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皇帝全传(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皇帝全传(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4.51 3.1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善从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50247154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30312797

上书时间2024-06-1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善从编著的《中国皇帝全传(精)》为人物传记。汇集了历朝历代数百位皇帝的传记,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按朝代先后顺序编排,对于其中一些著名的、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皇帝,叙述较详,而一些如同傀儡的皇帝则以简笔勾勒,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则未予列出。重点突出,全面兼顾。

目录
秦·汉·三国
  秦朝
    秦始皇赢政
    二世赢胡亥
  西汉
    高帝刘邦
    惠帝刘盈
    文帝刘恒
    景帝刘启
    武帝刘彻
    昭帝刘弗陵
    宣帝刘询
    元帝刘奭
    成帝刘骜
    哀帝刘欣
    平帝刘衎
    新帝王莽
  东汉
    光武帝刘秀
    明帝刘庄
    章帝刘炟
    和帝刘肇
    殇帝刘隆
    安帝刘祜
    顺帝刘保
    冲帝刘炳
    质帝刘缵
    桓帝刘志
    灵帝刘宏
    少帝刘辩
    献帝刘协
  三国
    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曹叡
    蜀汉昭烈帝刘备
    蜀汉后主刘禅
    吴大帝孙权
    吴会稽王孙亮
    吴景帝孙休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
  西晋
    武帝司马炎
    惠帝司马衷
    怀帝司马炽
    愍帝司马邺
  东晋
    元帝司马睿
    明帝司马绍
    成帝司马衍
    康帝司马岳

内容摘要
为方便喜欢中国历史的读者查阅相关历史知识,本书为每个皇帝都建了一个档案,采用事类表的形式,介绍了每个皇帝的生卒年、父母、后妃、年号、在位时间、庙号、谥号、所葬皇陵以及性格,全面而详细,可谓一部实用的中国历史工具书。另外,本书还设有点评一栏,汇集了古今中外众多史学家和历史研究者的评述,力图使读者对每个皇帝有立体而全面的认识。此外,本书还尽可能地为历代皇帝插配了肖像图,图文并茂,力求将每个皇帝全面而真实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精彩内容
 唐宪宗名叫李纯,是顺宗李诵的长子,唐王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他胸怀大志,英明果断,是唐朝中后期最有作为的皇帝,史称“中兴之主”。
李纯,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生于长安,初名李淳,后来成为太子才改名李纯。他1岁时,祖父德宗继位,父亲顺宗被立为太子。李纯幼年时期,正值德宗的削藩之战。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十月,长安发生著名的“泾师之变”,6岁的李纯跟
随祖父德宗仓皇出逃,侥幸保住了性命。不过大唐宗室子弟还有许多来不及撤离,死于乱军的竟达77人,德宗为此非常痛心自责。第二年七月,德宗等人才返回长安,看到满目疮痍的京城,随行众人都心酸落泪。这次战乱对李纯的影响很大,也促使他过早地成熟。
回京后不久,一次,德宗抱着7岁的长孙李纯膝头逗乐,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坐在我的怀里啊?”小小年纪的李纯按照祖、父、子的顺序答道:“我是第三天子。”这句话既合情理又出人意料,德宗闻言非常诧异,从此也对这个长孙刮目相看。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六月,11岁的李纯被封为广陵郡王。
李纯少年时期,就很有大志。他经常翻阅历朝实录,每次读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故事,就倾慕不已。他决心以祖上明君为榜样,做出一番大业来名留青史。而李纯的祖父德宗、父亲顺宗都有中兴大唐的心愿,可惜德宗执政遇到重重困难后就灰心丧气了,而顺宗自己都疾病缠身,他的改革最终也失败了。顺宗于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登基,因中风失语,所以在三月份就立长子李纯为太子。到了八月,顺宗在宦官和藩镇节度使的双重压力下,就令太子监国,几天之后,就禅位给太子,退居为太上皇了。李纯在几个月之间,就实现了由皇子到太子到皇帝的转换。李纯继位,即唐宪宗,时年28岁,改元永贞,第二年改元元和。
宪宗即位后,就以祖上的太宗和玄宗为榜样,决心革除时弊,削平藩乱,实现大唐的中兴。他选贤任能,英明果断,一反前几代皇帝对藩镇的姑息纵容之态,坚决铲除藩镇。
为了削藩,宪宗先决定先肃清自己的官僚队伍。他提拔了许多正直有才的贤士,如杜黄裳、李绛、武元衡、裴度、崔群等,都是元和时期的名相,宪宗对他们非常信任,委以重任。宪宗还非常注重广纳谏言,他在早朝之后,还经常把宰相大臣们召到延英殿,让他们各抒己见,吸纳其中好的建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延英议政”。
有了团结稳固的政权班底,宪宗就开始着手削藩了。公元805年底,西川节度使韦皋亡故,副节度使刘辟想代为节度使,就向朝廷上书,这在以往就是走个形式而已。不料宪宗根本不像前几任君王那样顺从,而是马上命袁滋为西川节度使,并召刘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