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传:信息技术250年
  • IT传:信息技术250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IT传:信息技术250年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4.83 5.1折 88 全新

库存4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中野明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101533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31199982

上书时间2024-06-12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网络普及以后,我们的生活和商业方式都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如果只徒然地追求这些变化的话,是看不到科技发展的本质的。为了思考今后的社会将如何变化,回顾信息技术相关的历史并检视现在是十分重要的。
工业革命之后,1794年在法国诞生了一种被称为“悬臂通信机”的技术。之后,知名作家、发明家、数据科学家雷·库兹韦尔预言,2045年之前,计算机的能力将会超越人类。
本书将介绍从18世纪末到21世纪中叶这250年间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希望大家通过本书获得解读信息技术的客观视角。

作者简介
中野明,非小说类作家,1962年出生于日本滋贺县,毕业于立命馆大学文学院哲学系。曾任关西学院大学、同志社大学特聘讲师。他目前从事经济经营、信息通信、历史三大领域的写作工作,擅长将复杂的概念通过简单的图画展示给读者。
他的主要著作有:《岩崎弥太郎的“三菱”企业论》、《腕木通信——拿破仑眼中的网络黎明》、《当武士遇到IT》、《日本人的经营魂》、《蓝海战略》、《德鲁克描绘的未来社会》等。

目录
前言
序章  从生态史观看信息技术
  梅棹忠夫的信息论
  用“变迁”来把握文明的发展
  纵览信息技术250年的发展进程
  以“信息技术的生态史观”为目标
第一章  视觉通信——拉开近代信息技术的帷幕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什么是视觉通信
  不断扩大的视觉通信网络
  近代信息技术的开端
  不依赖手持媒介的通信
  悬臂通信机的惊人效果
  信息技术的近代化始于数字
  信息技术大众化的第一步
  视觉通信带来的正面可能性
  史上第一次网络犯罪
  可能性的实现会催生出新的可能性
  “必然”“积累”与“决策”
第二章  使用电力进行交流
  革新与S形曲线
  电磁式电报机的诞生
  库克与惠特斯通的五针式电报机
  莫尔斯电报机的诞生
  从60千米拓展到6万千米的美国电报网络
  英国与法国的电报事业
  旧技术的破坏与新技术的创造
  过渡时期的折中方案
  连接世界的电报线路
  隐形武器
  凭借电报力量崛起的报社
  通过电报发展壮大的通讯社
  电报改变生活
  电报编码的优势与弊端
  可能性成为现实后出现的复杂社会
第三章  通过电缆传递声音
  在电话之前出现的传真
  电话的诞生
  电话服务迅速开展
  不断革新的电话使用机制
  电话服务的垄断趋势
  电话的大众化
  缺乏互换性的电话系统
  私营电话服务与国营电话服务
  电话服务的另一段历史
  使用电话线路的广播系统
  “意料之外的成功”
  个人信息与公共信息
第四章  通过电波传递声音
  马可尼与无线电报技术的发展

内容摘要
网络普及以后,我们的生活和商业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如果只是徒然地追求这些变化的话,是看不到它的本质的。为了思考今后的社会将如何变化,回顾信息技术相关的历史,检视现在是很重要的。工业革命之后,1794年在法国诞生了一种被称为“悬臂通信”的技术。之后,知名作家、发明家、数据科学家与谷歌工程师雷·库兹韦尔(RayKurzweil)预言,2045年之前,计算机的能力将会超越人类。本书即着眼于这250年的通信技术的发展,回顾过去,检视现在,展望未来。

主编推荐
.时间跨度长,从古老的信息技术诞生推演到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视野广阔,阅读流畅性强。
2.纯技术描述少,阅读门槛低,读者更容易理解新发明的产生原因以及其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3.用生物演化的角度切入信息发展史,解读信息给人类文明带来的诸多根本性变革。
4.深度剖析未来可能存在的“协同与垄断”“便利性与隐私性”“世界与地区”间的矛盾,带领读者思考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给读者留下对未来社会进步或桎梏的想象空间。

精彩内容
梅棹忠夫的信息论IT是“InformationTechnology”的缩写,即“信息技术”或者“信息通信技术”。这个词最早引起世人的关注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
在日本总务省(原邮政事业厅)每年出版的《信息通信白皮书》(旧版标题为《通信白皮书》)中,平成十二年版(2000年6月出版)对IT进行了专题介绍,这一版的副标题为《迎来IT的2l世纪》。2000年11月,《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形成基本法》(即《IT基本法》)颁布。当时的总理大臣还一本正经地将IT读成“易特”。
IT的本质其实是信息,而信息的历史则要比IT早得多。“信息”这个词在日本最
早出现于1876年,是原日本陆军军官酒井忠恕在翻译法国军事书籍时创造的,比如“敌军阵地的信息”和“侦查获得的信息”等,意思和现在基本相同。顺带一提,之前人们一直认为“信息”一
词是森鸥外在1887年前后翻译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时创造的,但后来证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进入20世纪60年代之后,人们发现信息对于社会和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相关理论,则是由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初任馆长、民族学者梅棹忠夫率先提出的。
梅棹在杂志《朝日放送
》(1961年10月号)上刊登的论文《放送人,伟大的业余选手》(后更改为《放送人的诞生与成长》)中,第一次使用了自己创造的“信息产业”这个词。所谓信息产业,指的是像播放事业那样与信息相关的产业。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