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会变好的(一起聊聊抑郁症)
  • 总会变好的(一起聊聊抑郁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总会变好的(一起聊聊抑郁症)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5.98 4.3折 36.8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伍华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ISBN9787500866503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6.8元

货号3847493

上书时间2024-06-13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关于本书

 

本书囊括了多名专家、学者评选出的,近两年国内传统媒体、自媒体领域*秀的抑郁症相关科普文章,同时也有数篇知名医疗专家、心理专家对国内抑郁症现状的分析和防治建议,是科学、全面了解抑郁症非常好的一本读物。



作者简介
。。。

目录
Part 1 我的悲伤是我的城堡
  抑郁症之殇
  看不见的伤痕更深更疼——什么是“微笑抑郁症”
  老年人自杀率高——隐形杀手竟然是它
  从人间到天堂,必须经过地狱
  无处安放的人
Part 2 这个杀手有点儿冷
  抑郁症治疗需要整合医疗
  谈谈抑郁症防治的现状与未来
  教您怎样自我应对抑郁情绪
  作为一名“资深患者”,我对抑郁症治疗的系统认识
  比149人遇难更可怕的是扩大性自杀
Part 3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有关抑郁症,我们应该知道些什么
  谁偷走了我们的快乐
  把“我理解你”从词汇里删掉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怎么来的
  发现抑郁症基因
  专家为你澄清诸误解——憨豆为何也会得抑郁
Part 4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是怎么用跑步战胜抑郁症的
  帮助抑郁症患者,请缩短他从医院到家
  1/14的孤单——精神健康守护亟待落地社区
  为精神障碍患者打开那一道道紧闭的门——回归社会的破题
后记  抑郁症就像一只形影不离的黑
附录1  抑郁症自测表
附录2  求助指南

内容摘要
 伍华、于嘉编的这本《总会变好的(一起聊聊抑郁症)》囊括了多名专家、学者评选出的近两年国内传统媒体、自媒体领域最优秀的抑郁症相关科普文章,同时也有数篇知名医疗专家、心理专家对国内抑郁
症现状的分析和防治建议,是科学、全面了解抑郁症的一本非常好的读物。

主编推荐

l 值得警醒的数据—— 

 3.5亿 全球有3.5亿抑郁症患者

 9000万 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4%—8%,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

 20万 中国每年有20万人因抑郁症而自杀

 

l 和世界卫生组织 Knowyourself 小崔不抑郁 许秀峰 王刚 祝卓宏 毛大庆 青音 张进 蒋术等精神心理大咖一起聊抑郁症 

 

l 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关注抑郁症,从沟通做起” 

 

l 本书带你深入了解抑郁症,消除抑郁症认知误区 

 

