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志龙经方心得录
  • 刘志龙经方心得录
  • 刘志龙经方心得录
  • 刘志龙经方心得录
  • 刘志龙经方心得录
  • 刘志龙经方心得录
  • 刘志龙经方心得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刘志龙经方心得录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2.68 5.0折 45 全新

库存1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志龙编著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76313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2708583

上书时间2024-06-13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选题理由(出版价值\主要内容与特色) 近年来经方热一直持续,从民间到医院,从国内到国外,从基层到高校,有关经方的书籍是目前中医界的热门,因此应该不愁销路。刘志龙教授乃岭南经方医派代表医家之一,数年来每年定期举办经方相关学术讲坛以及外出讲学,《刘志龙经方心得录》是其近些年来研究经方的个人心得,虽属于一家之言,然而亦对于经方学术发展有所裨益。其学术观点可圈可点:本书提出一味药物有数个功效,以麻黄为例,《中药学》记载其有三大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大体当取其第一个功效时则用最大量,如大青龙汤发汗解表;取其第二功效时则用中等剂量,如麻杏甘石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宣肺平喘,取其第三功效时则用小剂量,如桂枝二越婢一汤、防己黄芪汤利水消肿。《伤寒论》少阴病篇中病情比较复杂,故而用单一温法不足于指导经方临床运用,刘志龙教授通过精研少阴病篇的19 方发现《伤寒论》中八法基本已经具备,创造性地应用八法用于少阴病的诊治。阳明病是外感病过程中,阳气亢旺,邪热最盛的极期阶段,其证候性质多属里热实证。由于津亏程度及体质因素的不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阳明病热证具有多种病势转归。若燥热之邪与肠中糟粕互结,则形成阳明腑实证;热邪与水湿互结,则转化为阳明湿热发黄证;阳明病热证误下后,邪热未除,津液受伤,水气不利,形成热入水分证候;邪热与血搏结,则形成阳明热入血分证候。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于阳明病热证的治疗,围绕气、血、水的病理变化为核心,按上、中、下三焦分层次论治的思路与方法,为后世温病学家创立“三焦辨证”论治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作者简介
刘志龙,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湖南岳阳人,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珠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珠海市政协常委,珠海市科协常委。

目录
麻开桂阖,阴阳之道一麻黄证、桂枝证的临床运用

一、麻黄

(一)麻黄的主要功效

(二)印证麻黄“开”之性的简易方

(三)印证麻黄“开”之性的医案举例

二、桂枝

(一)桂枝是否有发汗的作用

(二)仲景时代桂枝和肉桂是否有别

(三)关于辛味能敛

(四)桂枝和白芍相配就一定是桂枝散白芍收吗

(五)印证桂枝“阖”之性的医案举例

风从外中未必错,麻黄开窍可还魂一浅谈麻黄的醒脑开窍作用

一、中风与续命汤

二、麻黄类方——小续命汤

三、麻黄类方——麻黄汤

从小柴胡汤谈经方临床活用的七大准则

一、抓“证眼”

二、辨体质

……

内容摘要
选题理由(出版价值\\主要内容与特色)近年来经方热一直持续,从民间到医院,从国内到国外,从基层到高校,有关经方的书籍是目前中医界的热门,因此应该不愁销路。刘志龙教授乃岭南经方医派代表医家之一,数年来每年定期举办经方相关学术讲坛以及外出讲学,《刘志龙经方心得录》是其近些年来研究经方的个人心得,虽属于一家之言,然而亦对于经方学术发展有所裨益。其学术观点可圈可点:本书提出一味药物有数个功效,以麻黄为例,《中药学》记载其有三大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大体当取其第一个功效时则用最大量,如大青龙汤发汗解表;取其第二功效时则用中等剂量,如麻杏甘石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宣肺平喘,取其第三功效时则用小剂量,如桂枝二越婢一汤、防己黄芪汤利水消肿。《伤寒论》少阴病篇中病情比较复杂,故而用单一温法不足于指导经方临床运用,刘志龙教授通过精研少阴病篇的19方发现《伤寒论》中八法基本已经具备,创造性地应用八法用于少阴病的诊治。阳明病是外感病过程中,阳气亢旺,邪热最盛的极期阶段,其证候性质多属里热实证。由于津亏程度及体质因素的不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阳明病热证具有多种病势转归。若燥热之邪与肠中糟粕互结,则形成阳明腑实证;热邪与水湿互结,则转化为阳明湿热发黄证;阳明病热证误下后,邪热未除,津液受伤,水气不利,形成热入水分证候;邪热与血搏结,则形成阳明热入血分证候。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于阳明病热证的治疗,围绕气、血、水的病理变化为核心,按上、中、下三焦分层次论治的思路与方法,为后世温病学家创立“三焦辨证”论治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