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彩图珍藏版)
  •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彩图珍藏版)
  •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彩图珍藏版)
  •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彩图珍藏版)
  •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彩图珍藏版)
  •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彩图珍藏版)
  •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彩图珍藏版)
  •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彩图珍藏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彩图珍藏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11.36 6.6折 168 全新

库存1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牛顿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292341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68元

货号30206663

上书时间2024-06-11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由北京大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王克迪教授翻译,并由他亲自“音频+视频+图文”导读,扫描内文、勒口的二维码可以免费欣赏。
  数百幅插图,不但展现了科学发展的主要历程,而且展现了当时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探究过程,提高了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

目录
\\\\\\\\\\\\\\\\\\\\\\\\\\\\\\\"导读(王克迪) / 1

中译本序(钱临照)/ 1

序言 / 1
第一版序言 / 3
第二版序言(一)/ 8
第二版序言(二)/ 9
第三版序言 / 23

定义 / 1

运动的公理或定律 / 1

第一编  物体的运动 / 1

第1章  初量与终量的比值方法,由此可以证明下述命题 / 3
第2章  向心力的确定 / 13
第3章  物体在偏心的圆锥曲线上的运动  / 27
第4章  由已知焦点求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轨道 / 37
第5章  焦点未知时怎样求轨道 / 43
第6章  怎样求已知轨道上的运动 / 66
第7章  物体的直线上升或下降 / 72
第8章  受任意类型向心力作用的物体环绕轨道的确定 / 80
第9章  沿运动轨道的物体运动;回归点运动 / 84
第10章  物体在给定表面上的运动;物体的摆动运动 / 92
第11章  受向心力作用物体的相互吸引运动 / 102
第12章  球体的吸引力 / 118
第13章  非球形物体的吸引力 / 131
第14章  受指向极大物体各部分的向心力推动的极小物体的运动 / 139

第二编  物体(在阻滞介质中)的运动 / 145

第1章   受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作用的物体运动 / 147
第2章   受正比于速度平方的阻力作用的物体运动 / 154
第3章  物体受部分正比于速度部分正比于速度平方的阻力的运动 / 172
第4章   物体在阻滞介质中的圆运动  / 178
第5章   流体密度和压力;流体静力学 / 183
第6章   摆体的运动与阻力 / 192
第7章  流体的运动,及其对抛体的阻力 / 207
第8章  通过流体传播的运动 / 232
第9章  流体的圆运动 / 243

第三编  宇宙体系(使用数学的论述)/ 251

哲学中的推理规则 / 254
现象 / 256
命题 / 261
月球交会点的运动 / 298

总释 / 353

译后记 / 359
\\\\\\\\\\\\\\\\\\\\\\\\\\\\\\\"