l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出现了早期的苗头,知道如何寻求帮助;如果我们身边的人出现了抑郁症状,知道如何帮助他们。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谁偷走了我们的快乐?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今天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更多的政治和经济自由,更多的健康保障,可是焦虑、压力、痛苦和抑郁却前所未有的普遍,甚至直接导致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自杀。所以,为什么?
我们的快乐究竟到哪里去了?
如果这是一篇心灵鸡汤,就会在这里列出一个能让人点头称是的原因;很遗憾,现实要复杂太多。抑郁症的发生,小到基因分子变化,大到家庭社会环境,都有其影响;就连每位具体抑郁症患者的发病原因和症状发展也各不相同。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必须努力去理解抑郁症,因为只有知道了它的机理,才能找到应对方案,才能不让类似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而对于你我普通读者而言,了解这些不光是为了自己面临抑郁风险时知道如何寻求医疗援助,也为的是在身边人出现问题时,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去帮助他们。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情不好”,它是一种疾病;患病并不是丢人的事情,但是病需要治疗。
很多人常常把抑郁和抑郁症相混淆——这导致当人们想到抑郁症时,脑中浮现的都只是日常生活的难过悲伤情绪,却不理解抑郁症实际上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精神类综合症,是众多情绪感受失常的并发状态;它包含的不仅仅是绝望沮丧悲伤,还有丧失兴趣、疲倦、焦虑、厌食或暴食、失眠或嗜睡等等因素。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2006年)有关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9条: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
只要同时满足心境低落和以上任意4种症状,并且抑郁症发作持续两周以上,即可能被诊断为抑郁症。
事实上,我们通常所说的“抑郁症”在临床上也
并不是指一种单一疾病。日常语境里的抑郁症往往对应的是过去的“心境障碍”,但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已经将其中“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分开,临床上的抑郁症只指后者。抑郁症有时还伴随着很多其他类的精神疾病,例如焦虑症(Axiety)、精神分裂症状(Schizophreia)、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ePersoalityDisorder)等;抑郁症轻重各不相同,同一位病人也并不是随时都会抑郁发作,每次发作程度也有不同,这些众多原
因导致了抑郁症病人的症状极其复杂多变,具有强烈的个体差异性,为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难以根据经验来做出佳治疗方案——很可能每个病人都是一个新病例。在这篇文章里为了描述方便,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所说的抑郁症都是指重症抑郁症(MajorDepressioDisorder)。
什么导致了抑郁症?
“抑郁症往往不是单一因素所致,不要靠想当然自己给自己“诊断”、“对症”下药,请寻求专业的帮助。
医学界关于抑郁症的成因的普遍看法是,“抑郁
症有很多可能的起因,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
、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以及药物滥用问题。通常我们认为是这些因素中的部分或全部共同作用导致了抑郁症。”首先,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亲属同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并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一致率越高:在抑郁症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大约有超过40%的患者有遗传倾向,如果一个人的一级亲属(父母、
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中有重症抑郁症患者,他会比没有患抑郁症亲属的人群提高1.5-3%的患病率。另外拥有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等这些与抑郁相关基因突变体的人也更容易患抑郁症。
其次,体内生化系统(例如激素、神经递质等)的不平衡——即生化分子的过量或过少分泌也会引发抑郁症。导致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编码这些分子或者分子受体的基因异常引起的,也可能是外界原因(例如药物,极度紊乱的作息,强烈长久的压力反应等)所引发。人体内的化学分子含量变化都有一定的阈值,并且很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一
个平衡网络,叫做内稳态(homeostasis)。抑郁症的很多症状更多是因为这种内稳态被破坏所引发,而内稳态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通过服用抗抑郁药物能够有效的提高或者降低相应化学分子的水平,但若是内稳态无法得到恢复,停药之后会很快陷入混乱状态。内稳态被破坏常常还伴有内分泌系统的失衡。
第三,抑郁症的发生也和大脑的器质性和功能性变化有关。例如和记忆相关的海马体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减少,负责控制高级认知的前额叶区域神经元体积减小,脑区之间的功能性链接减弱等,都有关联。
静息态fMRI显示抑郁症病人脑中膝下沟回(左图左),丘脑(左图中)和前叶楔(左图右)的功能性连接显著增加。
第四,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类疾病,同样和社会环境、人格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重大的生活事件,如亲人死亡或失恋等情况,可以作为导致抑郁障碍的直接因素。人的性格也部分决定了对于压力的不同适
应策略——是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对于环境压力的耐受程度等等,因而对体内内分泌平衡和内稳态
也有较大的影响。儿童期的不良经历,往往会构成成年期发生抑郁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成长关键期的经历也对成年后的抑郁障碍或者抑郁症发作有着重要影响。
第五,其他的躯体疾病也有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尤其是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病,例如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病、
癫痫等)。
第六,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和依赖都可成为抑郁
障碍的危险因素,这些物质包括鸦片类物质(海洛因、吗啡)、中枢兴奋剂(咖啡因、可卡因)、致幻剂
(仙人掌毒素)、酒精、镇静催眠药物等。尤其是酗酒:调查发现,长期饮酒者有50%或以上的个体有抑郁障碍。
第七,药物也会引发抑郁障碍: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某些降压药(如
可乐定、利血平等)、抗帕金森病药物(如左旋多巴)、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这些药物在使用常规治疗量时就可造成部分患者出现抑郁障碍,或使原
有的抑郁加重。”由此不难看出,抑郁症有着相当多的危险因素,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危险因素在许多情况下是共同发挥作用的。尤其是每增加一个危险因素,患病概率就会有显著增高。不过,这些原因并不会直接就变成抑郁症状。抑郁症患者主要的自我感受是异常的消极想法,而这种状态,是一种“认知偏见”——也是治疗抑郁症大的难点。
P126-131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