFeartoTread,1905)《最漫长的旅程》(TheLongestJourney,1907)《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RoomwithaView,1908)《霍华德庄园》(HowardsEnd,1910)《印度之行》(APassagetoIndia,1924)《莫瑞斯》(Maurice,1971)曾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和英国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
此外,E.M.福斯特还著有两部短篇小说集和一系列非虚构类作品,其中《小说面面观》作为一部文学评论集,在文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力,为了纪念福斯特,美国文艺学院设立了E.M.福斯特奖(E.M.ForsterAwaxd)。

目录
第一讲  绪论
第二讲  故事
第三讲  人物
第四讲  人物(续)
第五讲  情节
第六讲  幻想
第七讲  预言
第八讲  模式与节奏
第九讲  结论
附录1:作家中外译名对照、索引及简介
附录2:作品中外译名对照及索引

内容摘要
《小说面面观》是福斯特1927年在剑桥的一系列演讲,在文学史上广受好评,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本书的特点是结构清晰、全面、易入门,作者以自身的写作出发,并对照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品深度分析,其中不乏对菲兹杰拉德、亨利·詹姆斯等作家尖锐的点评。福斯特在这组系列演讲中谈到小说与现实的关系,提出小说既大于现实又小于现实的观点;提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观点,成为后世的评论家经常采用的术语;提出“小说家的职能就是从其根源上揭示隐匿的生活”的观点,对于叙述角度以及艺术表现形式如模式与节奏的探讨尤其深具开创之功与启发意义。

精彩内容
 第二讲故事我们应该都会认同,小说最基本的一个侧面就是讲故事,但表达认同的语气有很多种,选择以哪一种方式来表达,决定了我们接下来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先让我们来听听这三种方式吧。假设你问第一
个人:“小说是什么?”他可能平静地回答:“唔——我不知道——这个问题问得有意思——小说就是小说——唔,我不知道——我想大概就是讲故事吧,差不多可以这么说。”他是个脾气很好的家伙,但这话说得含含糊糊,也
许正在开公交车,无暇分心去关注文学。另一个人。我假设他是在高尔夫球场上,性情更加争强好胜,更活泼一些。他会说:“小说是什么?哦,当然是讲故事,要不讲故事我才懒得去看呢。我喜欢故事。我的品位很糟,是,没错,可我就是喜欢故事。你可以摆弄你的艺术,你可以摆弄你的文学,你可以摆弄你的音乐,但请给我一个好故事。故事就是故事,一门心思讲故事就行,我喜欢这个,我太太也一样。”至于第三个人,他的声音无精打采,带着些许抱歉:“是的——哦,对,是的——小说是要讲故事的。”我敬重钦佩第一个人。厌恶害怕第二个人。第三个人,就是我自己。是的——哦,对,是的——小说是要讲故事的。那是小说之所以为小说而存在的基本侧面。那是所有小说最大的共同要素,但我希望它不止于此,希望它还能有些不同的东西,比如韵律,比如对真实的洞察,而不仅仅是这样低等的返祖形式。
这是因为,我们越关注故事本身(“故事就是故事,一门心思讲故事”),就越是会任由它放弃承担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原本能够让它成长得更好,由此,我们也就越会发现它不值一提。故事就如同脊柱,或者我也可以将它比作绦虫,因为它们的头与尾总是分不开。它的由来相当古老,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也许是旧石器时代。从头骨形状判断,尼安德特人’就已经会听故事了。这些远古的听众顶着毛发蓬乱的脑袋,张着嘴,围在篝火边坐成一圈,因为跟猛犸象或浑身长毛的犀牛大战过一
场,早就累坏了,只有悬念能让他们继续保持清醒。“后来呢?”“小说作者”要是敢唠唠叨叨、拖拖拉拉的话,一旦被猜出“后来呢”,这些听众要么睡着,要么就会杀了他。关于其中危险,我们可以想一想稍晚年代的山鲁佐德。山鲁佐德因为懂得如何善加利用“悬念”这一武器而得以逃脱被杀的命运——对暴君和原始人来说,这是唯一多少能起到些作用的文学武器。虽说山鲁
佐德是个伟大的“小说作者”,言辞优雅细腻,观
点开明宽容,情节巧妙新颖,德行高尚美好,人物塑造栩栩如生,还对东方三大都城全都了如指掌,可这一切天赋都不是她赖以在她的暴君丈夫手下保全性命的武器。它们不是必需品。她之所以能活下来,只因为她努力令国王对于“后来呢”始终抱有好奇。每天清晨,只要看到太阳升起,她就停下说到一半的故事,任由他好奇地张着嘴。“这时候,山鲁佐德看到清晨到来,便小心翼翼地沉默了下来。
”这个无趣的单句是《一
千零一夜》的脊柱,是绦虫们首尾相连的纠缠的结,凭借它们,这位智计无双的公主活了下来。
我们都和山鲁佐德的丈夫一样,都想知道“后来呢”。这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也是小说的脊骨必然是故事的原因之所在。在我们之中,有人对故事以外的东西毫不关心——除了原始的好奇一无所
有,如果是这样,我们的所有文学化的判断便都是荒唐的。说到这里,应该给“故事”下个定义了。它是一种以时间为序、以事件为对象所进行的叙述,就像晚餐在早餐之后,星
期二在星期一之后,腐烂
在死亡之后,不外如是。
作为故事,它的价值只体现在一个地方:令受众想知道,“后来呢”。反之,它的失败也只有一种:无法令受众者对“后来呢”产生兴趣。这是对于“故事”所能做出的唯二评判。这是文学这一有机体最低、
最简单的形态。然而,它也是所有被称为“小说”的复杂有机体所共有的最高要素。
P22-2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