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社会教育研究(附光盘)/民国教育史专题研究丛书
  • 民国社会教育研究(附光盘)/民国教育史专题研究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社会教育研究(附光盘)/民国教育史专题研究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07.21 5.0折 215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慧梅|总主编:田正平

出版社湖南教育

ISBN9787553965321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15元

货号30827705

上书时间2024-06-1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

导论001
一、研究目的001
二、学术史回顾003
(一)民国时段004
(二)1949年后学界成果008
三、资料谱系022
(一)民国时期的研究成果022
(二)影响较大的杂志、报纸024
(三)各种社会教育统计025
(四)档案资料、地方志和文史资料026
(五)老图片和文学作品026
四、本书思路及框架027
(一)概念界定027
(二)历史分期及主要内容031
(三)本书思路035
第一章  民国社会教育的铺垫(1895—1911)039
一、倡导社会教育理念040
(一)开明官僚的倡导040
(二)社会精英的吁请044
(三)域外观念与文化惯习的交互047
二、社会教育制度设计049
(一)法令规程的颁布050
(二)社会教育的行政规划054
三、社会教育的实际运行056
(一)宣讲所056
(二)半日学堂063
(三)简易识字学塾067
(四)公共图书馆070
第二章 民国初年社会教育的发展(1912—1918)077
一、民初社会教育语境分析078
(一)新旧杂陈的社会语境078
(二)社会教育舆论的营造081
二、社会教育制度的确立085
(一)社会教育司设立086
(二)三级社会教育行政构建093
(三)通俗教育研究会096
三、社会教育发展概况115
(一)通俗讲演所及巡回讲演团116
(二)简易识字学校130
(三)阅报处(所)147
(四)通俗图书馆及巡行文库150
第三章 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社会教育(1919—1927)157
一、不稳定的中央政府与活跃的社会思想158
(一)军阀割据的社会状态158
(二)杜威访华与平民教育理念165
二、多元社会教育实践主体167
(一)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168
(二)平民教育社与《平民教育》171
(三)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平民教育实验185
三、主要社会教育事业193
(一)通俗教育研究会193
(二)通俗讲演与巡行宣讲199
(三)通俗教育馆210
四、禁邪恶维风教:电影审查权的争夺221
(一)“二生”电影主要内容及班底222
(二)查禁过程225
(三)查禁后的影响228
(四)内政部与教育部的妥协235
第四章 社会教育的本土化探索(1928—1937)241
一、以党治国:训政构想中的民众动员242
(一)南京政府政治权力格局242
(二)政府民众动员方式的转向244
(三)教育中国化趋势247
二、社会教育制度发展251
(一)三级社会教育行政的完备252
(二)国家主导的社会教育体系257
三、主要社会教育事业269
(一)民众学校269
(二)民众教育馆279
(三)社会教育实验区298
(四)民众茶园305
(五)通俗讲演309
四、集体仪式与国家认同:以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为个案313
(一)民众集会与日常仪式314
(二)集会的仪式程式321
(三)集体仪式的象征意义327
第五章 抗战建国时期的社会教育(1937—1945)329
一、政府权势中心西迁330
(一)国民政府教育政策变化330
(二)启动国民精神总动员333
二、社会教育体系战时调整335
(一)社会教育各项政策确立336
(二)社会教育战时体系350
三、主要社会教育事业358
(一)民众教育馆358
(二)失学民众补习教育373
(三)社会教育工作团381
(四)社会教育运动扩大周387
(五)电化教育395
四、 互控殴辱:1944年湖南省立民众教育馆馆长会计互控案407
(一)互控殴辱的起因408
(二)馆长与会计交恶的背后411
(三)所产生的社会影响416
第六章 战后复员时期的社会教育(1945—1949)421
一、以恢复秩序为核心的战后复员422
(一)教育资源的布局调整422
(二)社会教育复员办法426
二、社会教育体系复员431
(一)社会教育政策调整431
(二)社会教育管理体系438
三、主要社会教育事业440
(一)民众教育馆441
(二)各级学校办理社会教育451
(三)社会教育扩大运动周459
(四)电化教育464
四、火警之虞:1947年北平第二民教馆的复员迁址风波471
(一)风波平地起472
(二)风波焦点476
(三)解决办法480
第七章 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家群体分析483
一、群体组成484
(一)大学教授484
(二)主要学术社团490
(三)政府行政人员496
(四)知名社会教育机构负责人501
二、群体结构506
(一)地域分布506
(二)年龄、经历及性别构成509
(二)知识结构515
三、共识与派分526
(一)政学两界关系的共识526
(二)学术团体的派分532
(三)相互交织538
第八章 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学科制度化建构549
一、人才培养体系550
(一)人才培养机构550
(二) 学生来源、待遇及毕业去向554
(三)课程设置564
二、研究团队570
(一)江苏省立教育学院571
(二)国立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576
(三)私立大夏大学教育系580
三、专业学会585
(一)创办宗旨586
(二)经费收支及社员构成590
(三)历届年会与出席代表596
四、专业期刊605
(一)时空分布605
(二)主体内容607
(三)总体分析613
结语619
中外参考文献举要626
索引647
后记655

内容摘要
本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晚清社会教化的嬗变;2.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社会教育;3.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教育(1912-1916);4.政府时期的社会教育(1916-1927),其中包括城头变幻大王旗:军阀割据的社会状态、青年学生团体的社会教育实践、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社会教育实践、社会教育实施地方的变化;5.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教育(1928-1937),其中包括重建国家:全国统
一政权的构建与发展,会教育行政,会式社会教育:民众教育馆,校式社会教育:民众学校,综合式社会教育:民众教育实验区;6.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的社会教育(1937-1945);7.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的社会教育(1945-1949);8.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学科化建设。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