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极(附光盘)
  • 第三极(附光盘)
  • 第三极(附光盘)
  • 第三极(附光盘)
  • 第三极(附光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第三极(附光盘)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1.76 3.9折 56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郭新

出版社五洲传播

ISBN9787508531632

出版时间2015-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6元

货号3252751

上书时间2024-06-10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相对于南极、北极,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极”。在这个特殊的地理区域中,人们为了个体生存与家族幸福,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平衡共生,做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奥秘就藏在郭新编的《第三极》里。
本书是大型电视纪录片《第三极》同名图文珍藏版,除了序言和后记,核心内容包括生命之伴、一方热土、高原之歌、上善之水、大山儿女等六个部分。本书用30多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为读者展示了青藏高原上的人与自然的生命之美和生命共舞、藏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以及自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体现了独到的高原社会风貌和自然图景及其深刻人文情怀和意蕴。本书聚焦当代西藏人的生活,呈现当代西藏的心灵史,贯穿了一个看来平淡无奇,实则关乎国家、民族以及个体生命根本的人文主题。

目录
序一 张颐武
序二 曾海若
一 生命之伴
二 一方热土
三 高原之歌
四 上善之水
五 大山儿女
六 高原相遇
幕后故事
  一 第三极里的美女
  二 最阳光的笑脸
  三 最萌的动物
  四 第三极推荐的自驾游路线
  五 何处不修心
  六 专家解析《第三极》
  后记

内容摘要
郭新编的这本书是CCTV4(国际频道)和纪录片频道等多家视频网站热播,并获得视频网络高度追捧的央视开年大作《第三极》图文珍藏版。
本书秉承原
片创作风格的优秀“基因”,以国际化叙事方式讲述地球最高处人类生存的30多个真实感人故事,展示了青藏高原上的人与自然的生命之美和生命共舞、藏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以及自然环境保护等情况,体现了独特的高原社会风貌、自然风景及其深刻人文情怀
和意蕴,充分表现了西藏的自然环境和人的生存样态
,是一部“洗眼涤心”之作。
本书文字清新,配图精美。加入了纪录片的延伸阅读、拍摄花絮、观众评论集萃、专家研讨会述要,以及《第三极》推荐自驾线路等信息,丰富了内含,弥补了电视片载体难以体现的不足。
赠送的珍藏版DVD是拍摄者在拍摄过程中的艰辛是给广大读者的特别奉献。