内容摘要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是划时代的巨著,也是人类掌握的首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牛顿在本书中示范了一种现代科学理论体系的样板,包括理论体系的结构、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以及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多方面内容。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影响所及,遍布经典物理学的所有领域,并在其后300年里一再取得丰硕成果,它达到的理论高度前所未见的,其后也不多见。内容涉及天文、物理、生物、心理、政治、经济、法律与军事等领域,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认识世界与发现世界的重要理论基石。 爱因斯坦曾盛赞:“至今还没有可能用一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概念,来替代牛顿的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而要是没有牛顿的明晰的体系,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取得的收获就会成为不可能。”  
《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彩图珍藏版)增加了近300幅插图。这些图片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精心的编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的思想。图片内容包括自然现象、人物、器物等,图片形式既有油画、版画或漫画,也有照片和文献史料。这些配图丰富地再现了牛顿的生平故事、思想发展过程及其学术往来,使得略显高冷的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使得科学充满了人情味,大大提高了原著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精彩内容
\\\\\\\\\\\\\\\\\\\\\\\\\\\\\\\"导 读王克迪(中央党校教授)《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是牛顿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学著作。
《原理》(第一版)成书于1687年,是牛顿经过20年的思考、实验研究、大量的天文观测和无数次数学演算的结晶。这20年,以及这之前的几十年里,欧洲的许多先进思想家和科学家在研究自然和数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牛顿的思想体系以及《原理》的主要有:哥白尼(NicholasCopernicus,1473—1543)提出了日心说。在哥白尼以前,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宇宙学说是亚里士多德—托勒密(Aristotle—Ptolemy)地心说体系。地心说本来是许多种宇宙学说中的一种,与纪元前后人们的天文观测水平相适应,它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行星和太阳、月亮围绕着地球旋转,宇宙的最外层是不动的恒星,上帝住在遥远的恒星天注视着人类活动的地球,主宰着整个宇宙。由于这一学说符合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的基督教教义,后来在政教合一的欧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长期禁锢欧洲的思想界达千年之久。它的影响所及,既包括人们对于世界的基本看法,也影响人们对于天文历法编制、普通物体运动,甚至人类的生老病死的具体看法、解释和态度,可谓无所不包。但是,到中世纪中后期,随着人们天文观测精度的提高和观测资料的大量积累,地心说越来越不能自圆其说,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例如编制历法,到中世纪后期,天文现象与历法之间的误差越来越大,不仅天象(如日月食)无法预报和解释,连季节变换和每年的元旦都定不准,误差竟达几个月。
波兰的天主教神父和天文学家哥白尼对地心说体系发起了挑战,他用神学的语言和毕生天文观测的数据写成了《天体运行论》一书。他指出,更合理的宇宙结构应当是太阳为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旋转,旋转的轨道是完美的圆形。但哥白尼预计到自己的学说会被当做宗教异端对待,他直到临死前才发表了这部著作。
哥白尼的著作和学说赢得了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思想家和科学家的赏识。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GiordanoBruno,1548—1600)就到处宣传日心说,遭到教会的迫害,他在备受酷刑摧残之后,被烧死在火刑柱上。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也相信日心说。他进一步认为,自然的语言是数学,观察和研究自然要通过科学的实验,而要表达自然的运动规律,应当使用数学和实验数据。伽利略发明了折射望远镜,并且用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卫星,伽利略认为木星的卫星围绕木星旋转充分说明了哥白尼原理的正确性。伽利略还发现了惯性原理,他用数学关系精确表达了运动物体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自由落体),他研究过单摆的运动,他还研究了力的合成及抛体运动。伽利略写下了两本著名的书:《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宇宙体系的对话》和《关于两种科学的对话》,集中表达了他的科学(主要是物理学和天文学)成就,以及他对于宇宙和新的实验科学的看法。他被宗教法庭判为异端。他屈服了,写下了“悔过书”,但他被押离法庭时还是喃喃自语:“但是地球毕竟是在动的!”伽利略死于1642年,10天之后,牛顿出生了。
