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中和背景下城市空间绩效的测算方法及提升策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碳中和背景下城市空间绩效的测算方法及提升策略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6.7 3.4折 7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震,李佳萱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89869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2819487

上书时间2024-06-13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城市空间结构虽与碳排放不存在直接关系,但可通过中介要素影响城市碳排放。在碳中和背景下开展城市空间绩效测算,立足点在于城市空间紧凑度和均衡度均取得最高值时,城市空间绩效即空间组织效率最高,城市居民获取商业、医疗、教育、行政等服务的平均出行时间最短,城市交通碳排量最小。首先,本书选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北京、重庆和深圳三个超大城市,以及苏州常熟市(县级市)、天津静海区(2015 年改县为区)、广州增城区(2014 年改县为区)三个县域单元为分析对象,基于居民获取服务的出行时间,使用泰森多边形、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测算其空间绩效和引力指数。其次,采用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中国 293 个城市的 39 项人居环境指标与城市吸引力的相关性,并运用 BP 神经网络进行检验。再次,基于高斯曲线、加权求和与结构方程模型,测算河南省原阳县城的设施服务强度和设施服务满意度。最后,从优化体系形态、实现就近服务、贯通连接路径、提高步行舒适度、提高用地混合度等方面提出城市空间绩效的提升策略。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城市空间结构虽与碳排放并不存在直接关系,但可通过中介要素影响城市碳排放。本书在碳中和愿景下开展城市空间绩效测算,分别阐述了空间绩效评价模型及研究数据、城市空间绩效实证测算、城市群及建成区空间绩效影响因素,根据城市空间绩效的影响因素,在实施层面提出了具体的提升策略。本书立足点在于城市空间结构的紧凑度和均衡度均取得最高值时,城市空间绩效即空间组织效率最高,城市居民为获取商业、医疗、教育、行政等服务的平均出行时间最短,城市交通碳排量最小。



作者简介
杨震,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2018年借调至雄安新区参与规划设计并获“突出贡献奖”。近年来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6项,在CSSCI、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10篇。

目录
1 引 言 
1.1 时代背景 
1.2 关键问题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2.3 低碳城市理论 
2.4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3 城市空间绩效评估模型及数据来源 
3.1 城市空间绩效评估模型 
3.2 居民出行最优路径选择 
3.3 数据构成与来源 
3.4 数据处理与运算 

4 城市空间绩效实证测算
4.1 城市群空间绩效
4.2 建成区空间绩效
4.3 城市引力指数 
4.4 城市空间绩效影响因素 

5 我国城市吸引力评估 
5.1 城市吸引力评估指标 
5.2 城市吸引力评估方法 
5.3 城市吸引力评估结果与分析 
5.4 城市吸引力评估检验 

6 城市设施服务强度实证测算 
6.1 设施服务强度和满意度研究方法 
6.2 设施服务强度测算 
6.3 设施服务满意度测算 

7 城市空间绩效提升策略
7.1 优化体系形态 
7.2 实现就近服务 
7.3 贯通连接路径 
7.4 提高步行舒适度 
7.5 提高用地混合度

参考文献
文中部分彩图

内容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城市空间结构虽与碳排放并不存在直接关系,但可通过中介要素影响城市碳排放。本书在碳中和愿景下开展城市空间绩效测算,分别阐述了空间绩效评价模型及研究数据、城市空间绩效实证测算、城市群及建成区空间绩效影响因素,根据城市空间绩效的影响因素,在实施层面提出了具体的提升策略。本书立足点在于城市空间结构的紧凑度和均衡度均取得最高值时,城市空间绩效即空间组织效率最高,城市居民为获取商业、医疗、教育、行政等服务的平均出行时间最短,城市交通碳排量最小。

主编推荐
以紧凑度和均衡度测算城市空间绩效。城市空间结构紧凑度与城市交通碳排量存在着反比关系的换算公式,城市服务设施的分布越是紧凑,意味着出行距离越短;分布越均衡,则意味着不必跨区出行获取服务。所以当城市空间结构的紧凑度和均衡度均取得优选值时,城市空间绩效优选。

精彩内容
2021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认为,全球气温与工业化前相比已经升高1.2℃,除非未来几十年内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全球变暖幅度在21世纪将超过1.5℃。
人类将面临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严峻挑战。
首先,地球两极冰川的大量融化将会致使海平面上升,进而导致大量人口密集的沿海区域被海水淹没;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将发生巨变,这将改变当前的全球农作物生产格局;极端天气如干旱、洪涝、冰雹等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将越来越高,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下降,粮食供给安全受到威胁。
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各类传染疾病如疟疾、钩虫病等传播速度加快,蔓延幅度增大,甚至寒带地区也将逐渐出现热带疾病;另外气候变暖还将导致大气层中的臭氧浓度增高,引发与热有关的心脏病,并且导致肺病的发病率增高等。
最后,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导致的干旱、盐碱化、荒漠化、海洋变暖等,对动植物的栖息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许多生物由于不适应这些变化而相继灭绝,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世界自然基金组织认为,地球年平均气温的增长速度如果保持在1.1~6.4℃的范围内,那么到了公元2050年将有30%左右的物种走向灭亡。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