精彩内容
土地给人的想象:田长多杰的开耕节
海拔4500米以上,几乎是所有农作物的禁区。但这里的人们依然种植着一种最顽强、也最重要的高原
作物——青稞。青稞是青藏高原独有的古老作物,现在已经有了70多个品种。
一位老者面对当惹雍错清澈的湖水,正在虔诚地膜拜。当惹雍错是古老苯教的最大圣湖,相传一千多年前,这里曾经是著名的象雄王朝的核心地带。这里的海拔虽然有4500多米,不过,宽阔的湖面和湖边的山,却营造了一片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在圣湖边的一
小片土地上,分布着几百块农田,这些农田每块都不大,每块农田都拥有自己的名字,如“狐狸尾巴”“月亮升起的地方”等,可见主人们对田地的珍视。
土地如此宝贵,关于耕作的一切都需要精打细算,于是村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职位——田长。田长多杰的父亲是田长,爷爷也是田长。
一早,多杰走到村里一间老屋前,用手仔细寻找某个特殊的坐标点。靠在这个点上,他望着山顶的阳光,看向另一个点。
根据古老的历法,多杰在脑中运算着,然后选定了一个重要的日子。田长最需要管的是水,虽然面朝当惹雍错,但它是圣湖,也是咸水湖,无法用来灌溉田地。整个村子的用水,都来自山上的融雪。
开耕节是多杰的村子春天的盛典,是开犁和播种前的庆祝和祈福。这天早上,人们精心地梳洗打扮,穿上节日的盛装。各家都把自己的青稞酒集中起来,人们坐在村子的蓄水池里,听着多杰总结上一年的情况,再说说来年的打算。
多杰说:“我们有260多亩地等着浇灌,要一步一步来。”多杰给乡亲们汇报完,人们就将混在一起的青稞酒洒向天空,狂欢开始了。大家品尝着美酒和美食,还要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看看谁能把巨大的石头放在蓄水池中间。人们用一块块大石头垒成一个石柱,再系上哈达;人们还向田长身上抛撒糌粑,为来年祈福。孩子们也和大人一起,泼洒着水渠里滚滚而来的清澈雪水,尽情地玩耍嬉戏。
开耕节的第二天,蓄满水的池边,祭祀仪式还在继续。节后开闸放水,种子也再次回归土地。
土地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哪怕是在狭窄的山间。
善念是最好的陪伴:八十岁的双胞胎姐妹多杰田长村子里的人们还在狂欢,80岁的措姆老
人却睡着了。她的心思已经跑到自己的双胞胎姐姐那里去了。
措姆的姐姐名字叫旺姆,是她最牵挂的人。旺姆是一个虔诚的修行者,自从20多年前,她独自来到圣湖当惹雍错边修行后,只回过村子一次。旺姆住在山上的一间小屋里,尽管年纪已经很大了,腿脚也不太好,走起路来非常吃力,但她每天都要围着湖边、神山转一圈儿。
姐妹俩上次见面是在半年前。听说最近姐姐身体不好,措姆放心不下。她一早起来,给姐姐做了油炸果子等吃的,来到山上看望姐姐。
措姆问姐姐:“还好吧?”“快过来。”姐姐旺姆忙说。
姐姐发现有人扛着摄像机在拍她们,就问妹妹:“这是播放的?”妹妹告诉她:“是在拍摄,拍完后会播放的。”“老人有很多,为什么就拍咱俩呢?”姐姐又问措姆。
措姆回姐姐:“因为咱俩是双胞胎,年龄又很大。”姐姐喃喃道:“就是这样的。”“生的时候是一起生的,老的时候两个人还在一
起。”姐妹俩聊着。
“我的眼睛现在看得不太清楚了,你怎么样?”“我在山上看那个羊已经看得不太清楚了。”“反正我因为看不清新闻里边的文字有些发愁,不过心里在想,这把年纪了,该修心而非修身了。来,吃吧,尝一尝。怎么样?”“你也吃一点吧。”“我不吃,再说,牙齿也嚼不动。怎么样,好吃吗?可以吧?”“好吃,这个放了白糖,特别好吃。”姐妹俩一起在湖边散步,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姐妹俩对各自的生活都很满足。
旺姆现在已经习惯了宁静的生活。她告诉妹妹:“只有善念是最好的陪伴,有了善念的陪伴才不会感
到困惑与烦恼。”青稞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分为白青稞、黑青稞、墨绿色青稞等种类,主要
产自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四川、云南等地,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几乎占西藏粮食作物的一半以上,有些高寒地带甚至达到80%以上。青稞在青藏高原
上种植已有悠久的历史,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极富民族特色的青稞文化。
青稞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受到藏族人民的喜爱,人们在锅庄、山歌、民间故事等表现形式之中对青稞进行赞美歌颂的同时,也对青稞的来源传说、青稞的播种、青稞的收割、打青稞、薅青稞、青稞面及青稞酒的制作等方面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述。
在藏区流传着许多有关青稞种子来历的神话、传说、
歌谣等,内容多为记载狗、鸟、鹤等动物带青稞种子到人间的过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录入《藏族文学史》里的神话故事《青稞种子的来历》。有一个名叫阿初的王子,从蛇王那里盗来青稞种子,结果被蛇王发现,罚他变成了一条狗,后来一个大土司的女儿爱上了他,他又恢复了人身。他们辛勤劳作,吃上了用黄灿灿的青稞做成的香喷喷的糌粑和醇香的青稞酒。人们在每年尝新青稞做成的糌粑时,都要先捏一团糌粑给狗吃,以感激狗给人们带来青稞种子。
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医药保健作用。青稞可酿制青稞酒,也是藏族制作糌粑的主要原料。
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是藏族人的主要食品。
制作糌粑的主要原料是青稞。糌粑的制作方法十
分简单,将青稞晒干炒熟,磨成粉。将酥油溶化在热奶茶中,加上适量的青稞粉,用手不断搅匀后捏成糌粑团,即可食用。还可在糌粑里加入一些肉、野菜之类,做成“稀饭”,藏语叫“土巴”。糌粑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藏族牧民出远门时习惯于把糌粑放在布口袋或皮口袋里携带,同时带上油、茶、盐及木碗,只要有热水就可以美餐一顿。
青稞做成的糌粑营养价值高于稻谷、玉米和一般,J、麦粉。它不仅是藏族人的传统食品,现在也作为藏餐出现在拉萨的主要饭店。在宗教节日中,藏族人要抛撒糌粑,以示祝福。
P85-9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