从伽利略以后,新的实验科学获得了地位,数学语言取代哲学思辨语言用于表达自然的规律,成为时尚。但是宇宙体系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哥白尼日心说简洁优美,但在天文计算中却十分繁杂,比起托勒密地心体系甚至有过之无不及。于是德国天文学家第谷(TychoBrahe,1546—1601)提出了折中方案,认为太阳和月亮围绕地球旋转,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但是这并没有使问题变得简单些。第谷的学生开普勒认识到需要作更加精密的天文观测,然后才有可能回答宇宙体系的问题。他一生孜孜不倦地观测天象,用大量数据总结出天体(行星)运动三定律,其核心是发现行星的运行轨道是椭圆,而不是哥白尼所说的正圆,太阳或地球位于椭圆的两个焦点之一。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是牛顿之前人类所取得的最高天文学成就。
与伽利略的实验科学传统略有不同的是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儿(RenéduPerronDescartes,1596—1650)。以今天的眼光看来,笛卡尔有些奇怪,他在数学上很有建树,对于代数学和几何学都有很大贡献,他发明了我们今天十分熟悉的坐标系,以及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解析几何。马克思(KarlMarx,1818—1883)评价笛卡尔,说从他开始,运动被引入了几何学。在哲学世界观上,笛卡尔坚持用自然的原因来解释自然,但是他在认识论上却又是个不可知论者,他的名言是“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的哲学学说有极大影响,从他年轻时直到死后统治整个欧洲长达一个世纪。这影响波及科学领域,特别是天文学和物理学。在物理学上,笛卡尔及其追随者强调有某种特殊的物质“以太”(牛顿所说的“隐秘的质”),它们充满空间,因为“自然厌恶真空”,以太传递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物体的运动得以持续。“以太”是一种想象中的物质存在,一种纯思辨的产物,它排除了物质世界里和物体运动关系中神的作用,但为探究自然规律设置了新的障碍。
困难在于它既无法测量,又难以想象。笛卡尔学说的最大成就和最大失败都集体现在它的宇宙论中。它承认日心说体系。因为它必须否认真空的存在,他设想宇宙中充满以太,太阳的转动在以太中形成宇宙涡旋,涡旋运动带动各个行星运动,从而有我们所见到的天象奇观。这一解释从哲学思辨上来说,其成功是前所未有的,它首次提出了一个不诉诸神力的宇宙动力学模型,很有想象力,满足了人们解释天象的思辨需要。
但是,笛卡尔学派的涡旋说在具体的天文现象的解释上却遭遇到重重困难,例如,地球和各行星的自转,这要求在整个宇宙的大涡旋中有局部的方向和速度都不相同的小涡旋,而且因为各个行星围绕太阳的公转速度不同,大涡旋的到太阳距离不同的部分的旋转速度也不相同,这很难与人们的日常经验相符;更糟的是,某些行星,如火星,有时会出现天文学中常见的“逆行”现象,似乎宇宙大涡旋中的某些层次有时会随心所欲地发生“逆转”,这对于以自然解释自然的信条构成了严重障碍。还有,涡旋说无法说明行星发光现象,只能暗示天体实际上是某种与地面物体很不相同的“精英”物质,这就又请回了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最后,涡旋说对于具体的天文现象的解释与实际观测数据相矛盾,在《原理》第二编的末尾,牛顿指出涡旋的速度与它到涡旋中心的距离成正比,然而天文观测数据表明行星的速度与它到太阳距离的3/2方成正比,这对涡旋说来说是致命的。
笛卡尔宇宙体系是牛顿出世时面对的最大的宇宙体系,英国和整个欧洲大陆的大学都讲授它,以它为标准的宇宙学说。牛顿在大鼠疫时期就已经看出笛卡尔体系的问题,摧毁这一体系,成为牛顿研究生涯的首要直接目标。而要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体系,则要经过长达20年的思考和研究,直到完成《原理》的写作。
牛顿在思想上还受到英国的思想家培根(FrancesBacon,1561—1626)、洛克(JohnLocke,1632—1704)和摩尔(HenryMore,1614—1687)等人的影响,他们都强调经验论的作用。在科学思想和神学思想上,牛顿又受到同时代的英国化学家波义耳(RobertBoyle,1627—1691)的影响,认为每一个哲学家的最崇高的职责是认识并证明上帝的存在和完美,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它只是上帝的神性的外在形式,它可以为人类所认识和想象,人类只能通过自然哲学去研究自然才能最终认识上帝。在此意义上,牛顿毕生所从事的各种研究,包括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炼金术、圣经考古学和圣经年代学以及神学等,都是服务于他心目中的上帝的。
此外,当牛顿进入学术研究时,与他同时代的一些科学家也做出了一些重要的工作,如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惠更斯发明了发条钟和摆钟,这为准确的科学计时准备了条件;荷兰工程师贝克曼(IsaacBeeckman,1588—1677)提出一切运动都要找出其力学原因的思想,为机械唯物主义做好了铺垫;地理大发现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欧洲人早已有能力在地图上画满经度和纬度线,以准确定位地球上的每一点。
牛顿的《原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作出来的。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