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0寻梦欧洲的中国青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1920寻梦欧洲的中国青年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7.55 5.7折 48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旭东

出版社人民

ISBN9787010178875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30666559

上书时间2024-06-09

谢岳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以史实为基础,力求详尽地展现20世纪20年代寻梦欧洲的中国青年出国的背景、过程、活动、影响等,力图突出这些活动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当中的重要地位。让我们一起追寻和铭记这些旅欧青年的活动和事迹,这也是对革命前辈最好的纪念。

作者简介
张旭东,197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中央党校副教授。曾出版专著《1949—1978中共四种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认识研究》,参编著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改革开放30年重大决策始末》等多部。在《党的文献》《当代中国史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等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网》《人大复印资料》等媒体转载。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中国马克思主义基金会项目2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前夜涌动,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清末新政与“留学热”
  二、民国肇建与留法俭学会的成立
  三、欧战爆发,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的建立
  四、华法教育会的转变与“勤工俭学”的深入人心
第二章  漂洋过海,寻改造中国之梦于欧洲
  一、汇入旅欧勤工俭学的大潮
  二、旅欧初期的工学实践
  三、陷入困境的勤工俭学运动
  四、1921年的三次斗争
第三章  走向成熟,一代精英的逐步转变
  一、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积极建立中共党、团组织
第四章  大浪淘沙,不同声音的激烈论战
  一、李石曾、吴稚晖和无政府主义
  二、曾琦、李璜和国家主义、国家主义派
  三、没有硝烟的战斗,欧洲大陆的论战
第五章  众流合一,汇流于国内革命浪潮
  一、遣送回国,积极探索革命道路
  二、从旅欧到留苏
  三、欧洲大陆的继续探索
结语  余音绕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内容摘要
 时值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本书回顾了一百年前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求救国真理,漂洋过海,远赴欧洲寻找强国之梦的过程。在勤工俭学的热潮中,这批有志青年在法国、比利时、德国、英国等地“勤于做工,俭以求学”。他们当中的许多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列主义成立了各种革命团体和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旅欧勤工俭学运动在实践中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领导骨干如周恩来、朱德、邓小乎、陈毅、聂荣臻、蔡和森、
赵世炎、陈乔年、陈延年等。在我们回顾五四运动百年历史的时候,不应该忘记他们;在我们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应该想到他们;在我们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时,更应该怀念他们。

精彩内容
 一、清末新政与“留学热”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专制王朝,从清军入关到康乾盛世再到整个王朝的崩溃,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而清王朝的崩塌恰恰给中国新兴阶级、新兴文化、新兴制度的扎根、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1840年6月开始的鸦片战争,是清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国门在列强武力威逼下被迫打开,中国被动地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鸦片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文化和统治者的心理都是个沉重打击。一些有志之士逐渐从“天朝大国”的陶醉中清醒过来,林则徐、魏源、奕诉、曾国藩、李鸿章等痛定思痛,决心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
”需要有懂得外文和了解各国情况的翻译人才,也需要掌握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此,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并开始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一
齐人傅,不如置诸庄岳,是以派遣出洋尤为要著。”近代中国,最早的留学生是1847年赴美留学的容闳。1854年他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1855年容闳回国后,就当时中国的形势,极力说服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建议晚清政府选派幼童留学美国。由于容闳在选派幼童留美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后来他被誉为“留学生之父”。1870年冬,清政府批准幼童留美计划,从1872年开始到1875年止,每年选出30名十二至十
五岁的幼童赴美,四年共120名,十五年后陆续分批回国。
这是清政府首次官派出国的留学生,留学制度的形成使中国教育近代化走出了关键一步。由于顽固势力的阻挠,1881年7月,清政府最终决定撤回全部赴美留学幼童,8月,幼童们被迫中断学业,94人(其余26人未归)分三批陆续“遣送回国”,其中有六十多人中断了在大学的学业,真正完成大学学业的只有两人,而其他人还在中学学习。
幼童赴美留学计划夭折,但是该行动本身已经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留学教育日后成为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促进了国内教育的发展。回国的留学生虽然绝大部分没有完成学业,但还是在许多领域为中国近代化作出了贡献。据统计,赴美幼童归国后,在外交部工作的14人,在铁路界供职者17人,在电信界工作的16人,在矿业界任工程师的6人,在教育界服务的5人,海军界服务的18人,在海关工作的2人,担任医生职务的5人,在新闻界工作的2人,从商的7人。其中的代表人物是詹天佑和唐绍仪,前者是“中国铁路之父”,后者曾任中华民国内阁总理。
在留美教育筹办的同时,李鸿章也与英、法、德等国家达成派遣留学生的意向,清政府分别于1877年、1881年、1885年、1896年共派出四批83人到欧洲各国留学。这些留学生在国外学习了先进技术和知识,归国之后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尤其表现在军事上,特别是海军中,如刘步蟾、林泰曾等,甲午海战前北洋舰队12艘主力舰的舰长,7艘由留欧学生担任。还有不少留欧学生归国后在军工企业或军事院校中任职,对中国军事技术的提高、
军事装备的改进、军事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留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